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首無名氏的詩,看起來很不起眼,卻道盡千年哲理,堪稱經典

一首無名氏的詩,看起來很不起眼,卻道盡千年哲理,堪稱經典

《古詩十九首》到底有多好,看看這首就知道了,尤其最後一句,引發後人無數爭議。

《古詩十九首》是一個五言古詩的選輯,由南朝梁國昭明太子蕭統選編的。收錄了東漢末年十九首無名氏的作品。《古詩十九首》是繼《詩經》、《楚辭》後,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詩歌作品集,它既脫離了《詩經》的四言,亦擺脫了《楚辭》的騷體和楚歌體,由此,中國詩歌進入五言體式。時至今日,我們寫古詩也都以五言和七言為主。

《古詩十九首》在謀篇、遣詞、表情和達意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著名文學批評家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對我國舊體詩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賞析《古詩十九首》中著名的一篇哲理詩《回車駕言邁》。

《回車駕言邁》佚名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所欲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調轉車頭駛向遠方,路途遙遠,長行跋涉,不知何時才能到達。

舉目環顧四野茫茫,廣闊無邊,春風搖動著無際的青草。

一路上看到的是熟悉卻又陌生的舊物,人又何嘗不是很快的老去呢。

人和草木一樣興盛、衰老都是有時限的,既如此,真恨自己沒有及時把握,沒有早點建立功業。

人不如金石堅固,生命是脆弱的,誰能長命百歲或長生不死。

生命很快就會急劇衰老死亡,還是努力進取把聲名和榮祿當做珍寶吧。

這首詩是寫一個人,應該是一個仕宦駕車回鄉,看到自然的榮枯更替,聯想到人生的思考,最後得出的感悟——"榮名以為寶"的自勵自警。

全詩共十二句,前六句由敘事寫景引出對人生的聯想和感慨;後六句抒發感慨的同時得出參悟。

"回"是轉的意思,"言"是語氣助詞,沒有實際意義,好"邁"即遠行。詩題的意思是"掉轉車去遠行",至於去哪裡遠行,這句沒有交代,只是說路途很是遙遠。放眼四望,天地茫茫,風吹野草。綜合全詩分析,詩中應該是個雖未功成名就,但也應是小有建樹的宦遊之人。

"邁,悠悠,茫茫,搖"疊詞與單字交替,音聲利落,很有美感。同時也渲染一種蒼茫凄清的氣氛。由一個點的"車"到一條線的"路",再到整個面四顧的"曠野",就像一個鏡頭在逐漸拉長,然後再由大的面"曠野"轉入特寫鏡頭"草",層次分明,錯落有致。"搖"現風動百草的形與神,也蘊含著詩人深思搖曳之心。

曾經熟悉的人或物早已變了模樣。歲月更替,新陳代謝,人怎麼能不老呢?"故"說明曾經走過這條路,加之上面的"回",可推斷應該是回鄉的路。這兩句是全詩的紐帶,承接上面敘事寫景發出的聯想和感慨,又開啟後面的議論及感慨。

詩人獨自駕車在茫茫曠野間,春風浩蕩,青草萋萋,一個"何"隱見他的心情並不很明朗,見草木榮衰,聯想慨嘆人生年華易逝。

敘事寫景到聯想感慨,這是前六句的脈絡。

接下來由草木的時限聯想到人生的時限,然後進一步聯想到自身。看盛衰的物變,詩人亦有人生短暫之感。一個"苦",道出懊悔之意,為什麼不早點建立功名。是一種"歲月不待人"的無奈。

"金"為堅,"石"為固,人不能像金石一樣堅固,生命是脆弱的,也是有盡頭的,更會倏忽衰老死亡,所以,就應該以"榮名"為珍寶。

後人歷來對這個"榮名"充滿爭議。一種解釋為美名。既然人生易盡,就當留下美名,名聲才是永恆的東西,這個境界很"高尚"。

一種解釋為聲名和榮祿,:是說人生如此之短,不如早取功名利祿,建功立業,這個似乎就顯得"庸俗",顯得還沒有脫離了"低級趣味"。

其實試想,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他們都把博取功名,建樹事業為人生的最高目標,把"聲名和榮祿"為寶,是情理之中的,是無可厚非的。真正能超凡脫俗、摒棄功名利祿的人又能有幾個。更何況在東漢末年那樣一個:割據混戰,權力橫行,秩序錯亂,信仰崩塌的年代,詩人對生命真諦的這種思索,對人生目標的這種追求,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這首詩語言質樸,比興自然,情文並茂,耐人尋味。雖是哲理詩,卻通過最常見的景物現象,感悟出深刻的經驗和道理,很有情韻而無枯索之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讀宋詞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用了一個小計策,把功臣和他的兒子都逼死,令人唏噓不已
一代梟雄張作霖的臨終囑託,無論如何要防範此人,果然有先見之明

TAG:每天讀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