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可惜了,曹操明明能一統三國,卻因為這3句話,前功盡棄了

可惜了,曹操明明能一統三國,卻因為這3句話,前功盡棄了

在人們的認知中,三國時期魏國的統治者曹操是一個十分奸佞的人。事實好像的確如此,曹操曾在天子駕前擁兵自重,甚至挾天子以令諸侯,殺戮不願為其效力的漢室大臣。在三國之中,劉備和孫權都十分注重自身的「仁義」形象,不輕言殺戮,極少懲罰官員。但是曹操好像根本不在乎這些東西,在他的眼裡,凡是在他面前攔路的,都要被清掃掉。就連曹丕有時候和他政見不合,也會受到曹操的懲罰。

似乎,曹操已經成了奸雄梟雄的傑出代表。

其實這是大大的冤枉了他,曹操年輕的時候,也是被舉孝廉才能做官的。所謂的舉孝廉,是從漢武帝開始的一種選官政策,由董仲舒提出來的。政策的主要內容就是每年郡國都要察舉出孝者和廉者各一人,來到中央做官。

舉孝廉也因此成為了漢代政府吸納官員的重要手段。能夠被舉為孝廉的,毫無疑問都是在地方、郡國有一定的好名聲的人。而曹操能被舉為孝廉,說明他的孝道和為官之道是沒有問題的,是得到所有人的認可的。

但是曹操追求的不是為官之道,而是能夠站立在權力巔峰的為君之道。和劉備的仁德之道以及孫權的制衡之道不同,曹操所走的路,乃是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也因此,曹操的形象和人們所追求的仁君形象完全不同,但這才是能夠終結戰亂,統一天下的霸者之道。

曹操從孝廉一步步做到漢室的丞相,說明他的業務能力完全是ok的。之後又從丞相向君主的轉變,說明他十分擅於玩弄權術,也懂得把握機會。這樣的一位君主,手下掌握的又是三國之中最強盛的魏國。統一天下自然不成問題。

可是,曹操卻因為說了三句話而功虧一簣。

第一句就是那句人人皆知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為君者說出這樣的話,自然會傷害到一部分臣子的心。曹操太直接了,沒有任何的掩飾就說出這樣的話。臣子們不明就裡的話會產生恐懼,不敢為其賣命。

第二句:「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為君者最忌諱出現太明顯的偏愛,如今你把所有人貶的一文不值,只知道哭郭嘉的死,不知道會傷多少盡心儘力的臣子的心。

第三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如劉景升子,真豚犬耳。」曹操的最大缺點就是誇一些人就要罵一些人。把劉琮罵了的最大禍患就是荊州軍中出現異心,幸虧沒有發生內亂,否則後果可能更糟。

不過這三句話的說出,讓曹操的形象更加惡劣,也導致了很多人不願為其效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薦小說 的精彩文章:

開封地下埋著6座開封!為何這些古城總是在地下發掘出來?
草船借箭10萬支,曹操就沒想到射支火箭?孔明:我有鼓,不怕!

TAG:看薦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