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人注意,在長三角這些地方異地就醫,報銷不用再來回跑了!

上海人注意,在長三角這些地方異地就醫,報銷不用再來回跑了!

看病直接刷社保卡,早已成為人們就醫時的常規操作。

不過,一旦患者需要在參保地以外的城市就醫,到了報銷的時候,就要費一番周折。

就拿上海來說,或許不少人都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在外省市就醫,自己先墊付醫療費,事後再回上海報銷醫療費。報銷時還要帶上病歷、付費收據或發票,萬一缺失或不清晰,必須回當地補全材料。費用超過一定金額,還必須經過審核,所需時間少則一周、多則一個月。

如此繁複的報銷流程,讓醫保這項民生保障舉措的效果打了折扣。什麼時候異地就醫,可以像在「家門口」看病一樣方便?

在長三角地區,這一期待正在慢慢成為現實。去年9月,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啟動,江蘇省南通市、鹽城市、徐州市,浙江省嘉興市、寧波市、省本級,安徽省滁州市、馬鞍山市等8個統籌地區和上海市成為首批試點,這些地區的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常駐異地工作人員及異地轉診人員等四類參保人員在試點醫院門診就醫時,可以享受到跨省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的便利。

異地養老報銷醫療費不必回滬

昨天召開的2019年長三角地區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工作推進會傳出消息,江蘇省南京市、泰州市、連雲港市、常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溫州市、湖州市、舟山市,安徽省六安市等9個新試點統籌區的結算通道正式開通。

更可喜的是,很快這個「朋友圈」的範圍將擴展至整個長三角。按計劃,今年上半年,江蘇、浙江兩省將實現市級統籌區聯網全覆蓋,安徽省也將在9月前,將有條件的市級統籌區納入聯網覆蓋範圍。不論是在上海生活的「長三角人」,還是在蘇浙皖三省就醫的上海人,都將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

隨著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的實施,上海患者、特別是在長三角異地居住養老的上海老人報銷醫療費用,明顯感到方便了不少。

一方面,在異地居住、養老的參保人員獲得就醫配藥的便利;另一方面,三省一市的參保人員也可以共享區域優質醫療資源。通過轉診就醫,還能為患者指明就醫醫院、甚至推薦醫生,讓患者少跑冤枉路、治療更及時。

上海市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處處長許宏介紹,直接結算的過程和國家現行的住院異地結算流程基本一致,通俗地說,就是「先備案,選定點,然後持卡就醫」。患者只要在上海辦妥異地備案手續,就能在就醫地直接使用新版社保卡直接結算,不必再回上海報銷醫藥費。異地備案手續可以在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或區醫保中心辦理,也可以通過「上海人社APP」線上辦理。

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15日,住院直接結算總量已達27.3萬人次,涉及醫療總費用59.5億元;門診直接結算總量已達3.3萬人次,涉及醫療總費用961.4萬元,直接結算量穩步上升,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享受到直接結算帶來的便利。

不過,試點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聯網統籌區和醫療機構覆蓋面還不廣,許多患者關心,這樣的便利自己何時能享受到?

目前,上海在瑞金、仁濟、中山、華山、市一、市六、龍華、腫瘤、胸科、肺科、眼耳鼻喉科、兒科醫院、兒童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第一婦嬰保健院等15家三級醫院及松江區、金山區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試點的基礎上,又增加長征、新華、德達等醫院,各區的主要醫療機構也陸續接入異地門診結算。

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的二三級等醫療機構都將納入聯網覆蓋範圍,蘇浙皖三省根據各自實際,也將結合聯網統籌區擴展進一步擴大醫療機構聯網覆蓋範圍,確保每個聯網統籌區至少有1-2家醫療機構納入。

上海市醫保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認真總結前期試點工作經驗,通過備案手段便利化,費用結算便利化,不斷提升異地結算服務便利性,分批推進擴大試點統籌區和醫療機構範圍。「讓更多在長三角地區異地定居生活和因大病急需高水賓士療的參保人享受到便利,促進統一大市場的形成,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在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

滬優質醫療資源會不堪重負嗎?

「異地結算後,醫保信息系統的壓力更大了。」許宏坦言,原來不需要通過醫保網路結算的費用,也需要通過醫保系統來結算,為醫保部門帶來一些壓力。不僅如此,醫保部門的管理壓力也更大,需要管理的患者更多了,承擔的任務更重了,必須想方設法精簡辦事手續,爭取實現「最多跑一次」甚至是「零跑動」。

「面臨這些問題,醫保部門要主動作為,改造信息系統,維護好信息系統,絕對不能掉鏈子。」許宏說,本市醫保部門已經採取多種方式對醫院開展培訓、加強管理,讓患者看好病、放心看病。同時,也在改進辦事程序,利用多種手段辦事,讓上海參保人辦理醫保事項更加方便。

有市民擔心,隨著長三角門診異地醫保直接結算試點工作開展,上海作為優質醫療資源比較集中的城市,勢必會吸引更多患者湧入大醫院看病,看病是不是更難了?

