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恆大杯觀察:中國小球員最需要學習什麼?

恆大杯觀察:中國小球員最需要學習什麼?

因為恆大杯的舉辦,我在清遠恆大足校待了11天,有幸得以近距離觀察來自七個國家的八支U17隊。

其間最大的感受,是更真切地體會到:中國年輕球員與歐美球員之間巨大巨大的差距,尤其是觀看河北華夏幸福與馬德里競技比賽時。

賽後,馬競教練多納托說:「華夏幸福的防守真的到位率很高,防守真的組織得很好。」這樣的褒獎他前後重複了兩遍,看起來真不是場面話。但為什麼華夏會0-4慘敗呢?除了後防的多次失誤、哈維爾-戈麥斯靈光乍現的蠍子擺尾,我們更應該看到馬競個人實力的全方位碾壓:

【身體】馬競球員身體明顯更壯、速度更快、耐力更強。下半場,他們絲毫不喘、動作和速度也不打折扣,而華夏球員則明顯開始虛了,體能下降的小球員失誤連連,無法組織起有威脅的反擊。

【技術】西班牙球員傳接球不但精度更高,而且速率也更快。個人處理球屢屢能夠連停帶過,一氣呵成。相比之下,中國球員傳球和停球動作都很規範,但容易被對方提前預判動作。尤其是體能出現下降時,停球後很容易被對方搶到第二點。

【氣勢】正是在身體和技術處於劣勢的背景下,加上比分落後,中國球員處理球越來越不自信,越打越沒有氣勢,失誤率也越來越高。最後,比賽也演化成一邊倒的局面。還好主教練沒有在場邊亂喊亂罵,否則場面更加不忍直視。

馬競小球員卡斯坦尼奧下半場的犀利突破

其實在日本教練西村崇的調教下,這支華夏幸福U17在國內已經是同年齡段的一流強隊了,2018年還獲得了足協杯U16組冠軍。之所以和馬競差距巨大,既有球員天賦有限、踢球年齡較晚的原因,也與國內賽事水平不高、青訓基礎薄弱有關。

但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有天賦的孩子從四五歲甚至更小開始練球,青訓教練和軟硬體水平的逐漸升級,我們與歐美球隊身體和技術的巨大差距,會逐漸縮小,尤其是2005年之後出生的小球員。

身體和技術的差距,我並不擔心。朴智星、長友佑都、本田圭佑和孫興慜等人,早已證明東亞球員能夠在歐洲豪門立足。但通過這屆杯賽,我越來越擔心另外一點:我們的球員,如何認知足球?

八支參賽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班菲爾德。不僅僅因為球隊10號岡薩雷斯-馬丁-恩澤吉爾的超強個人能力,還因為整支球隊對足球的摯愛。

恩澤吉爾成為本屆賽事的MVP

每場比賽前的列隊,都會有好幾名球員大聲吶喊,為本隊加油鼓勁。那種感覺,就像準備獵食的群狼,充滿戰鬥饑渴。比賽中,他們敢於秀技術,用漂亮的過人和連續配合取悅自己和觀眾。比賽贏球後,他們又唱又跳,高喊「Bravo(幹得好)」,開心極了。

現場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們對足球的熱情。

與之同時,日本鹿島鹿角的青訓學院主任山崎卻在技術研討會和採訪中反覆強調一個觀點:「日本的球隊原則上首先是一個學生,然後才是一名球員,所以在上學和踢球兩個方面,他們都必須兼顧。在這兩點之上,首先以學校為主,學校的事做好之後才會來踢球。不單單是鹿島鹿角,日本其他球隊的青訓系統都是如此,這樣的一種文化體系。鹿島鹿角是秉承著巴西名宿濟科的理念,這個理念也分三個點:首先是獻身,第二個是尊重,第三個是誠實。」

鹿島鹿角青訓學院主任山崎

作為一個發達國家,日本更多將足球作為教育的一個工具,而非謀生的手段;將其作為培養民族積極拼搏、團結進取精神的一種手段,一定程度上遏制當今日本「廢宅」盛行的趨勢。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日本球員就不熱愛足球。相反,他們對足球更加具有一份敬畏之心。

