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如何更長壽?道家在追求長生路上的三點經驗,照著做一定能長壽

人如何更長壽?道家在追求長生路上的三點經驗,照著做一定能長壽

道教是我國最傳統古老的一個宗教,可以追溯到黃老哲學,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尊道貴生,追求長生不老、得道成仙是道教思想的重要內容,體現了道家人對生命的尊重。而在道教追求長生的過程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便是它的養生文化,可總結為三點,今天分享在這裡,以濟世利人。

一、天人合一,回歸自然,道教養生的天成道法

道教對於生命的本質,有著自己獨到而深刻的見解,他們認為天地萬物實質上是齊一的,正如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所言「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人是芸芸眾生的一分子,人類的生存須與自然界和諧才能共生,所以道教強調追求返樸歸真、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養生之道。

如今,我們社會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對自然環境資源的重視和保護,事實上都是道家人這種觀點的體現。幾十年來,我們的經濟發展是以犧牲自然環境資源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做出改變。這是從宏觀方面來講的,而作為個人,要返璞歸真,遠離喧囂和聲色犬馬,要多旅遊,多親近大自然,自然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道法天成,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也是道人得道成仙的絕佳途徑。

你看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那些道家人游於江湖之中,行乎山水之間,在恬淡適意的自然境界中率性而為,追求真與善。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他領悟道家的精義是在練成絕頂武功獨孤九劍之時,其要訣在於「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如行雲流水,任意所之」,不論行或止都合於自然之氣,這等高妙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

二、以德濟體,修道懷德,道教養生的道法之基

道教奉老子《道德經》為經典,「道德」二字是其思想要義的核心。「道」無形無相,只有通過「德」來彰顯,道為體,德為用。「養德」就是「修道於身」,通過積德而達到「與道合真」的過程,即是「由凡成真」的過程。

修行不僅是對生命的修鍊,更是對心性品德的修鍊,這就是道教所提倡的「性命雙修」,只有「性命雙修」才可以達到神形兼備,而這是道教養生的最高境界。道教的養生學需要以積德為基,剛柔並濟、以靜制動,清心寡欲。

提到「剛柔並濟」,想到天龍八部中喬峰的降龍十八掌,這門武功名字取自《周易》,武功的思想也很周易,不是一味剛猛,剛柔並濟才發揮出它的最大威力。「清心寡欲」,更是很多修道人必備的品質。你看今天終南山的那些修道人,再看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的張三丰,一壺茶、一把劍,生活簡單而自然。

三、以醫為基,醫道同源 ,道教養生的道法之源

長生不老,得道成仙是道教祖師門追求的最終目標和理想的境界。而想要長生,身心的健康是必須的。身心健康不僅僅要懂得養生,更要懂得治病,這應該是歷史上很多道家人物同時又是著名醫學家的原因。象孫思邈、張仲景這些歷史上著名的大家都是道家人物。中國有「十位道者九知醫,道醫同源,身心同治,豈分離」之說,也體現了道家和中醫關係的緊密。

道家最總要的理論學說就是陰陽學說,而陰陽學說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道德經、無不體現了濃重的陰陽辯證思維。中醫的四診八綱,首重陰陽,其臟腑、經絡、病機、辨證,無不以陰陽為其統率。道家養生,追求長生,從不忌諱醫術,更不會靠禱告、祈禱等唯心主義的方法去等待身體的自然恢復。

小結:

人如何更長壽?道家在追求長生路上的三點經驗,照著做一定能長壽。道家在追求長生的路上積累的這三點經驗,是道家文化中最具有現實價值並能夠濟世利人的一部分。天人合一,回歸自然;以德濟體,修道懷德;以醫為基,醫道同源,一個如果能做到這三點,何愁不得長壽!而那些得道成仙的道教祖師們,也是在這三點做到了極致的人!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什麼意思?天道高遠,玄之又玄的古人智慧
賓士女車主車頂維權:文化人最大的錯誤,就是跟「流氓」講道理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