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兒童的骨骼有這些特點,了解了這些特點我們就能更好讓寶寶成長

兒童的骨骼有這些特點,了解了這些特點我們就能更好讓寶寶成長

(本文章為「一同成長的粑粑」第368篇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幼兒的身高跟骨骼有很大關係,都知道幼兒的骨骼是與成人有很大不同的。而只有了解了幼兒骨骼的這些特點,爸爸媽媽及家人才可以更好地照顧孩子成長,讓寶寶成長的更好。

幼兒骨骼有以下幾個特點:

嬰兒腦顱骨骨化尚未完成,骨的邊緣彼此尚未鑲嵌起來,有些地方僅以結締組織膜相連,如囪門。額骨和頂骨之間的前囪門,在孩子1至1歲半時才會閉合;頂骨和枕骨之間的後囟門,一般在出生後6~8周閉合,骨縫在3~4個月時閉合。囪門和骨縫閉合早的孩子常常顯得頭小畸形,而閉合晚常有佝僂病、呆小病或腦積水。

寶寶剛出生時的脊柱完全是直的,出生後3個月能抬頭時,會出現第一個彎曲,即頸部的脊柱前凸;到6個月會坐時,才會出現第二個彎曲;到1歲開始行走時,才會出現第三個彎曲,即腰部的脊柱前凸。起初由於脊柱有彈性,躺著時這些彎曲很容易變直,到6~7歲時,這些彎曲才被韌帶所固定。這樣,脊柱逐漸形成了自然彎曲,以保持身體的平衡。從14~15歲開始,脊柱間隔內充滿軟骨,出現骨化點而形成薄板。

骨中含有機物多,無機物少,因此硬度小,彈性大,容易變形,可塑性強。

骨髓全是紅骨髓,造血機能強。5~7歲時,脂肪細胞增生。幼兒的骨還未完全骨化,較細、較短,軟骨成分多,生長迅速。

骨盆是人體中骨化最遲的部位,由筋骨、髖骨和尾骨癒合而成。幼兒的筋骨是由三塊骨頭借軟骨連接起來的,不很牢固,易受外力作用而移位,影響骨盆的正常形態。因此,組織幼兒活動時不要讓他們從較高的地方跳到堅硬的地面上,以免使未癒合的筋骨錯位變形。

腕骨和指骨的骨化有個過程。正常情況下,6個月的嬰兒出現第一批骨化點,1歲時有2~3個骨化中心,3歲時有4個,6歲時有7個,8歲時有9個。10歲時全部出現,共10個,到13歲時基本完成骨化。指骨在9~11歲時完成骨化。

幼兒腕部的力量不足。因而不宜提拎重物,手的動作時間也不宜過長。大人在組織教學和活動時,要考慮到這一點。

足弓的骨化也尚未完成。足弓主要由足底肌肉、肌暖和韌帶來維持。如果維持足弓的組織過度勞損;或者先天性軟組織發育不全,骨折損傷等;都可能導致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扁平足彈性差,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時,足底神經和血管受壓,易疲勞或足底疼痛。為保護足弓的正常發育,幼兒的鞋子應寬鬆、合適,以軟底為宜。

關節附近的韌帶較松,關節囊較淺,在過度牽拉的情況下,容易脫臼。

以上就是幼兒骨骼的特點,有了對這些特點的了解我們才可以給寶寶制定更好地成長規劃。

歡迎關註:「一同成長的粑粑」,每日持續分享有價值的0-18歲育兒經驗與心得,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轉發,收藏,關注本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同成長的粑粑 的精彩文章:

了解了嬰幼兒這些肌肉特點,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參與寶寶成長
根據幼兒耳鼻喉器官的這些特點,爸媽才能更好地做好衛生保健

TAG:一同成長的粑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