每場比賽列隊進場時,日本球員都會在踏進球場的那一刻,停下腳步,向球場微微鞠躬。比賽時,現場最大的歡呼吶喊聲,都來自於鹿島鹿角的替補席。除了在場邊熱身,每位替補球員都會一直為場上隊友加油鼓勁。賽後的禮儀則眾所周知:向對方鞠躬、向觀眾致意、和教練一一擊掌。

日本球員上場時鞠躬

不過鹿島鹿角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比賽間隔日的球隊訓練。4月13日,一直下著小雨,上午兩個小時的訓練結束後,青訓學院主任山崎和另一位教練,陪著五名球員在訓練場加訓。兩位球員訓練左右腳禁區外射門,另有三位球員則一直在玩頭槌接力,玩了整整一個小時……

日本俱樂部在挑選球員時,會有什麼樣的選材標準呢?

山崎的回答是:「首先是做人。球隊在選人方面,首先對於球員的人格品德非常看重,所以選擇球員會選擇誠實樸素的球員。第二點,一定要不服輸、有拼勁的球員,在競技體育,如果沒拼勁、很容易就放棄的話,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球員,即便他技術很好。」

所以我們更能理解,為什麼在世界盃上,日本隊總能獲得世人(包括許多中國球迷)的尊重。不僅僅是因為他們亞洲一流的技術和團隊配合,更因為他們不服輸的拼勁。

岡田武史說:「在我看來,中國的球員缺少夢想的指引,大家似乎只是想從中賺錢,一旦得到了金錢的滿足,他們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如果放在日本聯賽的話,很多中國球員根本沒有出場比賽的機會,但現實情況卻是,他們竟然在中國拿著讓人驚訝的薪水……」

隨著資本湧入中國足球,許多家長把孩子送進了足校和青訓營,希望他們未來能拿到百萬甚至千萬年薪。這一點無可厚非,畢竟「望子成龍」,是中國家長自古以來的傳統,而足球行業是目前相對較好的一條渠道。

但是,由於功利主義盛行、教育水平低下,導致許多家長和教練都急功近利,缺乏足夠的耐心去培養小球員對足球的熱愛、培養他們基本的禮儀和情商、培養他們不服輸的拼搏精神。以至於學校希望增加孩子的文化課時間時,甚至會遭到部分家長的反對。這雖然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久而久之,卻對球員職業生涯的成長,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

一名有天賦的球員,為了過上好日子,當然可能付出120%的努力,成為一名中國頂級的職業球員。但當他18歲簽了一個大合同,開了跑車、住了豪宅、有了名模女友之後呢?是什麼讓他們繼續提升足球技藝?是什麼讓他在國家隊的每場比賽發揮全力?

夢想、熱愛、毅力、對自我的嚴格要求……這些東西雖然很虛,但卻是推動C羅、梅西這些巨星十多年不掉檔的重要原因。

高開低走的董方卓,其職業生涯令人唏噓

更何況,職業足壇,從不缺乏低級失誤、狀態起伏、傷病困擾、隊內矛盾、背井離鄉、俱樂部危機、以及媒體球迷的指責……天賦頂級如C羅、梅西,都有遭遇挫折極度消沉。如何提升球員的抗壓能力,讓他能繼續樂觀前行?這是需要教練和家長儘早思考的問題,而不僅僅是日夜不停地讓孩子們練體力和基本功。

一個初階的好教練,可以教球員如何練好基本功。

一個中階的好教練,可以教球員如何在場上思考,提升閱讀比賽的能力。

一個高階的好教練,可以提升球員的個人修養,讓他保持對足球的熱愛、保持長年不衰的自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讓小球員唯唯諾諾、完全按教練的布置去踢球,還不如循循善誘,讓球員有更多的主動思考,自己考慮如何去應對比賽和職業生涯的困境。

如今的90後和00後,有更多自我意識,有更強的個性和創造力,相應的足球教育方式,自然需要更新升級。但我們體育圈的「舉國體制」思維,依然佔據主流;我們2萬多所足球特色學校,依然有不少習慣打罵球員的教練老師。我們對教練的篩選、培訓、考核和科學教育理念的普及,還依然不完善。

所以我們回到文章的主題:中國小球員最需要學習什麼?夢想、熱愛、自律、做人……但所有的這些,要先讓教練學會啊。

文:鍾方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肆客足球 的精彩文章:

馬拉多納生氣退群,缺席阿根廷世界盃冠軍聚會
恆大杯-斯巴達克點球6-4班菲爾德奪冠

TAG:肆客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