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語、錫伯語、赫哲語及文化現狀調研報告

滿語、錫伯語、赫哲語及文化現狀調研報告

趙阿平

一、瀕危滿族語言文化搶救調查研究的意義

滿語文曾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隨著歷史的發展變化,時至今日,滿語已成為瀕臨消亡的語言,對這種語言的記錄、保存和研究具有搶救人類瀕危文化資源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眾多工作中,保護世界語言多樣性一直佔有重要地位,在該組織的滿族及其先人在漫長的歷史發展演變中,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寶貴經驗與教訓。滿族作為清朝的主要統治者,曾將滿語文定為「國語」「清文」,成為內政外交的重要工具與載體、橋樑,為社會發展和文化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承載著深厚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因此,滿語口語作為活化石,不僅是研究滿族語言文化的第一手珍貴資料,也是研究滿學及相關學科的可靠依據,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如對滿-通古斯語言、阿爾泰語言的比較研究及諸多疑難問題的解決都具有重要的「活化石」作用。同時對於開展類似的瀕危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研究也可提供有益的借鑒,對培養滿語人才,翻譯滿文檔案史料,促進滿語、清史、滿族史、民族關係的研究都將起到重大作用。瀕危滿族語言文化調查研究作為搶救、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研究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推進黑龍江邊疆文化大省建設乃至中國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整體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現實意義,而對於調整民族政策以及外交政策更具有特殊的參考價值。瀕危滿語搶救調查研究在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支持立項的同時,還有幸獲得香港意得集團董事長高佩璇女士的高度重視與資助,而使此項調查研究順利開展,為切實保護這一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瑰寶作出貢獻。

二、瀕危滿語現狀與搶救調查研究概述

滿族語言文字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經歷了興起、繁盛至衰落、瀕危的過程,作為清朝的「國語」「清文」,在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交流傳承作用。有清一代遺留下來的滿文檔案文獻史料浩如煙海,這是極其珍貴的文化財富。時至今日,滿語口語僅在黑龍江省富裕縣三家子村、黑河市大五家子一些滿族村屯中還有遺存,而滿語會話熟練掌握者皆為七十歲以上的十幾位老人,五十多歲以上滿語會話較好者僅有數十人。滿語消亡已進入最後階段,形勢緊迫,亟待持續有效的搶救保護與調查研究。

