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傳里的錯誤,把趙匡胤的稱呼搞成了李淵,你發現了嗎

水滸傳里的錯誤,把趙匡胤的稱呼搞成了李淵,你發現了嗎

《淺說水滸》第052期(文/焦目)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可以說不但描寫了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義的故事,而且書中還反應了宋朝或者元明時期的許多文化。這也難怪,畢竟作者施耐庵是明初人,也有人認為書是由羅貫中與施耐庵一起寫,其完成時間約在嘉靖年間等。

明朝人來寫宋朝事,羅貫中又不是考古學家,所以書中難免會出現不符合歷史的地方。比如水滸好漢們,動不動就要吃二斤熟牛肉,甩出幾兩銀子,實際上在宋朝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禁止殺牛,銀子到明朝中後期才開始流通市場。

還有一個,書中開篇就把趙匡胤的稱呼弄錯了。

書中第一回,說的是張天師為瘟疫祈福,洪信誤把一百零八位魔君(也即是後來的108將)放出來,作亂天下的事情。但是在提到趙匡胤時,書中是這麼說的:

後來感得天道循環,向甲馬營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來——打下四百座軍州都姓趙。

無獨有偶,水滸第九回也說到了趙匡胤的事情。這一回中,提到了「太祖武德皇帝」自從陳橋兵變之後,善待周世宗子孫並賜予丹書鐵券,保其世世富貴、代代平安的事。

可以發現,書中把趙匡胤稱之為「太祖武德皇帝」。其實,這個稱呼是錯誤的,因為趙匡胤壓根不能這麼稱呼。

我們都知道,古代皇帝死後有廟號和謚號,廟號簡單來說就是「某某祖」或者「某某宗」,比如唐太宗或者明成祖等等。而且,只能有一個祖,後面都是宗。其實漢代之前,廟號是很難得的,所謂「祖有功而宗有德」,無功無德之皇帝,是不可以有廟號的。

整個漢朝,24位皇帝之中,只有7位皇帝有廟號。起初一些皇帝有廟號,比如漢安帝劉枯、漢和帝劉肇,但是後來漢獻帝認為他們不夠資格,所以取消了廟號。但是到曹魏時期,廟號就濫觴了,曹操、曹丕和曹叡居然都是祖,分別是太祖、高祖和烈祖,後來皇帝們便都有了廟號。

至於謚號,皇帝都會有,一般來說開國皇帝多是「文」或者「武」,這個字基本代表了他一生。比如隋文帝楊堅、魏文帝曹丕,李淵但是人品差或者被抹黑,可能就會得個惡謚,比如隋煬帝,他的謚號就是李世民給的。

趙匡胤最初的謚號是「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後來宋真宗追謚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由於明代之前,皇帝謚號最多16字(清朝22字),所以宋朝後來的皇帝便不再追謚。

但不管哪一種,趙匡胤的謚號都只能簡稱為「文皇帝」。

實際上,武德皇帝指的是唐高祖李淵。他起兵反隋,攻入長安城後,傀儡小皇帝楊侑就讓他住進了隋朝的宮殿武德殿。唐高祖喜歡崇尚武力,所以後來年號也是武德,而他死後的謚號也是武。

所以,武德皇帝指的是李淵,根本不是趙匡胤,水滸中說他是武德皇帝,這樣稱呼是錯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趙匡胤也不可能是武德皇帝,而只能是文皇帝。

趙匡胤雖然是軍人出身,也打了多年的仗,更是靠陳橋兵變才做了皇帝,可以說與「武」字形影不離。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他不喜歡武力,也不喜歡武將有大權,而是重視文治,宋朝因此也是文人地位最高的朝代。

一個不喜歡武功、重視文治的皇帝,怎麼會以武德作為謚號呢?綜上而言,施耐庵在水滸中說趙匡胤是武德皇帝,這是錯的。

當然了,小說本來就不是正史,沒必要去較真,我們也並非刻意去挑古人的錯,來彰顯自己優越感,只是作為一個切入點,更好地了解當時的歷史罷了。

參考資料:《水滸傳》《水滸傳中的文化》《古代皇帝的謚號與廟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戰爭多則幾十萬大軍,主帥發布命令時,士兵能聽到嗎?
古代最輕的刑罰是什麼?比剃髮還輕,犯人卻常常拒絕

TAG:我們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