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透過吳王闔閭送給女兒的嫁妝,看春秋禮崩樂壞

透過吳王闔閭送給女兒的嫁妝,看春秋禮崩樂壞

媵器也叫宗彝、彝器,媵器是古代君王嫁女時所用的一種禮器。

清代學者龔自珍解釋說:「宗彝者何?古之媵器也。君公以嫁子,以鎮撫百姓。」

安徽博物館藏有一尊春秋晚期的珍貴青銅媵器「吳王光鑒」,為該館的八大鎮館之寶之一。

「吳王光鑒」是吳王闔閭(公子光)送給女兒叔姬(一說為闔閭之妹)的嫁妝,也因此而得名。

1955年,「吳王光鑒」出土於安徽省壽縣的蔡昭侯姬申墓中,共兩件,外形為平底圓腹,有雙獸耳,製作精美,內有銘文:

「隹王五月,既字白期,吉日初庚,吳王光擇其吉金、玄銧、白銧,台乍叔姬寺吁宗彝薦鑒。用享用孝,眉壽無疆。往已叔姬,虔敬乃後,子孫勿忘。」

銘文的大意是:公元前505年五月某日為吉日,吳王闔閭選擇吉金、銅、鉛、錫等貴重金屬,為女兒叔姬寺吁製作了這尊「宗彝薦鑒」,用來享用,延續孝道——祝福女兒萬壽無疆,叔姬你即將遠離吳國,虔誠地敬重你的夫君,子子孫孫不要忘記。

吳國國君始祖為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長子泰伯,蔡國國君始祖為周武王的弟弟叔度。

吳蔡兩國君主都是姬姓,源自同一祖先古公亶父。

《國語》記載:「同姓不婚,惡不殖也。」

西周時期,禮法嚴格規定,同一家族之間不通婚姻,因為同姓通婚會影響家族繁衍,導致後代的素質下降。

春秋晚期,禮崩樂壞,為了鞏固兩國盟約關係,吳國和蔡國違反了延續已久的禮制,破壞了同姓不婚的禁律。

吳王闔閭最忌憚的敵人是楚國,為了和楚國的鄰國蔡國搞好關係,他就把女兒叔姬嫁給了蔡昭侯姬申。

後來,在蔡國等一些小國的支持下,吳國打敗了楚國,並佔領了楚國的都城郢地。

「吳王光鑒」也是春秋禮崩樂壞的見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明代藩王墓葬的鎮邪之物——五爪雙龍搶珠梅瓶,瓶中有三隻乳鼠
被包拯噴了一臉口水,宋仁宗為什麼留著不擦?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