20 世紀50 年代末60 年代初,我國學術界的專家學者開始進行滿語口語調查研究。內蒙古大學於1961 年組織研究人員前往滿語遺留使用較好的黑龍江省富裕縣友誼鄉三家子作調查,當時會說滿語者較多,當地40 歲以上的人都能使用滿語對話交流。調查獲得了珍貴的資料,據此清格爾泰先生髮表了《滿洲語口語語音》一文。恩和巴圖先生對當地滿語口語辭彙的音變、詞義變化及特點,滿語辭彙、滿語話語材料等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分析研究,出版了《滿語口語研究》一書。其後從80 年代至今相繼有專家學者前往三家子村、黑河大五家子等地調查現存滿語,出版發表了諸多相關論著,諸如季永海、趙志忠、白立元著《現代滿語八百句》,烏拉熙春著《滿語語音研究》,趙傑著《現代滿語研究》等,對80 年代以來黑龍江地區現存的滿語語音、語法、辭彙的演變規律及特點進行了系統描述分析。趙阿平、朝克著《黑龍江現代滿語研究》則是在60 年代至90 年代穆曄駿、朝克、趙阿平對黑龍江地區滿語連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黑龍江地區巴拉語、阿拉楚喀語、拉林滿語、三家子滿語等各種方言的語音、語法和辭彙作了系統的描述與科學分析研究,並在此基礎上與滿語書面語作了比較研究。趙阿平、郭孟秀、何學娟合著的《瀕危語言———滿語、赫哲語共時研究》,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研究項目,是一部運用社會語言學、結構語言學、比較語言學的理論、系統、科學研究瀕危語言滿語、赫哲語的力作,亦是填補民族語言學研究領域空白之作。該專著作為滿語、赫哲語研究、教學的必備參考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該書作者主要對滿語、赫哲語現存地區黑龍江省富裕縣三家子村、黑河、佳木斯市、同江市、饒河鎮、撫遠縣等地區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田野調查,收集了語音、語義、辭彙、語法的語言材料與比較研究資料。在充分佔有豐富田野調查資料和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參閱國內外有關的文獻資料與研究成果,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瀕危滿語和赫哲語的現狀加以全面、系統的科學分析和理論探討;同時對滿語、赫哲語發生變化的社會背景進行考察分析,進而對滿語和赫哲語作比較研究,揭示滿語和赫哲語的瀕危原因及瀕危過程中存在的差異與聯繫,為進一步揭示和認識語言瀕危原因的一般規律提供依據。因此,該項成果對其他少數民族瀕危語言的研究以及如何制定新時期的民族語文方針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與應用價值。長山著《滿語詞源及文化研究》,是一部運用歷史語言學、結構語言學、對比語言學理論系統、科學研究滿語詞源的專著,亦是滿語文研究的力作。該書運用歷史語言學、結構語言學和對比語言學的理論方法,選取清代滿語書面語辭彙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全面系統的分析、比較和詞源解釋,在客觀地鑒別同源成分和借用成分的同時,對滿語辭彙的演變特點予以全面的闡釋。以上調查研究成果為持續保存研究黑龍江地區滿語瀕危過程提供了階段性的科學依據。

黑龍江省滿語研究所於1983 年成立,經過長期系統跟蹤調查黑龍江省黑河、富裕等滿族村屯的現存滿語,獲取、保存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保持了調查的連續性和資料的系統性。然而,雖然多年持續進行瀕危滿語搶救調查研究並取得多項階段性成果,但由於長期面臨著一些實際困難,主要是專業人才緊缺與經費有限,所以存在諸多不足,影響工作的深入持續開展。目前亟須在原有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更為有效的保護與全面深入的調查,在滿語消亡的最後階段,組合專業人才隊伍,形成合力,以相應的現代化設備進行現存滿語的高效保存記錄,真實留存高齡老人珍貴的滿語口述資料及滿族傳統文化習俗的親身經歷,並補充以往調查中的不足,盡量形成真實記錄滿語瀕危過程的系統資料,為後人留下珍貴的滿族文化遺產。對於取得的所有調查資料需要加以科學、規範和有序化的整理研究,如出版專著、建立資料庫、編輯詞典、採用數據化技術保存聲像資料等,為瀕危滿語保存有科學研究價值的文獻。在國際範圍內,「全球化」語境的出現不僅使各國站在全球的框架內考慮本民族文化的生存發展,而且使各國意識到文化的多樣性正在受到「經濟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傳媒全球化」等多方面的衝擊。因此,對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挖掘與研究利用成為世界性課題和發展趨勢,搶救滿-通古斯諸族語言文化遺產與歷史文化的綜合研究顯得更加緊迫。

近年來,國外一些研究機構正不斷加大對滿-通古斯語言的調查和研究力度。日本文部省專門設立大型課題「環太平洋瀕危語言搶救調查」,其中將滿-通古斯語言列為重點內容。日本專家學者曾按計划到黑龍江進行滿語、赫哲語實地考察,並有專刊發表調查研究成果。韓國漢城大學也設立了專項課題,按計划到黑龍江作滿語、赫哲語實地調查。黑龍江省作為滿族的發源地與目前唯一的滿語現存地,是進行該項工作的主要地區。黑龍江大學滿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黑龍江省滿語研究所)作為多年專門研究滿語文化的科研機構與國際滿族語言文化研究的中心陣地,理應發揮主力軍作用,承擔起歷史賦予的重任。

