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走進書法|老書家40年臨帖經驗,看看吧!

走進書法|老書家40年臨帖經驗,看看吧!

新書友,請點擊上方紅色按鈕「關注」 ↑↑↑



走進書法|老書家40年臨帖經驗,看看吧!

論臨帖

文/徐利明

讀帖、 臨帖與模擬性創作,是學習書法藝術的三種重要方法。 三者各有其功用和目的, 各有其特點, 但相互間又有著密切的關聯。 其中, 臨帖又是一個關鍵,學書者在這方面下的功夫也最大。

讀帖是對範本進行分析研究的過程, 臨帖則是將通過讀帖所獲得的認識付諸筆下, 錘鍊功底。 因此, 讀帖培養洞察力、 理解力,臨帖則培養表現力。 讀帖應講究對內理的認識,臨帖則應講究對內理的活用,而不能斤斤計較對碑帖表面上的機械募仿。

雖然這是臨帖,練基本功, 但應注意在思想方法、 理解能力上鍛煉自己,這樣可以培養自己的創造思維和變通能力——這對進一步鍛煉和加強創作能力、 發展藝術表現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臨帖實踐中, 不善學者往往流於勤動筆而懶于思考,對著範本看一眼、 寫一箋, 日復一日、 月復一月地重複勞作,靠廢紙數量的堆積練功夫。

這樣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我通過自己多年的學書實踐和教學實踐的探索與檢驗,總結出一套實驗性的臨帖方法。 這一套臨帖方法包括感悟法、 解析法、 兩者結合的通臨法以及意臨法。 現分述如下:

感悟法

所謂」感悟「,即重在感覺, 重在對所學碑帖的感性認識。一般來說,它對具體點畫、結體以及布局、用墨等不作細緻的觀察和分析,對該碑帖的形式表現特徵和技法特點從大處著眼, 旨在感受和領悟該碑帖的總體藝術情調、 氣息、 取勢,以及表現技法的總體特徵等。

臨寫時即將這種感悟付諸實踐,加以體驗。 這種臨帖法是抓大體的, 如能表現出讀帖所感受到的那種」味道「,即是成功的。

走進書法|老書家40年臨帖經驗,看看吧!

還有一種更高層次的感悟法,即在具有豐富的師古經驗和較強的創作能力以後,除了運用上述抓總體、 抓大勢的感悟方法之外,還可為充實和加強自身書法風格的某些構建因素,而有明確取捨地進行感悟性讀帖。

或意在感悟其書之氣息;或追求其用筆上的某種趣味;或對其結體態勢及某種獨特的結構方法加以體驗;或對其墨色變化的妙趣一作番揣摩等等, 心領神會後便動筆追一效番,將自己的感悟通過實踐加以體驗,並將這種篇所得化合到此後的創作中去,以生髮和充實自己的書法意趣。

解析法

這是與解析式讀帖相應的比較具體而實在的臨帖方法。 傳統的的」九宮格「或」米字格「對初學者的基礎練習尤見實效,比較便利。

因為它可看一清個字的偏旁各部分在這格內所據的位置, 從而確認它們之間的

相互關係, 如結體的重心位置、 疏密聚散以及點畫的向心或離心走勢等。

走進書法|老書家40年臨帖經驗,看看吧!

」九宮格「的正中一格與」米字格"的正中焦點,正可測量一個字的重心所在。字的重心有略偏於其上者,有正適其中者,有略偏於其下者, 還有略於左或略偏於右的不同表現, 通過輔助格都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來。

這兩種輔助格亦可分析點畫的傾側角度,線條運動的走勢特徵及其幅度等。 我不反對初學者使用輔助格, 但我提倡有一定基礎的學書者更應重視鍛煉自己的目測能力。

目測的方法雖不用輔助格, 卻是基於輔助格的原理來進行分析的。 對字的各部分形態的比較, 位置測定以及點畫態勢, 走向的分析,頭腦中有個無形的輔助格在。

通過這樣的鍛煉, 在具備了較強的單字解析能力以後,將此基本原理擴展運用於對大小參差的行、 草書甚或連綿的大草進行分組、 分段的多字一體的解析也比較容易人手。

走進書法|老書家40年臨帖經驗,看看吧!

