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提出建議,可破解王允的連環計,為何董卓卻棄而不用

此人提出建議,可破解王允的連環計,為何董卓卻棄而不用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回,發生在王允利用貂蟬離間董卓和呂布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李儒、董卓和貂蟬。原文如下:

(董)卓入後堂,喚貂蟬問曰:「汝何與呂布有染耶?」蟬泣曰:「妾在後園看花,呂布突至……正在生死之間,得太師來,救了性命。」董卓曰:「我今將汝賜與呂布,何如?」貂蟬大驚,哭曰:「妾身已事貴人,今忽欲下賜家奴,妾寧死不辱!」遂掣壁間寶劍欲自刎。卓慌奪劍擁抱曰:「吾戲汝!」貂蟬倒於卓懷,掩面大哭曰:「此必李儒之計也!儒與布交厚,故設此計;卻不顧惜太師體面與賤妾性命。妾當生噬其肉!」卓曰:「吾安忍舍汝耶?」蟬曰:「雖蒙太師憐愛,但恐此處不宜久居,必被呂布所害。」卓曰:「吾明日和你歸郿塢去,同受快樂,慎勿憂疑。」蟬方收淚拜謝。

次日,李儒入見曰:「今日良辰,可將貂蟬送與呂布。」卓曰:「布與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賜與。我只不究其罪。汝傳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師不可為婦人所惑。」卓變色曰:「汝之妻肯與呂布否?貂蟬之事,再勿多言;言則必斬!」李儒出,仰天嘆曰:「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司徒王允施展連環計,故意先承諾將貂蟬嫁給呂布,卻又把貂蟬獻給了董卓。此計成功離間了董卓與呂布。呂布心有不甘,趁著董卓上朝之際與貂蟬見面。兩人正在交談之際,董卓突然出現,呂布倉皇而逃。謀士李儒建議將貂蟬送給呂布,卻遭董卓斷然拒絕。此後便有了呂布與王允密謀誅殺董卓之事。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掩面大哭」, 意為捂著臉哭,比喻人遇到難過之事後傷心流淚。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三國志?三少帝紀》注引《漢晉春秋》中的「或掩面而泣,悲不自勝。」

與真實的歷史相對比,小說中的這段故事情節有真有假。首先,王允離間董卓與呂布是真,但利用貂蟬實施離間計是假,因為貂蟬這個人物並非漢末三國時期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元代雜劇中出現的藝術形象。王允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靠得並不是貂蟬,而是自己與呂布的特殊關係。對比《三國志?呂布傳》及《後漢書?王允傳》可以發現,王允和呂布的籍貫都是漢末的并州,王允便利用在這層「州里」關係拉攏呂布。

董卓與呂布之間關係出現裂痕,主要原因出在董卓的暴虐性格上。《三國志?呂布傳》載:「卓自以遇人無禮,恐人謀己,行止常以布自衛。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而呂布也很不地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一直想剷除董卓的王允乘虛而入,說服了呂布,最終剷除了奸賊董卓。

至於談到小說作者在這個故事情節中的設計,有一處非常有趣。例如提出將貂蟬送給呂布時,董卓表示贊同,但貂蟬三言兩語又令董卓改變了主意。於是便有了董卓再次見到李儒時的表態:「汝之妻肯與呂布否?貂蟬之事,再勿多言;言則必斬!」單單從這一個故事情節,就能看出董卓難以成就大事。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此人坐鎮邊陲長達七年,擊敗過五子良將,卻死於無名小輩之手
得知荊州丟失後,關羽為何不逃回益州,原來退路已被這個人切斷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