三、滿語、赫哲語、錫伯語及文化現狀調查

滿語消亡已進入最後階段,形勢緊迫,亟待持續有效的搶救保護與調查研究。本項目組合專業人才,形成合力,於2009 年至2017 年,按照項目計劃、調查大綱,採用相應的現代化錄音錄像設備,深入滿語文化遺存實地作語言現狀的全面調查研究,並對滿語同語族語言赫哲語、錫伯語等進行實地對照調查,為滿語搶救、調查研究提供必要的補充與支撐,並為滿語

與赫哲語、錫伯語關係研究提供客觀依據。通過對現存滿語的高效保存記錄,真實留存滿族老人珍貴的滿語口述資料及滿族傳統文化習俗的親身經歷,並補充以往調查中的不足,盡量形成真實記錄滿語瀕危過程的系統資料,為後人留下珍貴的滿族文化遺產。新疆現使用的錫伯語言文字與黑龍江地區現遺存、使用的赫哲語是滿語同語族的親屬語言,也是亟須搶救、調查研究的相關語言,可進行相互間的補充及比較研究。在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對取得的所有調查資料加以科學、規範的整理研究,撰寫發表調研報告、系列研究論文,出版專著,採用多媒體技術保存聲像資料,建立滿語資料庫等,為人類社會保存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瀕危滿語、赫哲語、錫伯語第一手資料與文獻。

1.滿語及文化現狀調查

項目組成員於2010 年8 月、2011 年8 月、2015 年8 月、2017 年7 月至8 月赴黑龍江省富裕縣三家子村、黑河市四季屯、牡丹江地區進行滿語現狀及滿族家譜家祭調查。發放滿語使用現狀問卷150 份(20 歲~90 歲)。對滿族老人趙鳳蘭、孟淑靜、孟憲孝、吳賀雲、陶青蘭、計金祿、石亞琴、何世環、富國庫、關家凱、關玉林等作了滿語辭彙、句子,滿語民間傳說、故事、會話、民歌,族際通婚、經濟生活、家譜家祭、文化習俗方面錄音錄像調查,獲得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收集了三家子滿語三代傳承人(16 人)的圖片及檔案資料,收集了牡丹江地區滿族家譜、家祭神祠等家傳資料。

2.赫哲語及文化現狀調查

項目組成員於2010 年8 月、2011 年6 月赴黑龍江省同江街津口、八岔鄉,佳木斯市郊區敖其等地區作赫哲語現狀調查。發放赫哲語使用現狀問卷84 份(20 歲~85 歲)。對赫哲族老人尤文蘭、何桂香、吳明新、吳寶臣等進行了赫哲語辭彙、句子,伊瑪堪說唱,赫哲語民間傳說、故事、會話,族際通婚、經濟生活、文化習俗方面錄音錄像調查,收集了相關的第一手資料。

3.新疆錫伯語及文化現狀調查

項目組成員於2012 年8 月赴新疆烏魯木齊、伊犁、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金泉鎮錫伯鄉作錫伯語言及文化現狀調查(錄音、錄像、圖片、問卷等),與現存滿語進行比較對照。發放錫伯族語言使用現狀調查問卷22 份(20 歲~85 歲)。內容涉及新疆民族語言使用、保護、傳承政策措施;錫伯語言文字使用現狀,錫伯語教學、傳媒;錫伯族老中青幾代人使用錫伯語基本辭彙、句子形態結構、辭彙語義、會話;錫伯語民間傳說、故事、詩歌、歌舞;錫伯族家庭語言使用、族際通婚、經濟生活、文化習俗等,獲取了系統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4.相關文獻資料收集、學術活動及社會實踐

