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教有個詞,源自此人,我們都用過,還曾創造借兵滅掉一國的奇蹟

佛教有個詞,源自此人,我們都用過,還曾創造借兵滅掉一國的奇蹟

我們若是到寺廟去參觀,或是看一些古裝的電視劇,常把寺廟的主持叫做方丈,其實方丈這一詞本來不是指人,而是指寺廟中主持居住的的房子或待客的客殿,因其為「一丈四方之室」,所以被稱作方丈。而這一詞最初被通俗應用,則是源自唐朝的一位外交家王玄策。

王玄策是洛陽人,是唐朝初年著名的外交家,曾先後四次出使印度,在貞觀十五年印度使者來唐,而王玄策作為副使,跟隨李義表護送婆羅門的使者回國,第一次到達了印度,在靈鷲山和摩訶菩提寺分別立碑紀念此次出使。

到了貞觀21年,唐朝又一次派出使者團出使印度,而王玄策被任命為正使,帶著30人向著天竺(印度)出發了。當時唐朝已經和天竺許多國家建立了友好交往關係,而王玄策一行到達後,天竺各國都派了使者帶了許多禮物加入了王玄策的使者團,不過就在他們到達曷利沙帝國的時候,卻發生了意外。

當時曷利沙帝國是包括印度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區在內的大國,它的統治者戒日王曾經因為玄奘的到來和唐朝互通使臣已達五年之久,不過不幸的是在王玄策他們到達的時候戒日王去世了,曷利沙帝國陷入混亂之中。

而戒日王手下的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趁機篡權,發動帝國的所有軍隊以抗拒王玄策。當時王玄策隨身帶的只有30名騎兵,交戰之後全部被俘虜,隨身攜帶的財物也被劫掠一空。

後來王玄策逃出了曷利沙帝國,若是按照常理像這樣已經僥倖逃得性命,那就趕緊返回自己的國家吧。然而若是那樣,王玄策也不足以讓人敬佩了。他沿著印度大陸繼續北上,輾轉來到了泥婆羅(尼泊爾),他與國王進行談判,以大唐使者的名義發表檄文徵召軍隊。

當時泥婆羅只是一個小國,為依附唐朝斟酌之下派出了7000軍隊,與唐朝交好的松贊干布也派出了1200人的精銳部隊前來援助。

帶著這支借來的軍隊,王玄策和副使一起攻入了曷利沙帝國,攻破了茶鎛和羅城,在甘地斯河畔與那伏帝阿羅那順決戰,雖然那伏帝阿羅那順發動了象部隊,仍然沒有突破王玄策的包圍,被斬首3000餘人,溺死在河中的也有1萬餘人,俘虜12,000人,那伏帝阿羅那順被生擒,繳獲各種牲畜3萬餘,580多座城邑投降。

這樣顯赫的戰績極大震懾了周邊各國。他們紛紛送來牛羊、珠寶、各自的特產以及地圖等物,紛紛表示與唐交好。而王玄策則帶著那伏帝阿羅那順以及俘虜、牛羊、珍寶等物回到唐朝,被太宗封為了朝散大夫。王玄策雖然立下了這樣的功勞,而在唐朝那個名將輩出的年代,他的事迹並沒有被載入史冊,直到近期人們研究史料的時候,才認識到他的價值。

在唐高宗時期,王玄策第3次出使印度,此次目的為禮佛,他代表唐朝專門送去了袈裟等物件。

在經過維摩故宅的時候,他丈量了一下這間居室,只有十笏,於是稱其為「方丈之室」,從此方丈這一說法才流傳開來,而王玄策也以自己的機智和功績被人們所記住,尤其是他借兵平叛的事情,被人們盛讚為一人滅一國,樹立了大唐的威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大將帶1萬士兵去開疆拓土,輕鬆佔領一島嶼,卻無故病死八千士兵
大臣說太子估計會發動政變,皇帝不信,此人說了啥?一王朝滅亡了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