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最愚蠢的戰爭:兩個富國打得一貧如洗 誰也沒占誰一寸土地

最愚蠢的戰爭:兩個富國打得一貧如洗 誰也沒占誰一寸土地

利刃/月影

如今我們說起中東地區大國,人們能夠第一時間想到的恐怕一般都是伊朗和沙特這兩個國家,而伊拉克則會被自然而然的忽略掉,原因無他,如今的伊拉克戰亂頻繁、國力衰弱,能不能繼續以一個國家的形式存在都很難說,哪裡算的上什麼大國呢。不過40年前,若問起同樣的問題,恐怕這個答案卻肯定少不了伊拉克,甚至沙特都無法同它相提並論,那時候的伊拉克軍隊擁兵20萬,編成內僅機械化步兵師就有12個,裝備2500輛坦克,是當時中東地區數的著的軍事強國。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如今的伊拉克是什麼樣子,而一切的禍源都源於39年前的那場持續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

圖1 薩達姆曾按巴列維的要求驅逐霍梅尼

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問題很複雜,其中有宗教因素也有領土問題。1968年薩達姆協助巴卡爾領導伊拉克複興社會黨奪取了伊拉克政權,但是出身於提克里特遜尼派部落家庭的薩達姆卻一步步成了這個政權的主導者,而且還通過任用親信把這個政權變成了一個遜尼派少數政權。不過這個政權卻對內要面臨占人口多數的國內什葉派穆斯林和庫爾德人的挑戰,對外也時刻擔心隔壁的什葉派大國-伊朗的滲透,特別是1979年在伊朗伊斯蘭教士集團通過革命推翻巴列維掌握政權後,薩達姆就更擔心了,對國內什葉派的打壓愈演愈烈。

兩伊之間不但有宗教矛盾,在阿拉伯河主權問題上也有歷史矛盾,更有意思的是,薩達姆還曾幫助巴列維王朝驅逐和打壓流亡伊拉克的什葉派教士,甚至曾驅逐了伊朗革命領袖-霍梅尼。當然,兩伊之間的矛盾沒有那麼簡單,其中還有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暗中推動等因素,總之在1980年9月,實力明顯佔優的伊拉克軍隊大舉越過阿拉伯河入侵伊朗,兩伊戰爭爆發了。

圖2 伊斯蘭革命衛隊里的少年兵

說起兩伊戰爭,這場持續8年之久的戰爭被當時的軍事觀察家給了"血腥、外行"的經典評價。20世紀80年代是世界軍事理論突破性發展的時代,精確打擊、一體化作戰的概念已經開始流行,但是伊朗和伊拉克卻打了一場"第一次世界大戰水平"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初期出其不意的伊拉克軍隊進展神速,很快就包圍了伊朗在阿拉伯河上的港口城市阿巴丹和霍姆沙赫爾,在付出重大傷亡(僅霍姆沙赫爾雙方陣亡1.4萬人)後佔領了這兩座城市。在經過8個月的僵持和空戰、"襲城戰"後,伊朗教士們組織起了大批聖戰者加入革命衛隊開始反攻,而在戰鬥中這些裝備簡陋、訓練低下的革命衛隊士兵通常被派往前沿以人海戰術打開前沿通道,供後續正規軍突破。憑藉這樣的殘酷戰術,伊朗連續取得了納斯爾行動等戰役的勝利,在第二年就收復領土打進了伊拉克境內,之後雙方在邊境地區拉鋸了6年之久,把曾經富饒無比的阿拉伯河兩岸幾乎打成了一片白地。而在這場戰爭中,雙方戰術水平之低下令人乍舌,把坦克埋在沙子里當碉堡、塹壕攻擊、油火屏障、人海戰術等等手段接連使出,雙方在8年的拉鋸戰里陣亡超過100萬人,其血腥簡直慘不忍睹,更是將這兩個曾經中東富國打回了赤貧狀態。而在戰爭結束時,雙方的邊界線和戰前幾乎一模一樣!

圖3 入侵科威特的的本質是薩達姆想賴賬

兩伊戰爭前,伊拉克和伊朗憑藉石油出口獲得了大量收入,就拿伊拉克來說,他們戰前美元儲備350億美元,人均GDP達到了8800美元的水平,在那個時代簡直是富的流油。然而戰爭結束時,伊拉克人均GDP已經降低到了2000美元左右,而且還欠下了1500億美元的外債,伊朗也好不到哪兒去,據他們自己測算損失達到了9000億美元之巨。而薩達姆之所以入侵科威特,也是因為在阿盟會議上賴賬不成想強行吞併,才這導致了之後美國領導的打擊伊拉克的海灣戰爭的爆發,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伊拉克如今的災難恐怕一切都源於那場本就不該發生的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23軍情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曾經是空軍主力!服役27年多次墜毀 中國這一戰機到底怎麼了?
這一動作能否讓美軍寢食難安?俄軍突然在敘利亞實戰新款殺手鐧

TAG:123軍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