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唐代高僧的一首禪詩,卧向白雲情未盡,任他黃鳥醉芳春

唐代高僧的一首禪詩,卧向白雲情未盡,任他黃鳥醉芳春

一首優秀的禪詩不僅描寫自然風光,更主要是闡述自己的見地,而不是純粹抒發內心情感。一般的山水田園詩只是表達作者淡泊的心境,卻並不深層次地探尋禪理。一個人的內心體驗若沒有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也無法理解作品的內涵;而一旦與之心有靈犀,則會拍案叫絕。

精舍遇雨

唐代:可止

空門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塵。

卧向白雲情未盡,任他黃鳥醉芳春。

可止,唐末五代的一位長壽寺僧,俗姓馬,河北省涿州人。唐昭宗干寧年間進詩稱旨,御賜紫袈裟。他曾任長壽寺住持,賜號文智大師。當時即有詩名,詩歌結為《三山集》。這首詩描寫春雨中清新明麗的自然景象,但主要還是抒發作者淡泊世事,與世無爭,潛心隱修的情懷和志趣。

題目中的「精舍」,即可止上人居止修靜之所。出家人修行需要安靜的環境,遠離塵囂和鬧市,但只要達到了一定的境界,即使耳邊紛紛擾擾,也能坐懷不亂。初入門的僧人為了尋道,不惜到很遠的地方拜師求經,及至開悟,才發現原來處處都是禪意,正所謂「歸來笑牛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可止上人一定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正如俗話所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後看山還是山!沒有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就不能從象牙塔中鑽出來,多少人一輩子都在塔里轉圈,卻沒有機緣悟道。

所以大師說,「空門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塵」, 在寂靜的精舍里,很自然地就把自身的存在看淡了;溪雨微微,卻洗盡了身上的征塵。詩人雖然處於尺寸之間,卻心游八方,思接四海,整個宇宙都在他的思考範圍內。但是普通人一旦頭腦中裝了亂七八糟的東西,就像一團亂麻,越扯越亂。而大師們就有這樣條分縷析的本領,同時他們也知道何時該拋空雜念,何時又該取長補短。

「寂寂」二字,客觀地表達了空門的氛圍,恬淡無為、樂觀豁達。他們深深地懂得,生命的色彩,不在於浮華三千,從容坐於方寸之間,一茶一香亦是幸福。「微微」二字,描摹了細雨的形態,大師愛惜這濛濛細雨,不僅讓空氣變得澄凈,更洗去了心靈深處的灰塵。

雖然佛家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理想的境界與實際的修行還是有差異的,作者並非不懂修心的道理,但這裡的「溪雨」也可以引申為一種外界和內在的凈化能力,讓出家人可以更好更快地進入高級階段。

前兩句談了客觀因素的影響,接下來詩人主要從主觀因素進一步理解修行的關鍵。「卧向白雲情未盡,任他黃鳥醉芳春」, 躺在高聳入雲的精舍里,頓覺真趣無盡、佛智無邊,哪還管這黃鶯飛鳴、花草芬芳!詩人在綿綿春雨之中,坐在自己的書齋里,欣賞無限春光、花香鳥語,實在是人生一大快事。

大師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修行,懂得了如何做到天人合一,正是「三間茅屋從來住,一道神光萬境閑」, 以一顆樂觀豁達的心,行走塵世,看山山靜;以一份寵辱不驚的意,笑對浮生,看水水清。當淡去浮華,靜品淺藏 ,禪意的世界就在自己的身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韓愈的一首詩,景色刻畫極其傳神,傳遞出詩人的獨特感受
蔣捷慧心巧思,一首詞彷彿絢爛花朵,幻出霓裳羽衣舞的夢境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