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心經》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有增不減」,應該如何理解?

《心經》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有增不減」,應該如何理解?

《心經》雖然是最短的一部佛經,但內容可不簡單,即使我們讀了一輩子,也未必能夠透徹領悟其中的奧妙。其他的暫且不提,今天我們專門分享這一句:

「不生不滅,不垢不凈,有增不減。」

一,不生不滅。這是從事物的有無上來說的。我們一般人都會認為,生就是有,滅就是無,生和滅是對立的一對。很多人都認為生和滅是偶然出現的,並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繫,所以我們遇到不好的事了,經常會說運氣不好,而不會去分析為什麼遇到這樣的事。

相反,佛法認為任何現象都是有原因的,而不是偶然的。佛法認為「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諸法」就是一切現象,一切事物。所有的生,都是由因緣相聚而生;所有的滅,都是由因緣消散而滅。

比如一把椅子,正是具備了木頭、釘子、油漆、木工這些因緣條件,才有了椅子的出現;再比如我這篇文章,正是具備了我、《心經》、網路、電腦或手機等等因緣,大家才能看到。這就是諸法因緣生。

滅也是一樣的,也是隨緣的,緣散則滅。比如上面那把椅子,時間久了,油漆脫落了,釘子鬆了,木頭腐朽了,生成這把椅子的因緣消失後,這把椅子也就隨之消失了。椅子這樣,世間萬物,乃至一切現象,都是如此。

二,不垢不凈。這是從事物的性上說的,垢和凈是相對的一對概念,這個概念是根據人的好惡而建立起來的。通常我們喜歡的,就稱為凈;不喜歡的,就稱為垢。也基於此,在我們的主觀世界裡,便出現了美醜、好壞、高低、貴賤等分別,並且固執的認為,這些東西就是客觀的存在,是真實的。

其實這些分別並非客觀存在,只是人為賦予的,也是因人而異。比如有人喜歡吃臭豆腐,有人就不喜歡;有人喜歡白色,有人就喜歡黑色;有人喜歡煙味,有人就討厭煙味。《大智度論》中有個故事:說一個女人,仇人看了會生嗔恨心,情人看了會起愛心,子女看了會生尊敬心,鳥獸看到就會逃跑。同樣一個人,為何大家反映差別如此之大呢?這就說明了垢凈是沒有一定標準的。

所以說世間的垢和凈,是因人而異的,因每個人的觀念不同而不同。你認為垢,他就可能認為是凈;你認為凈的,他就可能認為垢。因此,世間萬物就沒有垢凈之分,垢凈的實質,就是不垢也不凈。

三,不增不減。這是從事物的數量上來說的。不增不減是相對有增有減來說的,從局部上來看,確實是有增有減,比如我們的經濟收入,這個月增加了,下個月減少了;一個地區的人口,前年增加了,今年減少了。這些都可以有具體的數據,確實是有增有減。

但如果從整體上看,我們站在宇宙的上空中看,對於整個地球來說,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增不減,不過是互相轉化而已,這和物理上講的「能量守恆定律」類似,總量其實是不變的,所以說不增不減。

有人可能會說,地球的人口總量,可是在逐漸增加呀,這又怎麼說?人口確實在增長,但大家別忘了,地球上的野生動物,可是在逐漸減少呀!

以上都是從現象來說的,如果從佛法真諦上來講,生滅、垢凈、增減等差別,都是了不可得,本來就無生無滅、無垢無凈、無增無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金剛經》的人生智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論語》精華二十句,值得收藏!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