項目組成員赴北京、新疆、吉林、遼寧及黑龍江等地,收集了部分文獻資料。黑龍江大學滿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與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黑龍江省富裕縣人民政府於2010 年8 月聯合舉辦了「中國·三家子滿族語言文化論壇」,筆者為大會主持人之一。大會向16 位滿族語言文化傳承人頒發了聘書,在富裕縣三家子建立了黑龍江大學滿族語言文化教學科研基地。項目組成員參加學術會議及相關的學術交流活動,了解學術前沿動態。通過電腦網路等媒體查閱國內外相關學術成果及最新研究動態,為下一步綜合研究作了必要準備。項目組成員赴遼寧北鎮滿族高中、營口紅旗滿族中學調查指導滿族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化教育結合項目的開展。

5.調查研究成果

項目組成員調查研究的內容涉及滿語使用現狀、滿語辭彙語義研究、滿語與歷史文化研究、錫伯語諺語研究、滿語與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研究、黑龍江現存瀕危民族語言文化遺產有效搶救保護與研究利用等,出版或發表了相關專著、編著、論文、譯文、諮詢報告、建議等共31 項。

四、滿語、赫哲語、錫伯語調查研究內容及方法

1.研究內容及方法

本研究成果運用田野調查法、文獻研究法及社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比較語言學的理論方法,前往黑龍江省富裕縣三家子村、佳木斯市、同江市、街津口、新疆烏魯木齊市、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金泉鎮、伊寧市等地區,對現存滿語、赫哲語、錫伯語作廣泛而深入的田野調查,對滿語及同語族語言赫哲語、錫伯語基本辭彙、句子,民間傳說、故事、說唱等進行實地錄音、錄像調查,搶救保存了第一手田野調查資料,為滿語的持續系統搶救、調查研究提供必要的補充與支撐。其次在佔有豐富田野調查資料和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滿語、赫哲語、錫伯語的現狀,滿語詞語語義、滿語與歷史文化、錫伯語諺語文化內涵等加以分析探討,同時對滿語、赫哲語及錫伯語發生變化的社會背景進行再分析,揭示滿語和赫哲語的瀕危原因及瀕危過程中存在的差異與聯繫。在調查研究過程中,利用現代化儀器設備(計算機、數碼錄音機、錄像機、照相機等)作語言文化實地調查及分析。

滿語和赫哲語已被國內外學術界確認為緊急搶救的瀕危語言,目前僅有黑龍江省一些滿族村屯和赫哲族集居地的部分老人能使用滿語、赫哲語。現存滿語由於長期與周邊漢語等語言相互接觸、相互影響乃至融合,不僅在語音音值、語音結構規律等方面逐漸產生了變化,而且在辭彙語義結構及有關句式結構上也發生了諸多變異。語音結構的變化體現在有些母音的替換與輔音的脫落上,在形態結構方面格助詞及詞綴被省略或丟失的現象十分嚴重,在辭彙語義方面變化更為複雜,受社會環境影響,發生引申、轉換等變化。滿語在與漢語等相關語言的接觸中,在語音、語法、辭彙語義、形態結構等各方面持續產生融合等現象。相對滿語和赫哲語的瀕危狀態,錫伯語目前的使用及教學傳承狀況比較好。錫伯語的使用及語言教學傳承在20 世紀末至21 世紀初也曾出現了衰弱趨向。由於國家對保護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而出台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得以扭轉局面。國務院辦公廳於2005 年印發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充分表明了黨和政府對保護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一系列「重視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政策及措施相繼出台並實施,從而加強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語言工作委員會按照《意見》要求,加強對錫伯族等民族語言文化保護工作的力度,將相關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議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文化發展綱要,並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廣泛吸納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開展保護工作。經實地大量語料的調查對照,充分說明錫伯語與滿語底層的語音、語法、辭彙語義基本相同。隨著社會環境及生態環境的變化發展及使用需要,錫伯語中增加了大量新詞語。可以說錫伯語言文字是滿族語言文字的繼續,這為滿語的保護傳承及研究利用提供了客觀有效的支撐。

