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倚天》中的五散人之彭瑩玉,在歷史上,是革命的先驅

《倚天》中的五散人之彭瑩玉,在歷史上,是革命的先驅

適逢亂世一定會有人挺身而出,救民於水火之中,在元朝的殘暴統治下,餓殍遍地,很多人吃不飽飯繳不起賦稅,最後只能起義造反。最早的起義軍並非韓山童、劉福通,而是彭瑩玉,這名仁兄在1338年就舉旗造反,也曾是白蓮教的首領。

在影視劇《倚天屠龍記》中,彭瑩玉是明教五散人之一,而真正的歷史記載中,彭瑩玉是一位反抗元朝暴政的起義領袖。彭瑩玉從小在寺廟生活,所以也被稱為彭和尚,在寺廟並不代表與世無爭。

在亂世之中,每個人都無法避免陷入困境之中,被逼無奈之下只能冒險反抗。朱元璋曾經在黃覺寺做和尚,他只為了一口飽飯,但上天仍舊無法滿於他,還被人舉報是逆黨,困境中他選擇投靠郭子興的起義軍。

彭瑩玉則比朱元璋牛氣多了,彭瑩玉在慈化寺的時候就收了大量的徒弟,這些徒弟中還有很多人成為反抗元朝暴政的英雄,比如楊普雄、趙普勝、鄒普勝等等。至元四年(1338年),彭瑩玉推舉其徒弟周子旺為首領,率先在江西袁州起兵造反,起義之初就有5000餘人。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彭瑩玉的徒弟和信徒,此時的中原大地的起義軍還只是星星之火,離燎原之勢還很遠,在元軍的鎮壓下很快起義軍就被擊敗了,首領周子旺被殺。本來彭瑩玉是可以做首領的,卻偏偏立自己的徒弟為王,可見彭瑩玉心思縝密。

畢竟槍打出頭鳥,太過招搖肯定是難以長久的。朱元璋在起兵之後也一直沒有稱帝,「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朱元璋的戰略思想,後世證明也是非常正確的。彭瑩玉在頭一次起義失敗後並沒有氣餒。

至正十一年,劉福通舉起反元大旗,因頭上綁著紅緞被稱為紅巾軍。為了響應劉福通,彭瑩玉和徒弟鄒普勝決定再次起義,這次彭瑩玉也沒有自己當首領,而是推舉徐壽輝為首領。徐壽輝就是後來陳友諒的領導,最後被陳友諒取代。

當時的勢力最強的起義軍,就是徐壽輝部和劉福通部,徐壽輝建立的政權名為「天完國」,寓意就是要剋制「大元」。雖然徐壽輝為皇帝,政權其實還在彭瑩玉手中,因為家底都是彭瑩玉打下來的。

徐壽輝只是碰巧做了皇帝,他本身一介商人,偶然一次在河邊洗澡,卻碰到彭瑩玉等人。要說彭瑩玉的套路也比挺深,眾人看到徐壽輝後背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於是彭瑩玉就命人給徐壽輝披上黃袍,擁立其為皇帝。

這個橋段有點像宋太祖黃袍加身,但趙匡胤是自己演戲,徐壽輝則是被套路的。徐壽輝的起義軍發展迅速,連破池州、安慶、湖口,甚至佔領杭州,起義軍也發展到百萬人。元朝廷大驚失色,發兵鎮壓,最終彭瑩玉在瑞州,不幸死於元軍的屠刀之下。

彭瑩玉雖然戰死,但卻留下了天完國政權,徐壽輝雖然沒有能力,但陳友諒是個真正意義上的梟雄,陳友諒取代了徐壽輝,建立陳漢政權。陳友諒在抗擊元朝統治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後被朱元璋擊敗,是位曠世奇才。彭瑩玉在反抗暴政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砥柱作用,也應受到後人的尊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史通今 的精彩文章:

她要把家搬到井邊,丈夫反對,多年後,誕生一個龐大家族
台灣發現康熙手諭,思想十分超前,學者:300年後的版本更宏大

TAG:博史通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