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洛陽現存的古建築都有哪些?讓我們一起行走在舊日的時光里!

洛陽現存的古建築都有哪些?讓我們一起行走在舊日的時光里!

除了巴黎聖母院,

不知道有多少名勝古迹

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曾受過損傷。

就讓我們走進洛陽現存的古建築,

行走在舊日的時光里,

發掘隱藏於其中的智慧與故事...

龍門橋

喜愛龍門,或有千百個理由:喜愛它的山色,喜愛它的文化,喜愛它的石刻,喜愛它的書法...在這眾多喜愛龍門的理由之中,其一便是喜愛它的建築之美。在龍門石窟也有這麼一座橋,同樣凝聚著匠人的智慧與汗水,這就是橫跨伊水的龍門橋。

1960年5月龍門橋正式動工。作為當時世界上拱圈最薄的大跨徑石拱橋和省內單跨最大的石拱橋,龍門橋可以說是橋樑史上的一個奇蹟。石材在採石場鍛造好型號後,運到工地後可直接使用,很少需要返工。而且,龍門橋比當時國內同跨度石拱橋的拱厚減少了一半,水下基礎採用不對稱的布局形式,使墩、台尺寸較往常大大縮小,避免了龐大的墩、台外形給全橋造型風格帶來的不統一。1962年11月20日,龍門橋建成通車。

橋欄杆處雕刻有300多個仿龍門石窟雕像。這些雕像多選取自蓮花洞、古陽洞等著名洞窟,因此來到龍門石窟,駐足雄偉的龍門橋,遠觀可欣賞到龍門「兩山夾一水」的標誌景觀,近觀這些龍門橋的模擬雕像能讓人對龍門石窟的石刻藝術有著更多的嚮往。

文峰塔

洛陽民諺云:「洛陽有座文峰塔,離天只有一丈八」。文峰塔始建於北宋,明末毀於戰火,現存建築為清初重建。這座塔也是洛陽地區目前為數不多的古塔之一。該塔是一座密檐式磚石塔,四方形,高約30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用方形青石砌成,每邊長6.8米,高3.3米。塔基和塔身之間嵌有鑄鐵,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

塔身9層,以大青磚砌成,基層7米見方,第1層至第9層逐層遞縮,最高層每邊長3米。1層至8層均向北開一弧形拱門,第9層四面開門。拱門皆有題額,如「高瞻遠矚」。

據了解,塔內原設木板樓梯,人可踏樓梯盤旋而上。該塔取名「文峰塔」,與其內供奉的文昌帝君和奎星有關。在古代傳說中,文昌、奎星為主管功名利祿、文章興衰的神靈。建塔供奉二神,皆在祈盼洛陽文化昌盛,多出狀元。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克洛陽,官兵來到文峰塔下,塔用大炮輪翻轟炸文峰塔。轟炸一日後,古塔在傍晚時分轟然倒地,化為廢墟。清順治年間,文峰塔在原地重建,今日所見之文峰塔即為清初重建塔。

鼓樓

洛陽老城東大街的地標性建築,非鼓樓莫屬。它橫跨大街南北,大青磚砌成的拱券樓台高高大大,在一片低矮的古建築群中有一種鶴立雞群之感。樓台下面是拱券門洞,供車輛和人員通行,一輛輛三輪車從門洞中魚貫而出,讓人頓時有種時光錯亂之感,彷彿又回到了舊時城池的繁華之中。

東西兩側的拱券門洞上都鑲有一塊石匾,東側石匾上書「就日」,西側上書「瞻雲」,也許是「朝看日出、暮賞彩雲」之意。據記載均為金代中京留守親自書寫,後鼓樓雖經多次重修,但這塊石匾始終得以保留。

順治與乾隆年間,鼓樓得到兩次大修,東大街一度更名為「古樓街」。據說當時鼓樓上的大鐘與白馬寺的大鐘一同鑄造,參數相同,每當古寺晨響起,相距十餘公里的鼓樓大鐘也能產生陣陣共鳴,出現「東邊撞鐘西邊響,西邊撞鐘東邊鳴」的奇觀,這也使「馬寺鐘聲」成為洛陽古代「八大風景」之一。

山陝會館

山陝會館始建於清康熙、雍正年間,距今有300多年歷史,是當時活躍在洛陽附近的山西和陝西兩地的成功商人籌資修建的經商聚會場所。是一個「敘鄉誼、通商情」的社交性公共場合。

會館坐北朝南,布局前密後疏。有琉璃照壁、山門、舞樓、拜殿、後殿等建築,門前還有兩對威風凜凜的石獅子。會館裡有一處山門,山門上的木雕,歷經300年風雨,穩定如故,風韻依舊,精微至極,活靈活現。

