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黃芩「抗癌」且無副作用?中科院專家破解其中秘密

黃芩「抗癌」且無副作用?中科院專家破解其中秘密

黃芩「抗癌」且無副作用?中科院專家破解其中秘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黃芩是一種著名的唇形科藥用植物植物,原產於中國,我們的祖先對它的使用已有數千年歷史。

黃芩葉片中含有野黃芩素、野黃芩苷,根中則含有黃芩素、漢黃芩素等活性物質。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這些黃酮類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癌,保肝和神經保護特性,它們還能能夠抑制並殺死腫瘤細胞,且對正常動物細胞沒有副作用。

儘管黃芩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需求在不斷增加,但由於缺乏基因組信息,使黃芩栽培育種及遺傳改良受到限制。

黃芩「抗癌」且無副作用?中科院專家破解其中秘密

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園)藥用植物與健康組成功完成了唇形科植物黃芩全基因組測序,並分析了黃芩中活性成分的進化機制,進而完整闡明了抗癌活性物質漢黃芩素的合成機制。

這項研究成功解析了一種使用2000多年的藥用植物中的珍貴化學物質合成途徑,為通過合成生物學獲取漢黃芩素提供了基礎,也為其它唇形科植物的遺傳分析提供了參考。4月14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

論文第一作者、該課題負責人趙清博士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研究團隊搞清楚了黃芩素及漢黃芩素在黃芩中的產生及進化機制,也完全闡明了漢黃芩素的合成路徑。

黃芩「抗癌」且無副作用?中科院專家破解其中秘密

一般來說,唇形科植物重複序列較高且由於黃芩自身自交不親和特性會帶來基因組的高複雜性。因此,研究人員採用了三代PacBio測序技術,結合Illumina數據糾錯,再用10 X genomics技術延伸片段長度,最後用Hi-C技術將98.04%基因組序列掛載到黃芩的9條染色體上。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楊俊介紹解釋說,在這樣的測序策略基礎上,研究人員得到了高質量的黃芩基因組,測得序列占預估基因組的94.73%,N50 達到 33.2 Mb。並以此為基礎,結合研究團隊的分子生物學及代謝生物學實驗分析,最終完全解析了黃芩中特有的抗癌物質漢黃芩素的進化及合成機制。

該論文通訊作者、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Cathie Martin教授表示:「黃芩的參考基因組將有助於為唇形科家族的其他成員基因組序列組裝和改進,並為在藥用植物中解析有價值化合物的合成途徑提供重要基礎。」

趙清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可以通過微生物細胞表達這些合成酶,就可用合成生物學的技術來生產這些活性物質。同時,這項工作也為育種學家選育優良品種黃芩提供了理論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在火場中,防火毯能保命嗎?
地震,或能促使「癒合」地震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