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軾不服老,頭戴鮮花逛街卻被路人嘲笑,他笑寫下一詩,令人叫絕

蘇軾不服老,頭戴鮮花逛街卻被路人嘲笑,他笑寫下一詩,令人叫絕

在不少讀者心中,每位從唐宋煙雨里趕赴時光的詩詞歌者,彷彿都定格在某一個固定的年齡。提起李白,就會想起那個「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的略顯油膩的中年男子,他不帥但異常浪漫;提起杜甫,就會想起那個拄著拐棍沉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老頭子,他身體瘦削、意志卻十分強壯。

提起蘇軾,我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位面露不虞的翩翩少年,他的眼窩裡盛著狂放不羈的深情,他的長衫上落滿千年不滅的星輝,他只需用筆尖點一點大宋河山,就能盪起一片片波瀾,將詩詞推向勝利的遠方。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用這句話來形容蘇軾再合適不過,因為蘇軾的出走有著太多成長的味道。用文字征服了文壇的蘇軾,卻無奈感慨「平生文字為吾累」,仕途的失意、世俗的鄙夷、同僚的髒水,都使蘇軾衰老不堪。但是他卻擁有一顆年輕的心,始終不離初衷,其作品中多有體現。

宋神宗熙寧年間,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軾跟隨太守沈立前往吉祥寺游賞花會,吉祥寺是當地著名的賞花勝地,尤其是春夏交際之初,奼紫嫣紅、人山人海,一時盛況斐然。歸來途中,蘇軾和沈立幾乎都玩脫了,直接號召官府長長的隊伍全部頭插鮮花,大搖大擺地在大街上行走。頓時這支「花隊」便成為了游會的焦點,路人見此無不笑得東倒西歪。

雖然說宋朝時士大夫簪花的現象並不少見,但如此大規模成群結隊的簪花,且簪花的大多是老頭子,這就很不正經了,因此才博得眾人大笑。蘇軾倒也不慌不忙,轉手就寫下一首詩作,奇趣之處令人拍案叫絕。

《吉祥寺賞牡丹》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鉤。

蘇軾不言戴花的老人害羞,而說是花因為害羞不肯戴上老人的頭,這種反襯寫法十分出彩,不僅將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更將花也寫活了,為故事增添了不少趣味。而且面對路人的笑話,蘇軾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順勢開起了自己的玩笑,顯示了其豁達的胸襟,同時表明了他對百姓的熱愛,願意與百姓同樂的心態。

後兩句蘇軾更是毫不遮掩,直接將當時的情形展露無遺:沉醉歸來時引得路人鬨笑,十里長街的珠簾全部在向上掛起,大家都想看看太守和蘇軾的窘態。這一描述非常有畫面感,仿若百姓紛紛捲簾的畫面就在眼前,為什麼會有這種效果呢?一個「半」字起到了很大作用,堪稱出神入化。

其實這個時期的蘇軾並不算老而是在壯年,只不過他跟在一位老邁的太守身後,不免也多添了幾歲。而且,蘇軾的不服老更多的是:替太守不服老,希望太守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為自己的心不服老,頭戴鮮花怎麼了?自己熱切的心仍然年輕無比。

蘇軾寫下這首詩不是為了應對被笑的尷尬,也不是為頭戴鮮花作辯解,他最主要的目的是表達官民同樂。老百姓不怕官府人員,反而敢於笑話,官府人員也不因被笑而怒,反而寫詩自嘲,這不正是官民同樂的最佳體現嗎?由此可見,不論年輕還是衰老,不論清醒還是迷醉,蘇軾那顆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始終如一,未曾有過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話為何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第一個嫁給雞狗的人是誰?
悟空送玉帝四隻犀牛角,為何只給如來一隻?最後悟空為何又沒給?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