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中國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辭世

中國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辭世

本報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毛軍剛 王瀟瀟)4月16日,中國器官移植開創者之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夏穗生教授辭世,享年95歲。按照夏穗生遺願,家屬簽署遺體捐獻協議書,並向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捐出100萬元用於醫學研究。

用130次動物實驗打開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大門;建立新中國第一個器官移植研究所;實施亞洲第一例腹部多器官移植手術;培養中國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面對無數「第一」,這位醫齡與新中國同齡的老人曾說:「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惟願不負國家培養。」

「截至今年1月,我國公民累計實現器官捐獻21688例,捐獻器官61902個,挽救和改善了近7萬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和質量。」這是一份關於我國器官移植髮展狀況的報告。國家衛健委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器官移植數量躍居世界第二位。

這些不平凡的數據背後,凝聚了夏穗生畢生的心血。上世紀50年代,夏穗生從同濟醫學院畢業,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醫生。確定研究方向時,他義無反顧選擇了在我國剛剛起步的外科。1963年,美國施行了世界首例人體原位肝臟移植手術,患者存活了7天。消息傳出,步入不惑之年的夏穗生立即翻閱所有相關論文、報道,看後心裡涼了半截兒——手術方對核心技術隻字未提。夏穗生下定決心:「要讓我國醫學立於世界之林,必須研究器官移植,這是祖國的召喚與患者的囑託。」

在沒有國外經驗借鑒的情況下,夏穗生帶領團隊先後攻克供肝失活、凝血機制紊亂等難題;研製出器官保存溶液,成功延長缺血肝的存活時間;合作研發免疫抑製劑,控制移植後排斥反應……在開展98次分解手術、實施130次動物的原位肝移植術後,手術核心模式終於被確定下來,中國人第一次自主掌握了哺乳動物大器官移植的完整手術。

1977年12月30日,夏穗生首次為一位肝癌晚期的女患者成功施行肝移植手術,不久後又為一位男性患者開展了肝移植手術。這名男患者存活了264天,創下當時國內肝移植存活時間最長的紀錄。

從實驗室到人體,器官移植實現了令人振奮的跨越,中國人體器官移植事業就此起步。隨後,夏穗生不斷創下新紀錄:1984年,成功進行我國首例胰腺移植;1989年,在國內率先開展親屬活體脾移植;1995年,成功實施亞洲首例腹部多器官移植……

在短短十幾年時間內,夏穗生帶領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開展了包括肝、腎、胰腺、甲狀旁腺、胸腺等多種器官的移植。正當醫學界為夏穗生屢創移植紀錄而驚嘆時,他卻悄然轉身,轉而培養器官移植事業接班人。

「要讓中國器官移植的事業發展壯大,關鍵是人才。」「讓年輕人站在前台,我的任務是搬梯子。」夏穗生對學生們提出的學術要求,是國內暫無人研究的課題和國際最先進的課題,「只有這樣,才能立起中國醫學的脊樑」。

如今,夏穗生培養的一大批學生成為行業中堅,但器官短缺依然是難題。為此,2013年,夏穗生登記成為一名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要別人捐獻遺體器官,自己不做出榜樣,不行!」夏穗生希望,將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器官移植獲得新生,我國能為世界器官移植事業提供更多方案。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19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以政治上的加強推動教育系統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 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裘建浩:以自主環境育「千差萬別」學生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