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水仙花這樣雕刻才美觀

水仙花這樣雕刻才美觀

水仙花雕刻造型即用刻刀將水仙鱗莖不同的位置予以刻傷,促使水仙的葉片和花梗根據造型的需要向不同的方向生長,從而達到形態和意境相結合的造型目的。

提醒:水仙鱗莖有毒,進行雕刻時,應用水對鱗莖進行侵泡直到不外溢粘稠的白色汁液才可進行下一步栽培,不要讓孩子觸摸水仙鱗莖,更不能誤食。如果手上不小心沾上粘液及時用水清洗。

文中圖片來自互聯網

凈化:去枯根及枯鱗莖皮

將鱗莖球上的外皮剝除,同時把護根泥、枯根及腐爛的雜質清除乾淨,避免水養的鱗片或根受污染而霉爛。有時剝除枯鱗莖皮後,白色鱗莖片有一層比普通紙還簿的乾枯的簿膜,雕刻前也應把其除去。

經人工雕刻成的蟹爪水仙,葉片和花梗捲曲,似螃蟹爪子,故稱蟹爪水仙。雕刻蟹爪水仙要經過剝鱗片、刻葉苞片、削葉緣、雕花梗四道工序:

第一步:剝鱗片

剝鱗莖片時,一般人是左手拿水仙鱗莖球,讓彎曲的主芽芽尖對著雕刻者,右手拿兩用水仙雕刻刀,斜刃端向下(如無兩用水仙雕刻刀,也可用普通削鉛筆刀代替)。

在鱗莖2/3或1/2處用刀沿著和底部相平行的弧線切入,劃開上面的表皮,再一層層剝去上部2/3的鱗片,直到看到水仙的葉子。一般來說,水仙的葉子會長成一排。

第二步:剃葉子、刻芽苞

葉子充分暴露出來之後,開始剃葉子。用刀把葉芽兩側面鱗莖片從基部向上剷除1/2左右,使葉芽前面及左右兩側都露出來。將葉芽兩側鱗瓣和葉苞片一片一片地刻掉,在操作過程中,心要細,手要穩,用力不可過猛,切勿碰傷葉芽內的花苞。

從葉子的頭部向根部剃,剃掉1/3左右,剃去的葉子越少,水仙的長勢越直。在這個過程中,要避免頓刀,否則生齒,另要避免碰到花苞。

遇到兩側的葉芽是彎曲的,或兩芽靠得太緊時,可用手指把柔軟的葉芽輕輕支開,再慢慢把中間的鱗瓣刻去。葉芽外面還包著一層光滑的鱗瓣,要小心剝,讓整個葉芽外露。

第三步:削葉緣

水仙花的葉片,原來都是筆直生長的,要想使葉片和花梗都長成彎曲的蟹爪狀,就要對其削切。

削葉緣時,要用手指從葉芽背向前稍施壓力,使花芽葉芽分離開,然後從裂縫間下刀,從上到下,從外葉到內葉平均地把葉緣削去1/5到2/5不等,葉緣削的深度和長度要根據造型的需要而定。經過刻削的一面組織受傷結疤,生長緩慢,未經刻削的一面仍健壯生長,兩面生長不平衡,就長成向一面彎曲的蟹爪狀葉片了。操作時,不能碰傷葉芽中間的花苞。

註:葉片和花苞一般緊密相貼,中間無縫隙,為了讓葉片和花苞分開,削葉緣時不至把花苞碰傷,把左手拇指放在鱗莖球底部陷坑內,左手中指、食指和無名指放在鱗莖後壁部,輕輕逐漸用力,到葉片處和花苞分開有一定間距時為止,右手持兩用雕刻刀,用卷刃端把葉緣削去造型所需要的深度和長度。因卷刃刀兩側刃翹起,用卷刃刀中間削葉緣時,一般不會把花苞碰破。若用刻字刀削葉緣時,就要格外小心,不要把花苞弄破。

