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調整生活方式,個體化防癌體檢,降低患癌概率

調整生活方式,個體化防癌體檢,降低患癌概率

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數據顯示,我國年度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近日,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中,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九〇〇醫院腫瘤科主任陳曦主任醫師特別提醒,癌症是一種生活方式病,人們首先要遠離不良生活習慣,用生活「規矩」來減少「癌症概率」,有效開展「中國式抗癌」。

防癌,重在調整生活方式

近十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這與我國人群整體壽命的增長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有關,同時,社會大環境和家庭小環境的污染,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改變,導致患癌風險增高。

「我們沒有必要『談癌色變』,但每個人都應該從這些『死亡數據』中獲得教訓,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陳曦指出,外環境沒辦法控制,但是可以從「生活習慣、定期體檢」兩處著手:

一是在腫瘤尚未形成時,根據不同的體質、性別、年齡等因素,通過健康的飲食、生活、運動調節方式來預防,比如粗茶淡飯、葷素搭配,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酒精、含糖飲料。平時多清理「情緒垃圾」,工作有勞有逸,保持睡眠質量和愉悅心情。

調整生活方式,個體化防癌體檢,降低患癌概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二是定期進行個體化的防癌體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如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應定期做胸部CT檢查;胃癌高發人群則應重視電子胃鏡檢查。長期便秘或有腸道息肉的患者,應每年做一次電子腸鏡檢查。

抗癌,以生活質量為底線

針對有些癌症患者不惜代價尋求各種抗癌治療,勢將抗癌進行到底的心態,陳曦特別提醒,抗癌也要講「底線」。有些「高難度」手術或新技術如果濫用,往往出現「過度治療」、「瘤去人亡」,在提倡「帶瘤生存」的今天,更注重的是治療能讓患者活多久,活的生活質量好不好,以提高患者生活舒適度為底線。

調整生活方式,個體化防癌體檢,降低患癌概率

陳曦強調,切勿輕信某些虛假治癌廣告,不要盲目地把生命押在所謂的「神葯」、「神醫」或者「祖傳秘方」上。應大力倡導「家庭抗癌」、「群體防癌」、「規範治癌」等理念,使患者有經濟條件持續治療,長期「帶瘤生存」。

防治,精準醫療大顯身手

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將精準醫療的研究和發展列為重中之重。大數據時代的精準診療是腫瘤治療的必然趨勢,醫生能根據大數據分析,精準預測患者治療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及複發和轉移的風險。陳曦說,比如通過混合現實技術進行三維重現,將腫瘤患者病灶部位的全息投影成像,精準地以3D立體影像呈現出來,就好比給醫患打造了一雙「透視眼」,幫助制定出個性化的精準化的治療模式。

此外,由於遺傳學原因導致的染色體和基因異常,在同等刺激條件下,使得部分人群患某些腫瘤的概率大大增加。例如,擁有BRCA1和BRCA2這兩個基因突變的家族傾向於易高髮乳腺癌。因此,有某種癌症家族史的人,在40歲後最好進行精準防癌篩查,進行遺傳風險評估,通過抽血檢測來判斷是否攜帶癌症易感基因。

(吳志)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多地爆發麻疹疫情,預防該病及時接種疫苗是關鍵
健身需注重合理搭配飲食,低溫烹飪「健身餐」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