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阿里雲上尋找下一個時代

在阿里雲上尋找下一個時代

2019年的春天還沒過完,宋小波在心裡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去年不到1億,今年2億,明年4億。」

他是半雲科技的創始人,一位非典型60後,同齡人已經在家含飴弄孫,他卻在三年前決心走出國企,和80後、90後一樣,投身創業熱潮。

三年過去,最初僅數十人的創業公司,現在在很多阿里雲的城市大腦項目建設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對於連續三年規模翻番的小目標,宋小波語氣輕鬆卻十分篤定。

這只是一個繁榮市場的側影。

過去三年里,資本、人才和生意源源不斷湧入這個圍繞雲計算巨頭的第三方服務市場。不久前,阿里雲旗幟鮮明划出邊界,要「練好內功被集成」,更是加速了這個市場的繁榮。

IT歷史本就是一部生態史,從操作系統層面Linux和Windows的生態之爭,到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在iPhone、Android的進攻下全面潰敗,生態的興衰從來都是巨頭興衰的側影。

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深入採訪了四位掘金第三方服務市場的創業老將,他們的故事也許就是潮水的方向。


1.

2016年,阿里雲創始人王堅在杭州的雲棲小鎮發布了城市大腦。台下坐著宋小波。

城市大腦定位為未來城市的智能基礎設施,數據打通和在線的前景看起來不容小覷。「城市大腦是杭州獻給世界的一個禮物」,會上王堅非常有自信。

宋小波的心弦被觸動。那一年他54歲,正是馬雲宣布退休的年齡。他毫不猶豫地決定,和80後、90後一樣,投身創業熱潮,就圍繞著城市大腦布局。他稱之為「人生最後一次創業」。

他早年就讀於浙大科儀系,畢業後在省級機關工作了三年,不想做公務員了,跑回浙大信電系讀了研究生,1989年研究生畢業,他到杭州的文三街上開了個門店,賣電腦,裝軟體。

那是中國第一波下海熱。他做了差不多十年,賺了一些小錢,買了第一套房子。

「我們這代人剛好完整地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很多事情都看到了,也看到很多人成功,第一波像柳傳志,任正非。第二波像馬雲,跟我們同代人。我們那時候也沒有看準方向,也不知道怎麼搞。」

「我覺得現在是第三波機會。這個機會呢,其實是屬於現在的80後為主的,他們還可以再失敗一兩次沒有關係,但是我剛好也有一個團隊,機會比較好,搭上了末班車。」

可以想像看到這趟「末班車」時,宋小波的興奮。「當時我們就組了一個團隊,跟阿里的同學形成一個混編的團隊,進駐蘇州開始進入調研,做模型,跟客戶磨合等」。

宋小波篤信,圍繞著城市大腦的巨大市場里,他的企業能做到阿里雲做不到的事。

「我們的團隊有將近20年的IT行業經驗,對整個組織體系和辦事流程很清楚。無論是諮詢設計、項目建設還是最後的運行維護,我們的綜合能力都比較強。」

跟隨阿里雲的城市大腦項目,半雲迅速崛起。到2018年,半雲營業額接近1億,實現了盈利,開啟信心滿滿的三年倍增計劃。

在這一年的公司年會之後,宋小波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段話:「天命之年,二次創業,因為相信,期待看見。」


2.

在宋小波投入創業之前,另一位IT老兵已經決定切換自己的賽道,並在之後成為了宋小波的天使投資人。

2016年的2月,春節剛過,在老牌IT服務商用友待了17年的鄭雨林,和時任阿里雲總裁胡曉明約在杭州龍井村喝茶,當時江南的茶園還帶著早春的寒氣,但新的氣象已經在醞釀。

這年,國內的雲計算行業經過此前五六年醞釀,已逐漸從互聯網行業往金融、政務和零售領域滲透。喝茶的時候,胡曉明提及自己看好圍繞著雲計算平台展開的B端服務市場。這與鄭雨林的判斷高度一致。

「這些企業的核心問題是要造汽車,然後跑在雲的高速公路上,而不是趕著馬車上高速。」他迅速得出了一個結論——阿里雲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圍繞著這條新的高速公路,一股新的創投大潮將迎來爆發。它的市場規模驚人,並不遜於消費互聯網。

鄭雨林的反應很快,「我沒趕上消費互聯網,新的浪潮不能錯過。」他一邊募資產業基金,一邊趕緊組建團隊,幾個月後新基金成立了,重點圍繞阿里雲的生態展開投資。

到現在,銀杏谷資本的投資版圖囊括了雲徙科技、企加雲、雪浪雲、半雲科技等新興企業,在公開信息中披露的年賬面浮盈IRR達到80%。

這背後是資本押注中國的數字化轉型新大陸。在支付、電商等消費場景上,中國已經遙遙領先全球,消費互聯網的爆髮式成長讓中國的科技巨頭儲備了核心技術,下一波浪潮就是企業自身的數字化改造。

更為重要的是,以阿里云為代表的雲服務商,已經在城市治理、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等領域打下標杆。用城市交通擁堵緩解、企業利潤增長、製造良品率提升等實際效果,向市場驗證了自己的技術、產品和方法論。

一場以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維來替代傳統IT的市場變革正在潮起。


3.