第四步:雕花梗

花芽的上部是花苞,下部是花梗。用小刻刀將表面清理平整,前面的「台」刻成圓滑狀。

雕花梗難度較大,不能碰破花苞。雕花梗時,要從上向下把花梗削去1/4左右的深度。若要花梗向哪個方向彎曲,便削花梗的哪一面。

註:一個鱗莖球有幾個花梗,等開花欣賞時達到花枝高低有別、錯落有致、有疏有密、疏密得當的要求,削花梗時就要注意削花梗的部位,輕重要有所變化。

水仙花側球與主球的雕刻方法相同。雕刻後的鱗莖應將切口朝下,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晝夜,然後洗凈粘液,再置淺水盆中養護。一般經雕刻過的水仙,開花提早,花期縮短。

用多顆水仙球莖精心拼湊成特定的造型。先用支撐物製造成固定形狀,再將水仙的花、葉、鱗片和球莖等用鐵絲串連,並固定於支撐物上。花、葉造型雕刻。

1、彎尖葉:從葉片尖部下2厘米處順邊削去2毫米寬,占葉長2/5的部分,並在削口處去除一點薄皮。

2、鳳尾葉:從葉尖到葉的2/3處,順邊削去2毫米,在削口中部去除一點薄皮。

3、雞尾葉:從葉尖到葉的1/3處,順邊削去3毫米。

4、螃蟹葉:由葉尖到葉基削去葉片寬的1/2。

5、盤龍葉:由葉尖到基部削去葉片寬的3/5,削得越多,彎曲越大。

6、勾形花:由花苞下到3/5基部削去花梗部位1/6 的薄皮。削在正面,開花時花向前彎,削左向左彎,削右向右彎。

7、繡球型矮花:由上至下削去花梗的1/5,開花時花的高度只有6~7厘米。

水仙刻好之後在清水中浸泡三天,每日換水,去掉表面的黏液。

浸泡時,務必使球莖浸入水中,傷口向下。浸泡一天後將粘液、殘存污泥、殘根及枯皮除凈;浸洗可防止球莖腐爛及變色。水仙球莖內流出的粘液營養豐富,易滋生細菌,或使潔白的球莖變為褐色,影響觀賞。球莖撈起後,再用清水淋洗,直至洗凈為止。

為了保證根系迅速生長和防止傷口變黃,將泡好的水仙根部包裹好脫脂棉,一是為了包紮雕刻的傷口,否則傷口會變成黑色,二是為了充分吸水,供剛萌發的根吸收、生長。

水仙花雕刻後的上盆放置方式有仰置、豎置、倒置和俯置。

仰置是雕刻傷口的一面朝上,根部朝向側方;豎置即正置,即葉、花向上,根部向下放置;倒置是把雕刻的水仙球莖倒過來水養,即葉向下,根部朝上放置。要注意用脫脂棉蓋住球莖盤和根部,並使棉花下垂盆中,以吸水養根;俯置即反置,將傷口的一面朝下,未傷的球莖一面朝上。

上盆後的管理十分重要,由於鱗莖經雕刻,葉、花梗、球莖均受創傷,傷口蒸發量大,而且較易感染,加上新根未長出,吸收能力極差,易於失水萎蔫,故首先應放在陰涼處2~3天,而且要經常向球莖上噴洒清水。待傷口逐漸癒合,新根長出時,應及時移至陽光充足處,以便進行光合作用,使葉色轉綠,防止徒長。水養初期必須天天換清水,水面應在傷口之下。

水仙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充足的陽光,溫度控制在15-18度為佳(當室溫超過30℃時,易出現「啞花」現象,應予注意),有條件的白天可移至室外陽光處,30日左右開花。提高溫度可促進生長。

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匠園藝 的精彩文章:

史無前例!剛剛,蘋果低頭了!

TAG:致匠園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