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花了21億修復費,被撞殘的美艦終於「出院」,事故原因卻成懸案

花了21億修復費,被撞殘的美艦終於「出院」,事故原因卻成懸案

「菲茨傑拉德」號修復完畢

美國為了維持全球性的戰略威懾力,花了大價錢打造了一支數量龐大的艦隊,但是美國的戰艦卻如同中了魔怔一般,接連發生撞船事故。不過今天要說的不是美軍又撞船了,而是一艘一年前被撞殘的戰艦終於「出院」了,但是其背後的因素仍撲朔迷離,成為懸案。

據美國海軍研究協會網站的報道,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菲茨傑拉德」號經過了一年多的維修,終於完成修復工作,在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市的英格爾斯造船廠重新下水。

「菲茨傑拉德」號重新下水

「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的修復花費了3.27億美元(相當於21億人民幣),除了修復了嚴重受損的船體,雷達和電子戰套件等設備也得到了更換,船的系統也升級了,可謂徹底的「改頭換面」了一次。

該艦在2017年6月17日在日本海域距海岸20公里的地方與菲律賓的集裝箱貨輪相撞,該集裝箱貨輪長220米,排水量達29000噸,與長為154米、滿載排水量8300噸的「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相比,顯然局勢一個「大塊頭」,而無疑驅逐艦被這一撞傷的不輕,右舷被撞了一個大洞,導致海水湧入造成了7名美軍士兵喪生,多人受傷。

受損的「菲茨傑拉德」號

無獨有偶,就在同一年,美國的海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發生了一系列事故,除了這次事故,還包括擱淺、與韓國漁船相撞、在馬六甲被商船撞進水、被日本拖船撞壞,而在去年又被挪威軍艦給撞變形,今年又被挪威拖船在港口撞了。一時間,美國艦船撞船事故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美國海軍士兵的頭頂。而「菲茨傑拉德」號的事故無疑是損失最大的一次撞船事故,也是疑點最多的一次撞船事故。

事故發生時,菲律賓集裝箱貨輪按照既定航線前進,而「菲茨傑拉德」號同樣按既定航線執行任務,而最終貨輪徑直地撞上了戰艦側面。儘管事故發生時間在凌晨,但是以「菲茨傑拉德」號的設備能力,夜航完全不是問題,就算美海軍士兵沒有進行海面情況巡視,「菲茨傑拉德」號的雷達系統也應該早就能發現既定航線下的菲律賓集裝箱貨輪。而直至今日,也沒有一個很合理的解釋來說明事故理由,成為了一樁懸案。

撞船後「菲茨傑拉德」號被拖走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場事故屬於「人禍」。據了解在事故發生時,「菲茨傑拉德」號的指揮官才上任30天,經驗的不足導致沒能很好的規避風險,也沒有任何提前的預警。或許艦船上的士兵太過於依賴船舶的雷達系統,而忽視了基本的巡視工作,聯繫到戰艦在翻修時,美軍花費了巨額更新了雷達設備,或許也能說明其雷達系統存在一定的缺陷,沒能做好及時的預警導致士兵竟然完全忽略了這麼一個大傢伙向自己衝來。

此外,美軍在太平洋海域頻繁地進行部署活動,讓美軍士兵顯得很是疲憊,面對突發情況力不從心。同時事故暴露了美國海軍面臨人才缺乏的問題,因為部署繁多,需要大量人手,很多美軍士兵還沒得充分的經驗便被指派執行繁重的任務,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沒有足夠的經驗去應對,就像這次事故中的新手指揮官。這一次的撞船事故,至少暴露了美國軍隊的這幾大弱點。(子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邊觀察 的精彩文章:

又一個超級工程在中國誕生,技術難度前所未有,但中國人做到了!
印度這回明顯是闖大禍,遭美航天局嚴重警告,危機國際空間站?

TAG:周邊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