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莊子》:如何才能達到「善者不辯」的境界?

《莊子》:如何才能達到「善者不辯」的境界?

第16篇

讀書雜談之《莊子》

《莊子》:如何才能達到「善者不辯」的境界?

《莊子》:「善者不辯」,不是故意沉默,而是達到「無窮」的境界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莊子也持同樣觀點,《莊子》曰:「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生活中,有些人總是忍不住要跟別人辯論一番,有的人則克制自己,沉默寡言。真正的「善者不辯」,不是故意沉默,而是達到「無窮」的境界。到達這層境界的人,人看起來還是那個人,心境則完全不一樣了,就像一碗渾濁的水澄清下來,自然而然,清凈悠然。

如何才能達到「善者不辯」的境界呢?《莊子》中有答案。

其一,認清「道」的運行規律。

「道」不可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為太極,太極生陰陽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這就是「道」運行的順時針規律。

順則生,逆則消。順則繁衍,逆則修行。

所以,我們的現實生活,要順,要多多益善;如果要提升自身修行力,則相反,要做精神上的斷舍離,多做減法。二者是兩個維度的東西,一個是物質維度,一個是精神維度,雖然方向相反,但是可以同時進行。

比如:一個人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多多益善,這是人生存立足的物質保障。同時,一個人也可以通過斷、舍、離,提升自己的修為,減少胡思亂想,減少情緒起伏,減少精神壓力,減少不必要的慾望等。

其二,和陰陽,抱一,以應無窮。

《莊子》曰:「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太極有陰陽,一陰一陽,是互相對立,互相轉化,彼此依存的關係。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將不復存在。

我們生活的是與非,觀點的對和錯,吵架的兩個人……都是陰陽對立。這些都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古今中外,所有的辯論,都無法休止。

而有的人,思想能跳出「二元對立」的境界,跳出不是對就是錯的慣性邏輯,就可以用「抱一」的心態看待矛盾。萬變不離其宗,抱一,則合陰陽。陰陽本是同根生,左右都行得通。

這就是莊子說的,「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其三,放下自我,順其自然的變化。

《莊子》曰:「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通者知通為一。」

天下的發展規律是,分分合合。一事物的分割,就意味著另一個事物的形成。道家認為,所有的事物,本質上是一體的。

比如,漢朝末年分割,最後形成三足鼎立的三國。朝代政權雖然更替變化,但是中國還是中國,土地還是土地,人還是人,只不過是管理的形式不一樣,本質還是一樣的。

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是遵循這樣的發展規律。

一個人達到「善者不辯」的境界,不是一步促就,而是每日誠心修為精進的結果。雖然禪宗說有「頓悟」,但是要達到這靈光一現,終究是要堅持日行一事,持之以恆的日日參悟。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素書》: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在於堅持這3個字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