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袁紹有六次機會挽回官渡敗局?卻都被他完美避開了

袁紹有六次機會挽回官渡敗局?卻都被他完美避開了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

歡迎收看本期節目喜歡請關注,您的支持是小編最大動力!

它發生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袁紹以多打少,兵力明顯佔據優勢,袁軍士氣也很高,將士也不可謂不用命,但結果卻慘敗而回,幾乎全軍覆沒。

袁紹的失敗只能歸咎於他自己在指揮上的嚴重失誤,因為在官渡之戰的整個時期,袁紹有很多獲勝的機會,即使有一兩次失敗,也不會影響戰爭的結果,但是所有獲勝的機會都被袁紹「完美地」避免了。袁紹至少浪費了六次。

一、不聽勸阻急於發動決戰

建安五年(200年),基本統一了黃河以北四州的袁紹志得意滿,決定主動發起對曹操的全面決戰,對此其內部有一定分歧,以田豐、沮授為代表的本土派們表示反對,雙方矛盾一度公開化。

田豐和沮授沒有盲目反對袁紹的軍事策略,但認為時機還不成熟。雖然北方四個州都是固定的,但時間仍然很短。他們應該再次鞏固,發展經濟,進一步增強實力,掌握更多後再戰。然而,袁紹不想再等了。他渴望統一天下。

田豐反對的意願非常堅定。袁紹一氣之下囚禁了田豐,他不再像以前那樣信任沮授。沮授在袁紹手下以奮威將軍的名義任監軍,權力很大,在郭圖等人的建議下袁紹將沮授監軍之權一分為三,分別由沮授、郭圖和老將淳于瓊擔任。《獻帝傳》說,在袁紹離開之前,沮授招募了自己的人,瓜分了自己家族的財富。他對他們說:「勢如果在則威無不加,勢如果不在則不能保一身,悲哀呀!」他有一個族弟說:「曹操怎麼能是袁公的對手,您何必擔憂?」沮授說:「以曹操的明略,加以挾天子以為後盾,我們又剛剛打敗公孫瓚,士兵疲弊,主將驕縱,成敗已經很明顯了。」

二、派顏良進攻白馬

建安五年(200年)2月,袁紹率領大軍從鄴縣南下。士兵們指著黎陽。曹軍無意在黎陽與袁紹作戰,因為在這裡自己的部隊難以接續,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有被敵軍全殲的危險,所以曹軍未作抵抗,迅速撤到黃河以南。

袁紹親征黎陽後,率軍派顏良渡江攻打南岸的軍事要塞白馬。這項決定遭到沮授的反對。沮授催促袁紹:「顏良是個心胸狹窄、性格堅強的人,但他不能獨立承擔重任。」然而,袁紹不聽。顏良的情況不為人知,但它享有很高的聲譽。當時,它在軍隊中的地位和名氣遠遠超過關羽和張飛。

袁紹過去非常依賴沮授,幾乎聽他的話,但這次他不接受沮授的建議。這可能與沮授反對派兵和到處傳播「失敗理論」有關。然而,事實證明沮授是對的。四月,顏良率領他的軍隊渡過黃河,直接指向白馬。曹操親自北上解圍白馬。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戰鬥。袁俊戰敗,顏良在戰鬥中被關羽殺死。

三、渴望找到曹操報仇

曹操雖然知道白馬之圍,但自知袁紹的大軍隨後便到,於是決定從白馬撤軍。袁紹果然指揮主力渡河,對此沮授又表示了不同看法。《獻帝傳》記載,沮授建議不管白馬,而拿下已經喘手可得的延津,憑藉這裡的渡口優勢,將主力源源不斷運過黃河,之後鞏固延津,使其作為一個戰略支撐點,進可以直取許縣,退可以從容撤回黃河以北。

沮授的話袁紹特別不愛聽,在袁紹看來此行壓根沒有戰敗撤回這樣的選項。同時,首戰即在白馬挫敗讓袁紹失了面子,在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袁紹非拿下白馬找回面子不可。沮授聞知,站在黃河邊上嘆息說:「黃河啊黃河,我知道這一去就回不來了!」於是以身體原因請辭,袁紹很生氣,把沮授所部交由郭圖來統率。