沒有人比黃飛更能準確的描述這波潮水的方向。

他曾經與史玉柱共事,並在馬雲創辦中國黃頁時跟隨過他三個月。淘寶還沒誕生時,黃飛的百勝已經開始為鞋服零售商提供管理軟體了,幾乎就是一部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活歷史。

現在,他判斷僅在鞋服領域的新零售IT服務市場,就至少是50億的規模。而之前,這一領域的傳統ERP市場僅有10億規模。

「在剛剛過去的天貓女王節,林清軒(國貨護膚品牌)的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了130%。相當於一星期賣了去年整個三月的量。」在電話里,黃飛語氣輕快。

百勝的業務中台已經與林清軒發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去年雙11期間,林清軒的銷售額相比2017年翻了三倍。這背後是線上線下打通的業務中台。

「事實上,不止是渠道整合,還要把門店、會員要整合起來,進而實現更精準的數字營銷。」黃飛說。

百勝的業務中台脫胎於阿里的中台戰略,猶如企業的「神經中樞」。林清軒的業務中台運行一年多以後,除了業務效果提升之外,公司組織的運營效率也大幅提升。

同一年,百勝如法炮製,另一家鞋服類零售巨頭的業務中台也逐步上線。「現在這家鞋服巨頭的年銷售額是240多億,但以後可能是500億甚至更多,業務中台的布局必須看長遠。」

兩個中台的案例也同時宣告百勝的裂變與加速。「未來的商業競爭,依靠的是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而這正是阿里雲的強項,而我們有阿里雲所不具備的服務能力。」

和黃飛有同樣判斷的還有雲徙科技副總裁羅家鷹。

最初,這家一向以質量和步伐穩健著稱的地產公司到雲徙科技,他們清楚的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消費者都在線了,但我看不到他們在哪」,希望用中台的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項目最初只是一個基礎版本的中台系統,企業內的團隊只有三四桿槍,接入體系的數據只涉及三四個內部系統。但半年多的運營,讓這家巨頭看到了價值,他們很快將體系內的三十幾個前端應用拉入,「現在人員已經到五十幾個人了」。

到現在,雲徙科技的客戶名單已經有寶潔、完美、珠江啤酒、劍南春、聯想惠商、京博石化、正大天晴、富力地產等知名企業。

篤定未來,黃飛和羅家鷹有著共同的規劃定位——圍繞阿里雲做生態。


4.

IT歷史上不乏這樣的故事。

操作系統層面是Linux與Unix和後來的Windows、網路協議層面是ATM與TCP/IP、谷歌Android和諾基亞Symbian,這幾場史詩級大戰的勝利者,無一不具有繁榮的生態系統和清晰的邊界。

以最為人們熟知的谷歌Android和諾基亞Symbian為例,諾基亞既做操作系統Symbian,也做上層應用,還想把這套東西推給其他的手機廠商,嚇跑了所有應用開發者。而Google的Android將應用軟體市場開放出來,得到了市場支持。

這與雲計算市場有著共性。阿里有著天然的生態基因,其電商生態系統最強大的地方,也是你能在上面找到幾乎能夠想到的任何商品。這既是阿里最核心的競爭力,也是最堅固的護城河。

從阿里巴巴到阿里雲,生態基因一以貫之。不久前在北京,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旗幟鮮明提出「練好內功被集成」。這是一朵達摩院加持的雲、數據智能的雲、最佳實踐的雲,這些能力將被集成到廣泛的生態中,加速這個第三方市場的繁榮。

銀杏谷資本的鄭雨林沒有缺席這次會議,從投資方的視角來看,他認為把夥伴和阿里雲生態的邊界提出來了,這會吸引更多人加入。

半雲科技的宋小波也坐在台下。他判斷阿里堅定自己基礎能力提供商的定位,讓合作夥伴更多地做跟客戶有關的產品的落地和應用的開發。

「我們只做一半的雲,跟阿里雲的理念特別吻合,他做他那一半,我做我這一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gwest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亮相
Google Play推出「預算功能」,可設定開支上限

TAG:pingwest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