2.創新及突出特色

(1)田野調查資料系統豐富,記錄客觀真實

本項目立足於田野調查,利用現代化儀器設備進行語言文化實地調查,記錄保存了大量的滿語、赫哲語、錫伯語及相關文化錄音錄像第一手資料,為滿語持續系統的搶救、調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補充與支撐,並為滿、赫哲、錫伯文化對照比較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以往的滿語、赫哲語、錫伯語及相關文化調查限於調查設備與手段,僅以筆記、錄音為主,缺乏真實性與生動性。而此項目利用現代化錄音錄像設備實地錄製,獲取了真實生動的第一手資料,為下一步語料資料庫建設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基礎準備。

(2)研究方法科學,跨學科綜合分析探討

本項目運用田野調查法、文獻研究法及文化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比較語言學的理論方法,在佔有豐富田野調查資料和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滿語、赫哲語、錫伯語的現狀,滿語詞語語義、滿語與歷史文化,錫伯語諺語文化內涵等加以分析探討,同時對滿語、赫哲語及錫伯語發生變化的社會背景作了再分析,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取得了

新的突破。

(3)理論結合實際,推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

本項目在調查研究的同時,關注、支持滿語、赫哲語、錫伯語及文化遺存地的保護,語言文化的教學傳承,相關的學術研討交流,文化產業開發論證,旅遊經濟發展推進等相關工作,將理論研究成果用於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有效發揮了作用。

五、項目調查研究的價值及社會影響

1.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

本項目在充分佔有系統豐富、客觀真實的田野調查資料的基礎上,運用跨學科研究的理論方法對滿語、赫哲語、錫伯語現狀及與文化的關係深入分析探討,科學闡明了滿語、赫哲語、錫伯語語音、語義、語法在變化過程中的相通性與差異性。社會發展變化是語言發展變化的重要因素,滿語、赫哲語、錫伯語在生態環境與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下不斷發生變化。這些

具體實例為進一步在理論上總結出瀕危語言的發展演變規律提供了重要參考,對於少數民族瀕危語言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

2.社會影響與效益

本項目的滿語、赫哲語、錫伯語調查成果為相關語料資料庫建設提供了客觀基礎準備。滿語等詞語語義及與文化關係的研究為現代地方文化產業開發、旅遊經濟發展提供了文化內涵支撐,有效推進持續發展。本項目主持人作為省人大代表向大會及有關領導、部門提交的多項建議如《關於加大力度推進滿語文獻搶救開發與歷史文化綜合研究的建議》《關於黑龍江現存瀕危民族語言文化遺產有效搶救保護與研究利用的建議》《推動黑龍江少數民族傳統生態文化發展的建議》《關於有效推進滿族語言文化搶救研究與開發利用的建議》《關於加速推進滿語文獻研究開發與專業人才重視培養的建議》《推進滿族文化遺產研究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等,得到省領導與省人社廳、文化廳、財政廳、教育廳、民委、旅遊局、廣電局等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並被採納,提供相應決策參考。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在線、中國民族宗教網、中國政府網、鳳凰網、新民網、東北網等諸多新聞媒體專訪報道及轉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重視。

六、尚需深入研究的問題

滿語詞語語義分析及與文化關係的研究為滿語研究的重要內容,相對以往滿語語音、語法研究顯得薄弱。本項目研究雖然取得多項拓展性成果,但該領域仍亟待深入系統的研究。赫哲語伊瑪堪頗為珍貴,為世界級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極具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亟待搶救採集、錄製及文本編譯出版。滿語口語、文獻語料庫建設亦極為重要與緊迫。今後需在這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推進研究,取得相應成果。懇請主管部門與相關領導、專家學者繼續給予重視支持,以推進本研究項目的深入發展。

文章發表於西北民族研究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老北京諺語里的「京采育,怯馬橋,不開眼的青雲店」是什麼意思?
假如沒有清朝,那麼中國的歷史會如何走向?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