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讀:經費短缺緣何成為孫中山讓位袁世凱的原因之一

解讀:經費短缺緣何成為孫中山讓位袁世凱的原因之一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勝利後,革命黨人要建立全國性的政權,要興師北伐,處處需要經費,其總數當以億元計。不幸的是:當時國窮民困,各地庫存空虛;列強又迅速控制了海關稅款,這就使得原來並無財源的革命黨人碰到了一個十分難以解決的問題。

解讀:經費短缺緣何成為孫中山讓位袁世凱的原因之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武昌起義後,孫中山商定暫不回國,先赴巴黎、倫敦借款,但是,革命軍尚在和清政府對壘,勝負難明,西方的資本家採取「金融中立」政策,不肯輕易解囊,孫中山空手而歸。

革命黨人當時到底需要多少錢呢?12月16日,孫中山對鄧澤如說:「中國今日非五萬萬不能建設裕如。」同月25日,孫中山自香港赴上海途中,曾對日本友人山田純三郎說:「幫助搞點錢吧!越多越好。一千萬、兩千萬都可以。」這個數字驚得山田純三郎目瞪口呆,但只可以看作孫中山的初期財政預算。

解讀:經費短缺緣何成為孫中山讓位袁世凱的原因之一

孫中山未到上海前,就傳說他攜有巨款。一到上海,記者就問他帶回了多少錢來支持革命軍。孫中山回答卻是:「予不名一錢也,所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精神」固然可以鼓舞士氣,但是,並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孫中山不得不絞盡腦汁,為南京臨時政府的財政尋找辦法。

解讀:經費短缺緣何成為孫中山讓位袁世凱的原因之一

在孫中山回國之前,南北和談即在進行。孫中山歸國後,雖然同意繼續進行和談,以便兵不血刃地光復全國,但在議和過程中,他越來越多地傾向於直搗北京,以戰爭解決問題。

南京臨時政府與合辦的漢冶萍公司和輪船招商局的借款談判,遲遲未果,2月初,孫中山、黃興不得不轉而以租讓滿洲為條件,要求日方緊急提供一千萬元借款。孫中山當時的計劃是,一面與袁世凱進行和議,一面籌措軍費,策劃再舉,以武力掃除北京勢力,繼續排袁。但是,這一談判,也由於日本陸軍大臣石本新六的反對,沒有成功。其後,孫中山又企圖以全國賦稅為擔保,向華俄道勝銀行借款150萬英鎊,也未獲結果。這一時期,南京臨時政府,除與日本大倉洋行進行的「蘇路借款」談判,獲得300萬元外,其他均告失敗。

由於缺乏經費,南京臨時政府面臨著軍隊解散、政府崩潰的危險。

孫中山對短期內獲得借款絕望,不得不接受和議。2月12日,清政府宣布溥儀退位,授權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13日,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咨文。同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其後,陸續演出了袁世凱在北京就任(3月10日)和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4月1日)等活劇,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遂為袁世凱篡奪。

解讀:經費短缺緣何成為孫中山讓位袁世凱的原因之一

孫中山讓位於袁世凱固然反映出革命黨人對袁世凱的本質認識不足,希圖取得廉價的勝利,但是,主要原因則在於他們無力支付為爭取徹底勝利所必需的資金。

解讀:經費短缺緣何成為孫中山讓位袁世凱的原因之一

在南京臨時政府洽借外債期間,袁世凱受清廷之命成立的「臨時共和政府」也在積極與英、美、法、德四國銀行談判借款。

由於四國銀行團的支持,袁世凱政府於3月9日獲得銀110萬元的借款;5月7日,繼獲銀300萬兩;6月12日再獲300萬兩;6月18日又獲銀300萬兩。孫中山得不到的,袁世凱卻比較容易地得到了。

民國異事、神秘懸疑、奇門秘術盡在網易雲閱讀之《民國術士》,欲知詳情請點擊:了解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19世紀中葉英國商人福鈞冒險潛入中國、竊取中國茶葉機密的經過
關於元朝代替宋朝, 這位外國學者的觀點獨到但也有其局限性

TAG:張再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