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有縮小到無限小,你才能看懂宇宙的無限大

只有縮小到無限小,你才能看懂宇宙的無限大

請設想這樣一個實驗:拿一個蘋果,然後把它切成兩半,然後再把它切成兩半,再切成兩半,然後持續地切下去。你最終會得到什麼?或者,換一種更平和的方式,請以不斷靠近的方式觀察一個蘋果:什麼樣的物質結構會顯現?萬物是否都是由一小套共用的積木——我們稱它們為元素,或者原子——排列組合而成?如果是,那當我更靠近去看這套積木時會怎樣?它們是不是由更小的東西組成的呢?

最終揭露出來的是這樣一個世界:一個住著許多稀奇古怪的粒子的世界。這個世界,卻是我們人類肉眼無法看到「小到無限小即為大到無限大」的宇宙物質世界。當然,「走在」這樣的一個極micro-micro的世界中,沒有物理學支撐,你絕對會迷路,而且遇到那些大到足以控制宇宙的基本力時,更絕對會孤立無援。

看不見的世界,就是構成我們宇宙的最基本物質,在這個極其mini的地方,卻是一個大到無限大的神奇世界。這種「探險地圖」總共有9幅,能夠幫助你逐漸理解什麼是宇宙以及它到底是如何構成的。

你知道嗎?觀察越來越小的物體組成結構需要越來越高的能量。矛盾吧?其實這個世界本就是矛盾的存在。大爆炸發生之初,當宇宙還處在極其高溫高壓的狀態時,在這個「最初的時刻」,任意空間範圍內的能量,都足夠大。

當你經過暢遊,見識了波、光子、能量場、量子場、輕子、反物質……的本來面目之後,你會猛然察覺,原來我們人類所定義的宇宙,其實就是由一堆堆的「積木」構建而成的。這看似瘋狂,但更為瘋狂的是,夸克的表現比此更為瘋狂,你甚至可以「看到」夸克自己在複製……永不停歇地複製。在這個可以讓你以「上帝視角」俯瞰的宇宙世界中,你將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粒子,其實是一對對出雙入對的「戀人」,而且宇宙中的小概率錯位恰恰是造物者最初的大智慧所在。

世界的一半是物質,而另一半是反物質?這個看不見的世界有沒有盡頭?存在構成萬物的、無法分割的粒子嗎?這些問題已經被討論了幾千年,物理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解答它們。而它們的答案,至少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全部答案,將在我們即將探索的新奇的、看不見的新世界中被找到。

從人眼到顯微鏡,再到高能粒子加速器和其他更加精密的儀器,科學實驗使我們的探索不只停留在純理論推斷的哲學思辨領域。每一代最新的實驗都將微觀世界的新大陸展現在拓荒者的面前,讓我們不斷製作出新的地圖,以指向物質本源的深處。

但最後,還是那個亘古不變的疑問:當你深入了解宇宙時,你會思考,它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讀罷本書,或許你能找到答案……

《看不見的世界:宇宙從何而來》是牛津大學粒子物理學博士、英國物理學會查德威克獎章獲得者、倫敦大學學院物理和天文系主任、高能物理研究組成員,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員喬恩?巴特沃思的最新著作。在這本書中,他將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妙不可言的科學世界中,一起探究我們的宇宙,到底從何而來。


《看不見的世界:宇宙從何而來》

喬恩?巴特沃思/著

章燕飛/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4月

69.9元

作者簡介

喬恩?巴特沃思,牛津大學粒子物理學博士,倫敦大學學院物理學教授、物理和天文系主任、高能物理研究組成員,曾任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TLAS探測器項目的小組召集人。2013年榮獲英國物理學會的粒子物理學獎(查德威克獎)。其著作《希格斯粒子是如何找到的》曾入選英國物理學會《物理世界》雜誌年度圖書。他還拍攝了系列紀錄片《對撞的粒子》,並為《衛報》撰寫《生活和物理》博客專欄。

內容簡介

宇宙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我們從何得知?跟著本書來尋找答案吧……

從原子出發,到黑洞、引力波、暗物質,甚至宇宙的邊緣——人類認知的前線,作者用基本粒子解開宇宙之謎。

構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質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本書會帶領我們揭開它的神秘面紗,一窺隱匿的宇宙的魅力。當我們的尺寸縮小到比原子還小的尺度之後,我們將進入這一妙不可言的科學世界——粒子世界。讓我們跟隨前沿物理學家喬恩?巴特沃思,一起踏上尋找原子和夸克、電子和中微子,還有形成了當今宇宙的基本力的奇妙之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紫圖圖書 的精彩文章:

我為什麼要讀書?
什麼才是有品味?

TAG:北京紫圖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