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和「縱隊」,哪個更大?解放戰爭為何設「縱隊」

「軍」和「縱隊」,哪個更大?解放戰爭為何設「縱隊」

1946年,抗戰烽火還未消散,中國再次爆發戰爭。在這場戰爭有一個現象:我軍的師級部隊再往上編製就是縱隊,而不是軍的編製。那麼,我軍為什麼要使用縱隊編製呢?其實「縱隊」只是臨時建制,一般下轄兩到四個師或旅,不同時期縱隊下轄的人數也不同,大縱隊可達到六七萬,而小縱隊人數不足萬人。

抗戰結束時,我軍已從最初幾萬人發展到上百萬人。根據《雙十協定》,規定全國部隊統一整編。1946年國府擬定整軍方案,計劃90個整編師,給予我軍18個師編製。但老蔣撕毀協定,發動戰爭。為了區別於過去的軍師制,我軍不再使用「軍」的編製,而是用「縱隊」編製。

戰爭初期,南京方面集中軍隊,對我軍發起全面進攻。而我軍此時遍布各地,兵力較為分散,處於被動地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持實力,為此各軍區集中優勢兵力作戰,並建立了27個野戰縱隊,由各大軍區編序。如三野一縱,在魯南戰役時一邊抵禦國府王牌25師進攻,一邊還和友鄰部隊合圍敵74師,戰鬥力不可謂不強。

在解放戰爭中期,我軍已經取得優勢,兵力也非常集中。這時候為了滿足大規模聯合作戰需求,每個野戰軍都有縱隊編製,指揮起來容易混亂,只好廢除。值得一提的是,在戰爭前期,縱隊編製可以隱藏實力,國軍面對我軍縱隊,有時就搞不清楚縱隊究竟有多少人。

1948年11月,我軍為了使得部隊正規化,命令各野戰軍將縱隊這一編製統統改稱為「軍」。並取消「旅」這一編製,由師級編製直轄三團。不過此時特種兵仍然保持縱隊編製,直到建國後縱隊這一編製才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騰衝戰役,遠征軍6個師攻日軍2000人,為何出現重大傷亡?
不到三年,中國稀土資源減少千萬噸,是出口太多了么?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