山門後面是舞樓(戲樓),舞樓的建築設計獨具匠心,精雕細刻。舞樓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總體成「凸」形,舞台前出。採取前歇山後廡殿建築形式。舞樓上的屋脊都是琉璃構件,經過數百年風霜雨雪,依然色彩鮮艷。其裝飾達到無木不雕,無木不彩、無處不畫之地,圖案精美,彌足珍貴。屋頂清代製作的各類人仙、龍鳳、禽獸、花卉裝飾,造型栩栩如生,油彩依然亮麗。

洛陽山陝會館,歷經300餘年仍在此屹立,走在裡面,看到的是歷史的斑駁,在心裡也無數次的感慨,古人精妙的雕刻技術,高超的建築工藝與豐富的文化內涵,也讓我們有了如此豐厚的一筆財富。

潞澤會館

潞澤會館位於九都東路與新街交叉口附近,始建於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由山西潞安府(今長治市)、澤州府(今晉城市)居洛商賈集資興建,1988年改為「洛陽民俗博物館」,成為展示豫西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

該會館規模宏大,布局嚴整,現存建築主要有舞樓、大殿、後殿、東西廂房、東西配殿、鐘鼓樓等。會館內的木雕精美、內容豐富,廣泛分布於木桁(héng)、額枋、斗拱、雀替、擋板、垂柱等建築構件上。此外,柱礎石雕造型新穎,大多為飛禽走獸與植物相結合,相映成趣。

對會館裡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這些石刻藝術了,特別是歷經四百餘年仍能保留至今的明代漢白玉彩繪石獅,實屬罕見。還有大殿上柱礎石的雕刻也不可錯過,金睛獸馱蓮花、獅子馱蓮花、麒麟馱蓮花,十分生動。

建築群整體布局嚴格遵循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規制,既突出了中心、強調了軸線,又合乎了規制,從無僭越。舞樓和大殿作為整個建築群的主體建築,其屋脊上的獸頭均為閉嘴獸,符合俗語所說「張嘴的官家,閉嘴的商家」。潞澤會館的木雕和石刻都十分出彩。在每層建築的構件上,特別是屋檐下邊的木桁、額枋、斗拱、雀替、擋板、垂柱上,幾乎都有木雕裝飾。人物、動物、花卉、樹木、亭台、樓閣、民間傳說故事等應有盡有。所有木雕均採用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其表現內容可分為人物、動物、花卉三大類。

潞澤會館是中原地區保存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建築群之一,是我們研究清代洛陽商業、交通和古建築的文物瑰寶,也是我們領略當年「晉商」風采的珍貴資料。

西工兵營

西工兵營是民國時期洛陽西工兵營建築中保存較完整的一處,也是當時整個兵營的核心,院內設計為中西混合式近代建築的典範,對於研究洛陽的近代建築有重要意義。

洛陽西工兵營舊址當前主要由四合院、高級住宅、惜陰書室、老吳橋和閱兵台組成。四合院具有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風格,南北大廳走廊的木柱基座為中國古典力士石刻柱礎,北大廳的門廊中間地面用水泥刻畫的「壽」字圖案,係為蔣介石五十壽辰所作。

(磚木結構)

洛陽西工兵營見證了洛陽從民國三年(1914年至1948年)解放這一時期風雲變幻的近代歷史,在洛陽近代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2013年,洛陽西工兵營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中國近代史上的許多重要人物和事件都與洛陽西工兵營有關。

(四合院)

齊雲塔

齊雲塔始建於漢明帝,初建為木塔,後毀於雷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得以重修,故又稱""金方塔"",為四方形密檐式磚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塔邊長7.8米,通高35米,13層。第一層塔檐之下飾砌以仿木構式斗拱,頂覆寶瓶式塔剎,外輪廓略作拋物線形,玲瓏挺拔,古雅秀麗。每層南邊開一拱門,可以登臨眺望。

1908年的白馬寺齊雲塔

清朝時,白馬寺主持如琇和尚依據東漢明帝創建齊雲塔的記載改稱「齊雲塔」。舊與清涼台、騰蘭墓、斷文碑、夜半鍾、焚經台合稱""白馬寺六景""。

塔的造型具有唐、宋時期密檐樓閣式塔的特點,並採用了仿木結構做法,對研究金代建築特徵、尤其是中原地區金代磚塔結構特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從塔的造型和內部結構來看,該塔都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在洛陽,

古老的建築、古老的傳統節慶...

都將是你此生漫漫旅途中最美的一幕。

因此,趁現在想做的事去做,

想見的人去見,未完成的旅行趕緊去,

別讓等待成為遺憾。

(文章內容來源洛陽旅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歡迎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腳下的旅圖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茨城能成為中國遊客在日本關東地區一處完美的落腳點?
錯過了四月的伊犁?五月的天山六月的霍城還有七八月的花海等著你!

TAG:腳下的旅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