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宋詞宋詞,你為什麼這麼愁?

宋詞宋詞,你為什麼這麼愁?

翻開宋詞,最常見的情感莫過於一個「愁」字。有人年少,「為賦新詞強說愁」;有人因相思而種下「兩處閑愁」;有人則以「酒筵歌席莫辭頻」來消解「一向年光有限身」的生命本體性之「愁」。

兩宋時期,文人將生命的價值由外在功業轉而寄托在自己的內心,因此宋人寫「愁」的作品很多並非一時無聊的遊戲、消遣之作,而是對生存真相的揭示,對生命價值的追問。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那些絕妙好詞中是如何說「愁」的吧。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宋詞宋詞,你為什麼這麼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自古文人惜春傷別,「有別必怨,有怨必盈」。此詞所寫也只是一個柔腸寸斷的女子獨倚危闌、目送離人的日常情景。「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把「離愁」與「春水」並舉,其動人之處就在於將女子的一己之愁賦予了如春水般迢迢不斷的永恆性,並將此個體世俗情感提升到了與自然等同的高度。小小女子的片片柔情和細膩愁思,彷彿在自然的觀照下找到了永恆的意義。

讀了歐陽修的這句「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不知你是否會覺得似曾相識呢?其實早在南唐,後主李煜便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句子了。中國文人的「化用」傳統,由此可見一斑。

蝶戀花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宋詞宋詞,你為什麼這麼愁?

詞人以「愁」之眼觀菊、觀蘭,故「檻菊愁煙」而「蘭泣露」,此即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的「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也。但「我」之「離恨」卻不被「明月」知曉和理解,淡淡光輝依舊斜照門庭,人事情感與本真自然是那樣的疏離與隔閡。而當詞人「獨上高樓」與天相接,希望能夠感受「人道」與「天道」冥然合一的時候,體會到的卻是天涯無盡、自然永恆,而人生卻有盡頭。詞人慾「望盡天涯」找尋離人,而天涯不盡;「欲寄彩箋」卻「山長水闊」。相思茫然無著,前途一片未知,世事無常難以把握。生命有限的現實悲劇性,已經融凝在無情山水與有情人生的隱約疏離之中了。

一叢花

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宋詞宋詞,你為什麼這麼愁?

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離愁」可能是所有種類的愁緒中最使人「綺靡而傷情」的一種了。以「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和「柳徑無人,墮飛絮無影」而自譽「張三影」的張先最擅長將情緒形象化,以種種具體的形狀物態把情思表現得細膩貼切。此詞中「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就是對「離愁」擾亂人心的特點最巧妙的抒寫。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另一首《千秋歲》中「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的寫法,不知親愛的你是否也覺得較之此詞更為生動、凝練呢?

千秋歲

秦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宋詞宋詞,你為什麼這麼愁?

因一句「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秦觀的詩曾被後人譏為「女郎詩」。但秦觀的確是一位對生命悲劇性有著敏銳感受和深刻洞察的文人。花影朦朧鶯語亂,寒意闌珊春水外,清景如舊,而人卻已飄零不見,往日西池攜手,如今還有誰來?詞末的「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將人類的情感向著自然歸隱,人世之「愁」如萬點落紅,自然而生,深沉如海。亦把朱顏老去、韶華不再的個體之愁擴大到人類整體的層面,年華的流逝、節氣的更替、人事的變幻,三者異質而同構。因而此「愁」便觸及了生命的本體性,在本真的自然中找到了價值。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境界」說。其實對於詩詞而言,所謂「境界」,無非就是能否超越具體所寫之事,展現具有普遍性的人生的本質而已。宋詞中的千古名篇並不囿於寫「愁」,但大都達到了生命的高度。正因為此,宋詞才成為了兩宋時代精神的體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