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尋找世界最後一隻雌性斑鱉

尋找世界最後一隻雌性斑鱉

照片來源:呂順清/WCS

斑鱉曬背,攝於蘇州動物園

4月13日,中國唯一雌性斑鱉,也是世界已知的唯一雌性斑鱉,在蘇州動物園進行第五次人工授精後不幸死亡,目前這種「極度瀕危」的動物全球已知僅剩3隻,比大熊貓要珍惜1000倍。我們曾在紅河流域沿河徒步,苦苦尋找兩個月,企圖找到關於「世界上最孤獨動物」的新成員。

撰文、攝影:高暢

該圖片來源:蘇州動物園

雌性斑鱉第五次人工授精

世界上僅存的一隻平塔島象龜 「孤獨的喬治」離世後,全球最瀕臨滅絕的龜鱉類動物這一「殊榮」便落到了斑鱉(Rafetus swinhoei中華巨鱉)的頭上。斑鱉是目前全球最瀕臨滅絕的龜鱉類動物。我們所了解到的斑鱉存活個體現僅剩3隻,分別是飼養在蘇州動物園裡的雄性(112歲),還有在越南一座水庫里的兩隻(性別不明)。曾經,對蘇州動物園那一對斑鱉進行的人工繁殖拯救試驗並未成功。如今,中國唯一雌性斑鱉在第5次人工授精後也死亡。

紅河流域衛星圖

一、馬堵山水庫尋蹤

馬堵山水庫中的漁場

到達紅河的第一天,Steven(Steve G. Platt博士,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爬行動物保護專家)就指給我看主河道兩側,那些由山溪和瀑布形成的一個個小堆積扇,他說那就是龜鱉可能出來曬太陽的位置了——既不需費力爬坡,也不會擦傷它們柔軟的腹部。除了這些沿岸散落的曬背地點之外,馬堵山水庫的整個西岸幾乎是豎直的,風化面上裸露著被河水刨出的礫石。東岸的上游也陡峭,下游則是綿長的緩坡,如果沒有釣魚人圍坐和驚擾,就有希望見到曬背的龜鱉。東西兩岸之間,是百米寬的混黃的河水,已於2008年底截流建設水電站,水電站大壩圍起了馬堵山水庫。也許我們將在這裡,看到世界上僅存的第四隻斑鱉的真容。

Steven G. Platt博士在用望遠鏡搜尋水面尋找斑鱉蹤跡

水庫里最惹眼的是密布的養殖網箱。網箱是粗鐵管焊成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大格子,從水面看去,通常組成田字或目字形,以鐵皮油桶為浮漂。表面常蓋著細目的保護網,防止魚兒被鷺鳥偷去。有的保護網下能看到密密麻麻的鰱魚的嘴,一張一翕濾食著混黃的水。據漁民說,截流前的紅河水是清澈的。現在每天都有十多噸的魚飼料被倒進養殖網箱里,據說待到夏季,富營養化的水會因水藻爆發變成綠色。我們抱著希望,也許能在網箱之間,看到斑鱉呼吸時露出的頭呢?

馬堵山水庫中的漁場

庫區自由生活的魚類主要是一種美國引入的鯰魚、非洲引入的羅非魚、逃逸的草魚、野生的小白魚、鯉魚等。沿岸租售的野釣場即主攻其中的大型魚,而小白魚主要用網捕撈。我們有幸見到了幾種漁網和配套設備,捕撈效率很高。但至今,沒有斑鱉誤入漁網。

二、棲息地危機——穿越工地

馬堵山水庫旁高速公路施工現場

我們沿著河岸山腰的土路行走,不時地躲避來往的大貨車。西岸陡峭的山體有5處大的河灣,每個河灣都有溪水順著山谷流下,在谷底形成長達300-400米的河灘,匯入紅河。土路順著紅河主幹修建,大橋跨過這些河灣。每一處河灘都在施工,挖掘機、鑽井機、渣土車于山谷中轟鳴不絕。挖掘機從山谷兩壁削切下來的沙石,向下傾填到河灘里,還有鑽井打出地下40米的黑色泥漿。所以,溪流和河灘的面貌每天都被新的堆積物改變著。滾石飛沙的工地,竟是Steven去年看到一隻小龜曬背的地方。那我們的斑鱉還能去哪裡曬背呢?

Steven G. Platt博士在馬堵山水庫中的施工地查看

馬堵山水庫旁高速公路施工現場

羅非魚在做巢

三、走訪村民與「巨鱉傳說 」

當地漁民描述一隻龜的大小

「要四個人抬才抬得動嘛。」但凡進行野生動物現存狀況的走訪調查,最讓人無奈的回答總是「吃過」。然而紅河的斑鱉受到了當地政府的庇佑,最後一次捕獲的斑鱉被放歸紅河。在漁民們口耳相傳的故事中,三四十年前曾有飯桌大小的巨鱉被捕撈。現已無法考證那究竟是黿還是斑鱉。

當地漁民幫忙準備餌料

在過去,人們曾以遍嘗野味為榮,而在昆明動物所的饒定齊老師帶著我們走訪的過程中,吃過巨鱉的村民露出避諱的神色,我們看到了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普及,這讓我們欣慰。由於詳細的走訪調查已經於2015年、2016年進行過,村民不願再重複回答我們的問題。自上一次走訪至今,未有發現巨鱉。倘若真的存在,它究竟藏身何處?

我們常常看到水中漂浮著大大小小的死魚,魚屍上並沒有龜鱉類的咬痕。整個野外期間,唯一的水生爬行類動物的發現,是Steven看到的一隻紅耳龜在水面下潛游。而至今也沒有人知道,幼年的斑鱉到底長什麼樣子。

目前,我們所了解到的斑鱉存活個體僅剩3隻,分別是飼養在蘇州動物園裡的一隻雄性(雄性110歲,雌性現已死亡),還有在越南一座水庫里的兩隻(無法確定性別)。

現已死亡的蘇州動物園雌性斑鱉

人工授精

每年,雌性斑鱉都會產下大約100個蛋,但無一成功受精。問題似乎出在雄性斑鱉身上:它的背甲和陰莖都有嚴重的傷痕,是多年前與另一隻雄性競爭對手打鬥時留下的,這也給它造成了終生殘疾,使它無法給配偶自然授精。

人工授精之後的雄性斑鱉

Steve G. Platt博士在當地漁民的幫助下準備架設餌站

經過兩個多月的辛苦搜索,項目團隊依然沒有看見可以作為存活證據的鱉,也沒有誘捕到任何有用的東西。斑鱉早已被動物學家們冠上了「殭屍物種」的綽號,以形容那些僅僅剩下一個或者幾個壽命很長的個體(「活著的死者」),但因為無法產生後代,而不可避免地走向滅絕的種群。

該圖片來源:蘇州日報,侵刪

最後已知的雌性斑鱉遺照

現在世界上已知尚存貨的斑鱉皆為雄性。但即便如今蘇州動物園的那隻雌性斑鱉仍舊存活,想通過極少數的繁衍去擴大整個種群,仍然希望渺茫。

但我們還是會繼續搜尋,

一直搜尋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國家地理》未公布的老檔案:最後的巴黎聖母院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