在做解析式臨帖時, 我們不必整篇、 整段、 整行地去臨, 在作點畫或偏旁解析時, 甚至不必臨完整的字。 以解析法臨帖, 具有「以點帶面」的特徵。 一這方法的關鍵, 在於抓住「點」進行認真、 細緻而深人的解剖、 分析, 找出規律性, 掌握其形式表現技法上的要點, 擴而大之, 指導對范帖上同類構成或點畫形態的臨摹。

如在結體方面, 有獨體構成、 上下或左右構成、 上中下或左中右構成等, 在這種種構成類型中, 又各有多種不同表現。

我們可從中加以分類研究,在每種類型中找出幾個代表性的字例,加以重點的剖析與臨寫, 力求得其法, 明其理, 而擴展用之於全帖的臨寫。

我們在進行這種對「點」的剖析和臨寫時, 臨得不得法, 可再三臨寫, 也可在先寫的字跡上反覆進行改寫。 由於這是對「點」進行剖析、 追摹的過程不必要求習作具有整潔的總體效果。

運用這一臨帖方法時, 尤其應注意的是不要陷入對某種偶然出現的點畫形態或構成作表面的機械、 死板的摹仿, 要學會尋找規律性, 掌握其表象深處所包含的內理。

這「內理」的核心, 即是該范帖的形式表現技法所依據的筆勢特徵與貫氣原理。 我們通過解析性的臨寫, 要達到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不但得其法, 更知其法中之理, 從而養成變通能力。

通臨法

這是形與神、 技法與意趣全面把握的臨帖方法。 這種臨法的成功, 必須建立在對范帖情境、 氣息的感悟和對其形式表現技法的胸有成竹的基礎之上。

學書者如有了前兩種實踐,並達到一定程度後,對進行這樣的臨寫,就能很快地達到要求。 而在通臨中如又發現和遇到某些未能把握的難點,還可再揀出作重點的剖析與臨寫, 為下一次的通臨掃除障礙。

走進書法|老書家40年臨帖經驗,看看吧!

意臨法

此法尤其為進入開拓性創作層書家所常用。 以這一方法臨帖,可有意識地參人臨帖者的興趣發揮,可表現出一定的偏向性。 其主要特徵是:不斤較具體某個字的結體,點畫的相像程度,而重在靈活運用其總體規律, 即興臨寫。

此時可對範本作一定程度的取捨, 對自己特別感興趣、 有心得的成分進行強化、 發揮, 而對某些與自己興緻不盡合拍的成分作一定程度的減弱、 捨棄或改造。

所以,意臨法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但必須指出的是, 意臨並非完全無視范帖, 其「意」在臨有所取, 是較高層次的師古手段。 如一味照自己的習慣寫法將范帖文字抄寫一番, 書法上無所取法,就失去了「臨」的意義。

走進書法|老書家40年臨帖經驗,看看吧!

嚴格說,這不是臨帖,而是以此帖文字為素材創作自己的書法作品。 而對帖隨便寫, 臨不像則美其名曰「意帖」 就更不可取了。

學書者如能依上述四種臨帖法併合理、 適時將幾種方法交叉進行,使之相互作用, 就可達到既紮實地把握範本書法的形式表現技法及其意趣風格特色, 又能將古法化為己有, 儘快地適應模擬性創作、 開拓自己的創作路子,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謂「模擬性創作」, 其基本特點是以某一碑帖或某一書家的形式、 風格為模擬對象進行創作,其文字內容雖與模擬對象不同,但其表現技巧、 創作效果儘力再現某一碑帖的意趣和形式美特徵為旨歸。

創作者的藝術表現意識不是「為我」, 而是「從他」不是抒發自我個性、 志趣,而是追摹,它雖是低層次的創作, 但卻是十分重要的環節。

模擬性創作是對臨習所得的檢驗, 也是進一步的發揮。 儘管是模擬性的, 但又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主觀能動性, 以新的文字內容,在特定的筆勢、 筆法、 結體、 章法甚至還有墨法的制約下, 進行新的組合和發揮。

它充分體現著學書者對範本藝術情趣、 形式法則和技巧的認識水乎和實際掌握的程度。

臨帖與讀帖、 模擬創作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 臨帖前需要讀帖以熟悉範本臨帖後需要讀粘,以檢驗所得。 臨帖到一定程度, 就應穿插模擬性創作。

走進書法|老書家40年臨帖經驗,看看吧!

「臨」是為了「創」。 模擬性創作可檢驗對範本理解的程度和掌握的程度, 並銀煉活用、 變通的能力。

學書者在從臨帖向模擬性創作的過程中,往往會感到臨帖能臨得很好了,卻難以將臨帖所學用到創作中去。 這說明臨帖能寫得好,畢竟是依範本仿寫, 模擬性創作雖是模擬, 但畢竟是創作, 不是機械性的照搬, 而是變通性的活用, 如果感到臨帖所學用不上? 或不順手, 正說明並未真正理解和把握, 也可能是實際上並未通。

此時, 就可以帶著在創作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有的放矢地再度臨帖, 有所悟, 有所得後再行模擬性創作。 如此再三,就能將臨帖與模擬性創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互促互進, 兩方面的能力與水平都得到迅速提高。

原載:《書法》1996年01期




走進書法|老書家40年臨帖經驗,看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