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技新星困局:除了盈利擁有一切

科技新星困局:除了盈利擁有一切

騰訊科技訊 4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很多獨角獸企業已經於今年或者即將於今年上市。這些公司往往擁有炫酷的品牌產品、數百萬用戶甚至於魅力十足的領導者,但問題在於其基本都處於虧損之中。在表面的繁華背後,如何實現盈利才是投資者應當重點關注的問題。

投資者經常用諸如熊、牛、鷹、鴿子和狗等動物名稱來描述商業世界的不同公司。而那些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營科技公司被稱為獨角獸,通常被認為是強大的、世界一流企業。下個月,優步將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融資約100億美元,這可能成為今年規模最大的IPO。這也是繼阿里巴巴和Facebook之後,美國科技公司中規模第三大的首次公開募股。Airbnb和WeWork可能會效仿已經上市的Lyft的舉措,而Pinterest也剛剛上市。在中國市場,始於去年的IPO熱潮仍在繼續。由於各個公司的炫酷產品和擁有的龐大用戶群,這些公司的總估值達到了數千億美元。它們和自己的風險資本支持者正爭先恐後地推銷股票。然而,這些獨角獸企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它們的商業模式。

據統計,12家已經於今年上市或者即將上市的獨角獸企業去年合計虧損140億美元,自成立以來已經累計虧損470億美元。他們的業務涉及從叫車服務到辦公租賃的各個方面,經常會通過大幅打折加速營收增長。這樣做的理由是矽谷所謂的「閃電式擴張」,目的是征服「贏家通吃」的市場,或者簡單地說,就是為了尋找金礦而快速進行圈地。

然而,一些獨角獸企業缺乏其創始人所宣稱的規模經濟和參與門檻。與此同時,更嚴格的監管將限制他們快速行動和打破常規的自由。科技企業家及其支持者需要重新思考,在建立公司並將創意商業化方面,什麼是不可持續的做法。

今天獨角獸企業的做法在25年前是不可能的。1994年,只有60億美元流入風投基金,而風投基金對科技公司進行的投資一共只有數百萬美元。電商亞馬遜於1997年IPO之前,公司總共只籌集了1000萬美元的資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狀況發生了變化。首先是得益於雲計算、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發展,初創企業得以在全球迅速擴張,快速增長變得更加容易。而低利率讓投資者追逐回報。此外,包括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內的少數超級明星企業證明,巨大市場、高利潤和市場領導地位,加之有限的實物資產是數不清的財富的秘密。突然之間,科技變成了把這個神奇的公式應用到儘可能多的行業,用大量的熱錢來加速這個過程。

毫無疑問,「獨角獸」比2000年科技泡沫中的「火雞」更有實力,比如IPO僅10個月後就宣告破產的Pets.com。打車應用比計程車更方便,送餐上門快如閃電快捷,流媒體音樂也比下載文件要更好。與谷歌和阿里巴巴一樣,獨角獸企業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他們的核心業務可以通過IT服務外包給雲提供商來避免擁有重資產。正如招股書所指出的,它們的銷售增長迅速。

令人擔憂是,它們的虧損反映的並不是暫時的增長陣痛,而是競爭激烈的市場和良莠不齊的客戶群體。在主要的社交網路領域,網路對每個用戶的價值隨著用戶的增加而增加,因此Facebook在社交網路中佔有67%的市場份額。獨角獸企業的力量沒有那麼強大。儘管有補貼,但使用拼車服務的用戶並不局限於一家公司,這不難理解Lyft的股價比上市時的定價下跌了20%以上。任何人都可以租一間辦公室,出租辦公桌,而不僅僅是WeWork如此。一些獨角獸企業不得不與其他資金雄厚的競爭對手和老牌公司競爭。比如於2018年上市的Spotify其在美國流媒體音樂市場佔有34%的份額,並將與蘋果展開正面交鋒。

由於獨角獸企業的市場競爭激烈,儘管銷量快速增長,但利潤率並沒有持續提高。因為擔心失去客戶,公司高管們不敢削減龐大的營銷支出戶。許多公司還在爭先恐後地開發輔助產品,試圖從用戶身上賺錢。如果Uber業務仍沒有太高的門檻,那麼這個「獨角獸」就會面臨一個永遠的問題:如果Uber真的價值1000億美元,而目前只投資了大約150億美元,那麼它的競爭對手或者老牌科技公司為什麼不來碰碰運氣?

外部因素也會使閃電戰更加困難。早期的公司並沒有面臨太多的規則,所以他們大可以先無畏向前,然後再乞求寬恕。獨角獸也紛紛效仿這一點:Airbnb避開了酒店業務的稅收,Uber也繞過了計程車牌照方面的規定。如今監管正在逐步完善。獨角獸企業的投資者通告中往往會有幾頁專門講述它們面臨的法律風險和監管風險。

當然,所有這些都對消費者有利。所有的錢都扔在了消費者身上。這12家公司每年向公眾提供的補貼高達200億美元。儘管搜索和社交媒體等科技行業的制高點已被壟斷,但獨角獸企業至少在其它領域創造了競爭。

與此同時,投資者需要保持冷靜。對於諸如谷歌和阿里巴巴成功將自身打造成一個全新的企業集團這些事實,人們往往激動不已。事實上,大多數獨角獸企業需要應對長期的利潤低迷,面臨著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最終,陷入困境的公司可能會被收購。

最終矽谷獨角獸企業的夢想成了什麼?數十億美元正流向風投、科技公司創始人和成立之初的員工。人們最熟悉的問題是,他們將為多少豪宅、慈善項目和個人興趣買單。最緊迫的問題是,這些資金將如何被用於新技術公司。以任何價格購買客戶的閃電運營正在見頂。在「獨角獸」之後,必須設計出一種新的、更具說服力的初創企業。(騰訊科技審校/皎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前沿科技 的精彩文章:

富士康回應威斯康辛州長質疑:面板廠今年夏天動工

TAG:看前沿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