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漫長To B路,華為用數字平台解局

漫長To B路,華為用數字平台解局

數字化轉型提了近十年,為何我們總是在門外徘徊?

這其中既有技術原因,不同技術棧的成熟度不一而同,技術協同效應難以爆發,也有觀念原因,內部改造總是困難的,數字化轉型有時CIO都難以推動,而是CEO工程。在雷鋒網看來,數字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轉型意味著舊的生產力匹配不上新的業務發展,以數字化為目的轉型就要求一個長久可持續的流程再造,所以必然需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步進的姿態做轉型。

提到數字化轉型,必然繞不過ICT——雲、大數據、IoT等等,華為提出了新ICT的理念,I代表智能,C是聯接,T是數字平台,華為希望在智能、聯接和數字平台方面能夠起到領導者的作用。

漫長To B路,華為用數字平台解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華為企業業務全球Marketing總裁邱恆

在近日召開的第十六屆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企業BG全球Marketing總裁邱恆在「引領新ICT:智能,聯接,平台」的主題演講中表示,「華為企業業務的新定位就是與合作夥伴一起為政府和企業客戶提供無處不在的聯接,無所不及的智能,並通過數字平台協同融合各種新ICT技術,構建數字世界的底座,支撐客戶數字化轉型成功。」

解析華為數字平台

華為企業BG 2018年營收7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八年實現十倍增長,突破百億美金。用華為企業BG總裁閻力大的話說,百億美金之前是企業業務的1.0階段,百億之後是企業業務的2.0階段。

「如果說2.0階段有什麼樣的新想法或者新策略,最簡潔來講,在未來繼續做好產品的基礎之上會更多地關注於面對行業市場的客戶需求,打造可複製的場景化解決方案,華為會在解決方案上有更大的發力」,閻力大表示。

數字平台正是基於此目標推出的底座型產品,底座是數字世界的底座,華為希望用數字平台實現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

對於數字化轉型平台一個較為激進的判斷是——企業在未來要麼成為平台的一部分,要麼自己成為平台。但還有一種如華為這類,做的是平台的平台,更通用當然門檻也更高,通用平台承接的是上面一層行業平台,行業平台企業不僅可以實現自己的數字化轉型,還可以對外做本行業的平台產品輸出,整個數字化轉型其實是一個倒金字塔形生態。

數字平台是華為企業BG的代表作,簡單直白,大巧不工,含義就是用新ICT為企業乃至數字世界構建一個堅實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底座。

華為認為,ICT基礎設施作為供給端,引入智能技術 後,形成「+智能」平台 ;另一方面,各行各業基於「+ 智能」,實現產業轉型與升級,行業的聯接更為緊密, 數字化轉型跨越行業壁壘,跨行業融合成為常態。

聯接、智能和平台構成華為企業BG的關鍵詞,數字平台成為華為和數字世界的紐帶。

挑戰與應對

今年華為企業BG從理念上進行了一大升級,提出了「Huawei Inside」,有別於過去的「被集成」,「Huawei Inside」是在更深入理解聚焦行業客戶的業務場景,通過主動地拓展,實現華為產品與各環節夥伴密切協作,最終面向客戶創造價值。

從華為角度,華為通過更深入理解客戶的需求,和夥伴、客戶一起聯合創新,牽引自身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數字平台,提供更易集成,易安裝,易維護,易服務的產品和方案。同時發揮產業化和標準化的優勢,聯合夥伴把解決方案標準化,規模複製,並進一步共同定義形成產業標準。

從夥伴支持角度,「Huawei Inside「包含「Huawei技術Inside」和「Huawei能力Inside」。「Huawei技術Inside」是華為把產品技術Design In進夥伴面向客戶的商業解決方案中,聯合創新,助力客戶數字化轉型;「Huawei能力Inside」是華為培養使用華為技術的夥伴能力團隊,使能夥伴更好的使用華為技術服務客戶。

橫亘在數字化轉型的挑戰繁多,相關調查顯示,「業務價值難以體現,轉型驅動力不足」、「企業自身技術能力不足」和「新ICT系統資金投入不足」等等都是CXO提出的問題,概括起來就是生產系統未有效聯接,核心數據難以挖掘;技術門檻高,缺乏應用新技術的手段;新舊業務系統之間難銜接,新ICT投入不足。

華為的應對之道有三:

首先是「Cloud Only,實現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與連通」。去年華為公司內部對雲業務進行了充分的研討,達成了共識。認為數字化解決方案一定是長在雲上的,不僅是公有雲,還包括私有雲、混合雲,華為還明確所有雲要遵循「5同」原則,即同架構、同API、同體驗、同服務、同生態。以實現客戶、夥伴應用軟體上雲時,一次開發,一次對接,多雲部署。

其次是全棧全場景普惠AI。全棧,意味著為廣大AI應用開發者提供強大、經濟的算力,低門檻的應用開發平台,實現AI數據建模、模型訓練、應用開發更加簡單、敏捷、高效;全場景,意味著實現智能無所不及,覆蓋端、邊、雲任何商業場景。「普惠AI」是華為的目標——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AI,將AI拉下「神壇」。

最後也是最基礎的安全和可信,當數據成為核心資產後,沒有安全可信的方案是難以想像的。華為相信安全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華為通過四方面舉措來提升產品與解決方案的安全韌性——第一,通過AI加持實現智能檢測,並自動處理威脅;第二,通過雲容災保持業務的連續性,支持多雲管理以及公有雲和私有雲容災備份;第三,通過數字平台與終端協同防止設備劫持,例如可通過檢測攝像頭的非法訪問等多種行為防止其被劫持;第四,通過數字平台與聯接協同防止網路攻擊,可在發現攻擊源後,為網路設備制定並指揮防止攻擊的策略,例如不轉發攻擊數據包等。

漫長To B路

最近To B或者說產業互聯網的喧鬧聲持續了一陣子,主要是BAT掀起的風潮,但互聯網行業的To B是看起來熱鬧,傳統做To B行業的大企業早就在這條路走了很多年,當然,互聯網思維也給行業帶來了不同的競爭思路和操作方法,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是好事。

在華為的整體戰略中,首要任務仍然是聚焦ICT基礎設施,這也是華為To B一直以來的基礎,比互聯網行業的視角更深。雷鋒網獲悉,華為在2018年的戰略中明確了一點,那就是企業業務將成為華為整個To B業務的增長主引擎,而To B業務中包括華為引以為豪的運營商業務。

邱恆則表示,不要小看這個主引擎中的「主」字,這說明整個公司對企業業務的戰略傾斜。

對此雷鋒網的理解是,華為運營商BG更多的是專註於電信行業,在電信行業縱深更深,而企業BG要求廣度,去觸達更多不同的行業,華為沒有如電信行業一般的行業經驗,而是與合作夥伴共同做大這一市場蛋糕。

在華為年報,華為對於企業業務的終極目標陳述在前:


企業業務要圍繞聚焦的客戶場景,以解決客戶問題為出發點,和合作夥伴一起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做好 Huawei Inside,並通過充分與各國政府、行業、企業的合作使我們融入當地社會,成為其中一份子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長亮科技發布2018年報:營收首破十億元,直面螞蟻金服競爭壓力
填補首飛遺憾!SpaceX 重型獵鷹火箭首次商業發射成功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