為避免小病大醫、無序就醫等現象,各試點地區也在積極推進分級診療,引導患者有序就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表示,去年9月以來已接受異地結算患者5000多例,並未感受到接診的壓力,醫院正在不斷優化硬體設施,同時也希望患者有序就醫,為確實有需要的來滬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許宏表示,「便利不等於不管」,當前三省一市的醫保部門按照「堅持分級診療、立足現有基礎、分步有序推進」的總體原則,積極配合,同步協調推進結算政策、經辦、信息等工作。外省市也在積極推進分級診療,比如轉診必須由當地大醫院開具轉診單,如果不轉診就不能直接結算,而且報銷比例還會下調。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會對實現分級診療起到積極作用。

「要遵循分級診療的原則,小病是要在社區就醫的。」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努力引導參保人員到基層就診,並在就醫費用報銷比例方面,對到縣外就診的降低一定報銷比例,使政策起到槓桿作用。

據了解,下一步三省一市將加快工作進度安排,大力推進聯網統籌區和醫療機構的覆蓋面,加快實現三省市級統籌區和上海主要醫療機構的全覆蓋。同時,積極探索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內的醫保一體化服務新模式,探索長三角醫保監管跨省合作,加快推進基於上海平台的三省互聯互通工作等。

【現場】生活在嘉善的上海老職工——

一家看病方便多了 期待更多惠民政策

「跑一趟實在太辛苦了。」在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記者遇到正在做CT檢查的陳師傅。回憶起以往看病報銷的經歷,他連連擺手。

陳師傅雖是嘉善人,且長住嘉善,由於曾在上海鐵路局工作,社保卡由上海社保卡服務中心發放。過去,他每次在嘉善看病都必須小心謹慎,從挂號到拿病歷、發票,每一步都不能出錯。挂號時名字被寫錯、發票丟失、與病歷沒有一一對應……任何一個環節有紕漏,都會導致無法報銷。

即便是不出岔子,做完這一切後,他還得跑去上海辦理報銷手續。「以前在車站上班時,還能托同事帶去單位。後來退休了,只能自己跑一趟,寄挂號信有時候都不放心。」陳師傅說,「我現在66歲,還跑得動。我老丈人情況跟我一模一樣,但他都84歲了。」他說,他家是「鐵路職工家庭」,除了他和老丈人外,他的女兒也在上海鐵路局工作。而這樣的家庭在嘉善絕非少數。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醫保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嘉善縣有大量鐵路職工家庭,他們在看病時大多會碰到陳師傅一樣的困境。

所幸,2017年9月,嘉善率先施行住院費用全國「一卡通」。去年9月,嘉善縣又率先試點門診費用醫保卡互通。截至昨天,在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使用上海社保卡結算的患者已達1046人次,累計報銷金額達10萬餘元。陳師傅直言,現在他們一家看病「方便了很多」。另一方面,嘉善人去上海看病也方便了許多。持嘉善醫保卡的計程車司機王師傅說,他的腿疼了好多年,當地大小醫院都看了,如今聽說可在上海刷醫保卡看病,他打算抽空「去上海的大醫院好好治治腿」。

雖然看病報銷方便了,但陳師傅還有一些「心事」。「我是嘉善戶口,沒法在上海刷卡體檢;醫保卡又是上海的,不能在嘉善體檢。」他說,自己至今無法享受每年由醫保覆蓋的體檢福利。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不斷推進,他希望將來能享受到更多的惠民政策。

【現場】在上海看病的「長三角人」——

好政策要好好普及 落地不要再打折扣

昨天下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門診大廳忙碌依舊,有不少患者拉著行李箱來滬就醫。

來自江蘇的王先生今年66歲,去年11月患癌症動了手術,這次再來住院化療,「得提前跟我們那邊的醫院打好招呼,開好證明」。提起異地就醫報銷,王先生有不少苦水要倒:程序複雜,等待周期起碼3個月,報銷比例也不清楚,等款目到賬,專門去銀行開單子才搞得明白。

70歲的吳女士是安徽人,常年跟子女定居上海,一直沒有上海本地醫保,大病得自費墊付,小病盡量少去醫院,「查個血糖挂號就要十幾元」。吳女士說,日積月累,正是這些「小開支」給她帶來了「大壓力」,「我的退休金每月不到3000元,我跟老伴喜歡旅遊,這兩年都不去了。」

類似的煩惱紀女士家也有。大約30年前,紀女士一家來滬發展,但她母親迄今沒有上海醫保,這一直是81歲的老人放不下的心事。「我母親每次看病都心疼錢。」報銷是個大工程,家鄉已沒有親戚可託付,紀女士每次不得不請假,專門跑一趟,發票隔年不能再報,她得算好時間。紀女士表示,她身邊跟她情況相似的有很多,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帶來的連鎖反應其實不小。

實現醫保互聯互通,讓外地人在上海也能安心就醫,這項政策紀女士盼了許久。浙江嘉興的黃女士提前享受到了。她在上海住了多年,腎有老毛病,之前看完病,要攢下一疊一疊的發票,回嘉興報銷。去年底,聽說長三角地區醫保卡可以異地就醫,她趕緊回嘉興備案,再回上海看病,「我本來準備好要掏錢,結果卡一刷就扣掉了」,省時省力。

好的政策總能收穫不少人氣。聽完記者介紹,從江蘇徐州來的徐先生「舉雙手贊同」這項新規。2018年9月,江蘇徐州就已被納入長三角門診結算統籌區域覆蓋範圍中。「但我怎麼沒聽說?具體政策落地會不會再打折扣?」今年62歲的他是一位退休教師,平時新聞看得不多,手機也不怎麼會用,「這麼好的政策怎麼才能讓更多人知道呢?像我們這種上了年紀的人都不太懂。」他認為,政策普及很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蝸居」七年,阿桑奇都經歷了什麼?
粗糙垃圾桶設計成白玉蘭造型,合適嗎?上海市花白玉蘭的文化價值如何放大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