曹操料定袁紹會命主力來攻白馬,他下令白馬軍民全部隨軍撤離,向延津方向運動,文丑率軍緊追不捨,結果被曹操在延津打敗,文丑又「壯烈犧牲」了

四、否決兩路夾擊方案

這時許攸提出了分兵進攻的作戰計劃。具體來說以主力的一部在正面吸引曹軍主力,然後分另一部主力悄悄繞到曹軍背後直接進攻許縣,把漢獻帝掌握在自己手中,奉迎天子反過來討伐曹操,曹操即使不潰敗,也會首尾難顧。

沮授曾對袁紹說,袁紹曾小規模試圖將韓萌南下。然而,由於力量有限,它沒有成功。然而,袁紹再也沒有提到此路不通。許攸提出了一個類似的計劃。袁紹連想都沒想就直接拒絕了。

事實上,許攸的提議很有價值。袁紹應該認真考慮一下。曹操已經把他的精銳部隊逼到官渡前線。他的背和兩翼是柔軟的肋骨。他應該繼續進攻曹軍的薄弱地帶。然而,袁紹過於自信,認為前線戰場足以擊敗曹操。沒有必要採取任何不必要的行動。許攸的合理化建議被否決了,心裡大概不高興,就在這個時候許攸家發生了一些事情,審配一直在尋找機會收拾許攸,許攸又氣又怕,乾脆投奔曹操,這樣袁紹就麻煩大了。

五、不全力救援烏巢

許攸投奔曹操,並提供消息稱吳超有大量袁俊軍糧供應。由於找不到突破口,曹操抓住機會親自率軍進攻吳超。負責保衛吳超的淳于瓊經驗豐富,袁俊的總人數是六月的兩倍多,在短暫的恐慌之後,他們迅速組織了反擊。雙方開始激烈的戰鬥,淳于瓊同時派人去大本營尋求幫助。

烏巢距袁紹在官渡前線的大本營只有40多里路,騎快馬不用花太多時間就能到達,袁紹得報後立即召集兒子袁譚以及審配、沮授、張郃等人商議對策。袁紹認為,曹操攻擊烏巢,他的大營必然空虛,此時不如置烏巢於不顧,直接進攻官渡正面的曹軍,讓曹操有出無回

然而張郃認為不合適:「曹操敢攻打烏巢。他必須由優秀的士兵帶領。淳于瓊將軍肯定會被打敗。如果是這樣,總的趨勢就消失了。最好先救他。」然而,郭圖支持袁紹的想法,認為曹操應該首先受到攻擊。張郃也想堅持:「曹營很堅固,之前已經打了很久也沒有攻破,現在倉促之間能不能拿下實在沒有把握。而淳于瓊將軍如果被曹操俘虜,我們也都得當俘虜啊。」

只有這樣,如果袁紹頭腦冷靜,他仍然不會失敗,因為他的綜合實力仍然比曹操強。然而,袁紹的思想混亂,又急於一戰定勝負,所以堅持已見,僅以少部分輕騎馳援烏巢,結果可想而知,烏巢被曹操最終攻破。

六、派張郃進攻曹軍大營

烏巢輸了,但這不是壓垮10萬袁軍的最後一根稻草。此時袁紹仍有機會扭轉局面。他應該迅速收縮防線,由攻轉守,同時緊急將後方軍需品轉移到前線,穩定後與曹操作戰。即使很難做到這一點,最壞的情況是可以撤退回黃河以北,休息一兩年,恢復後再回來。與雙方的綜合實力相比,曹操仍然不如他。

但袁紹慌亂之中又走出一步昏招:下令由張郃、高覽率所部對曹軍大營發起攻擊。這道命令太有問題了,因為作為主將的張郃思想與自己很不統一,雖然「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但由於不理解,執行效率就大打折扣,再加上曹軍準備充足,其大營果然短時間內無法攻破。

面對這種情況,張郃非常擔心。他知道他的領導一直疑心很重,害怕事後被調查。乾脆來了個「戰場起義」,這一下子袁軍才徹底崩潰

以上就是本期內容,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碼字不易,喜歡的話麻煩點個關注收藏唄!謝謝!

原創發布,未經作者允許不可以轉載!

圖片均由網路提供,若有爭議,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芳姐懂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芳姐懂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