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原是袁紹手下大將,卻選擇投靠曹操,被于禁奪了兵權

此人原是袁紹手下大將,卻選擇投靠曹操,被于禁奪了兵權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發生在關中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徐晃、朱靈、馬超和曹操。原文如下:

卻說曹操料馬超可以計破,乃密令徐晃、朱靈盡渡河西結營,前後夾攻。一日,操於城上見馬超引數百騎,直臨寨前,往來如飛。操觀良久,擲兜鍪於地曰:「馬兒不死,吾無葬地矣!」夏侯淵聽了,心中氣忿,厲聲曰:「吾寧死於此地,誓滅馬賊!」遂引本部千餘人,大開寨門,直趕去。操急止不住,恐其有失,慌自上馬前來接應。馬超見曹兵至,乃將前軍作後隊,後隊作先鋒,一字兒擺開。夏侯淵到,馬超接往廝殺。超於亂軍中遙見曹操,就撇了夏侯淵,直取曹操。操大驚,撥馬而走。曹兵大亂。

正追之際,忽報操有一軍,已在河西下了營寨,超大驚,無心追趕,急收軍回寨,與韓遂商議,言:「操兵乘虛已渡河西,吾軍前後受敵,如之奈何?」部將李堪曰:「不如割地請和,兩家且各罷兵,捱過冬天,到春暖別作計議。」韓遂曰:「李堪之言最善,可從之。」超猶豫未決。楊秋、侯選皆勸求和,於是韓遂遣楊秋為使,直往操寨下書,言割地請和之事。操曰:「汝且回寨,吾來日使人回報。」楊秋辭去。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與馬超在關中一帶展開激戰,曹操令徐晃和朱靈在黃河以西紮營,準備前後夾擊馬超。戰鬥打響之後,夏侯淵率部進攻馬超,卻遭遇失利。曹操見狀,親自出馬接應,卻遭到馬超的猛烈抵抗,曹操大驚,打算迅速逃離戰場,馬超在後緊追不捨。幸虧此時馬超得到曹軍在黃河西岸紮營的消息,擔心有失,也撤軍而回。此後,馬超與韓遂經過商議,決定向曹操求和。曹操則採納了賈詡的建議,暫時休戰,之後用反間計離間馬超和韓遂二人,最終取得了關中之戰的最後勝利。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猶豫未決」, 意為拿不定主意,下不了決心。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史記·趙世家》中的「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小說中提到的曹操與馬超之間的激戰及賈詡提出反間計的故事情節,都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武帝紀》載:「秋七月,公西征,與超等夾關而軍……公乃多設疑兵,潛以舟載兵入渭,為浮橋,夜,分兵結營於渭南。賊夜攻營,伏兵擊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三國志·賈詡傳》亦稱:「太祖後與韓遂、馬超戰於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並求任子。詡以為可偽許之。又問詡計策,詡曰:『離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詡謀。」

小說中提到的曹操派遣大將徐晃在黃河西岸紮營之事,也符合歷史的原貌。據《三國志·徐晃傳》載,關中之戰爆發後,徐晃曾向曹操提出:「公盛兵於此,而賊不復別守蒲阪,知其無謀也。今假臣精兵渡蒲坂津,為軍先置,以截其里,賊可擒也。」這個建議也得到了曹操的採納。徐晃的這一招令馬超非常恐慌,馬超隨即派梁興率領五千人馬發動進攻,但被徐晃擊退,此戰也奠定了曹操獲得關中之戰勝利的堅實基礎。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曹軍另外一員大將朱靈,也是漢末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人物。據《三國志》載,朱靈原本是袁紹的部下,曾經為袁紹穩定冀州局勢立下過汗馬功勞。曹操東征徐州之際,朱靈奉袁紹之命協助曹操作戰,但在戰鬥結束後,朱靈卻作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三國志·徐晃傳》載:「紹所遣諸將各罷歸,靈曰:『靈觀人多矣,無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復何之?』遂留不去。所將士卒慕之,皆隨靈留。」從此,朱靈正式成為曹操集團中的一員。在隨後的十餘年間,朱靈先後參與了官渡之戰、關中之戰及漢中之戰,屢立戰功,被曹操晉陞為都督一職。

不過,在長達十餘年的軍旅生涯中,朱靈也出現了一個致命的缺陷。由於對部下管理不善,朱靈軍中不時出現部下嘩變、投敵的惡性事件,令曹操非常惱火。《三國志·于禁傳》載,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終於下定決心奪去朱靈的兵權。於是,他派遣于禁接管了朱靈的軍隊。從此,朱靈被架空,再無參戰記錄。一代名將就這樣告別了戰場。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為了實現諸葛亮遺志,姜維多次出兵北伐,為何卻遭到眾多質疑
諸葛亮出山不久,不動聲色做了件事,為劉備絕處逢生埋下伏筆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