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寇準一首《陽關引》,一洗前人兒女沾巾之態,可謂千古名篇

宋朝寇準一首《陽關引》,一洗前人兒女沾巾之態,可謂千古名篇

宋朝寇準一首《陽關引》,一洗前人兒女沾巾之態,可謂千古名篇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人間最難是傷別。寫表達離情別意的詩詞作品也拜讀了不少,卻少有能夠真正打動人心的。可能很多人並不明白,為什麼要用那麼多種形式來表達離別之意,又為什麼很多詩人詞人都要把這一題材納入創作範圍?那麼多人寫離情別意,不乏有寫得並不出彩的,而也有不少人寫出了千古傳誦的佳作。

在蘇軾的《明月幾時有》一詞中,作者最後一句話乃是千古傳誦之名句,這是人所共知的。能夠從那麼多寫離情別意的詩詞作品中脫穎而出,的確不太容易。

宋朝寇準一首《陽關引》,一洗前人兒女沾巾之態,可謂千古名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明月幾時有》中最後一句話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正是這句千古名句,和宋朝寇準的《陽關引》最後那句「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雖然語句不同,意思卻是完全一樣,這兩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麼,這首宋朝寇準的《陽關引》,寫的雖然是離情別意,卻並沒有像「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一樣,尤其是最後一句話,一洗前人兒女沾巾之態。

宋朝寇準一首《陽關引》,一洗前人兒女沾巾之態,可謂千古名篇

陽關引(古陽關)

宋·寇準

塞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春朝雨霽,輕塵歇、征鞍發。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

更盡一杯酒,歌一闋。嘆人生,最難歡聚易離別。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有關陽關這個地方,我們雖然了解得不多,卻對有一句名句耳熟能詳,那就是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千古名句「勸君更盡一杯 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所以,其實陽關也就被賦予了送別之意。而寇準這首詞,也有很多個地方就是根據王維的詩脫化得來的。

宋朝寇準一首《陽關引》,一洗前人兒女沾巾之態,可謂千古名篇

不過,此詞高明就高明在前人寫離愁別緒大多傷感不已,寫到離別也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而寇準卻把離別寫得十分「洒脫」,也正是這種洒脫中蘊藏著深深的不舍,讀來讓人感動不已。下面,就讓我們來逐句領略一下這首詞的無窮魅力吧!

起首寫「塞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塞上的草茫茫無際,煙光遼闊,渭水的波濤聲就像是一聲又一聲的哽咽,乃是以哀景寫哀情,有聲有色,離別之痛得到了充分傳遞。

宋朝寇準一首《陽關引》,一洗前人兒女沾巾之態,可謂千古名篇

而緊接著寫春天的早晨雨停了可能馬上就是晴天,稍事休息後,游浪的人就要出發了。這是敘事,也是在以春天美好襯托心中孤寂。坐在馬兒上,慢慢前行,看青青楊柳,不禁攀折了一枝,楊柳意象大多代表離愁,「柳」即「留」。若說前面主要寫景敘事,接下來,作者轉而開始抒情。

心中黯然,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兩個人才能再相聚。讓我們一起再干盡一杯酒,一起唱一闕離歌。而事實上,又哪裡是一輩酒,歌一闕呢?兩個人依依不捨,不忍離別,那肯定是杯莫停,歌不歇,送了一程又一程了。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雖然也感嘆人生歡聚易離別卻難。

宋朝寇準一首《陽關引》,一洗前人兒女沾巾之態,可謂千古名篇

但是,別沉醉了,好好聽聽這曲陽關之歌吧!以後,我想念你的時候,我就想著縱使我們相隔千里,也能夠賞著同一輪明月。前面寫離別如此之難,與其他離別之作別無二致,這最後一句卻陡然一轉,說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層面上了,說到「明月共此時」的層面上了,說到「千里共嬋娟」的層面上了,這就是境界的遠大了。

宋朝寇準一首《陽關引》,一洗前人兒女沾巾之態,可謂千古名篇

對於寇準這首《陽關引》,你喜歡它最後一句嗎?你還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天嬌 的精彩文章:

晏幾道筆下的閨怨詩:初將明月比佳期,長向月圓時候望人歸

TAG:歷史天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