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禪:亡國之君的幸福生活,是韜晦還是沒腦子?

劉禪:亡國之君的幸福生活,是韜晦還是沒腦子?

全文共3449字 | 閱讀需7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樂不思蜀的劉禪。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朝代更替十分頻繁。歷史上有許多能力突出的開國之君,也有許多亡國之君。對於開國之君,他們思考的大多是要建立什麼樣的國家這種問題。而對於亡國之君,特別是被俘於新朝的亡國之君,他們大多思考的是要不要活下去,怎麼樣活下去。

而這其中,蜀漢後主劉禪大概是亡國之君中的一朵奇葩。

權臣輩出的劉禪時代

公元263年,當鄧艾父子率軍攻破綿竹時,蜀漢皇帝劉禪已經無心抵抗了。他不顧兒子北地王劉諶死諫,肉袒出降。

劉禪大概想也沒想就決定投降了

不得不說,作為亡國之君,劉禪的際遇其實很差。

一般繼承之主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然而劉禪小時候顛沛流離,還差點被父親摔死。終於安定下來,父親也稱帝了,幸福日子還沒過幾天,路都沒鋪好,父親就走了。劉備死後,在諸葛亮的手上,紈絝子弟劉禪走不過三招。好不容易權臣都死了,蜀國卻又撐不住了。

然而,劉禪的運氣似乎總是那麼好。

首先劉禪沒被摔死。然後,雖然資質特別差,但父皇劉備也沒得選,劉禪順利的繼承了皇位。第三,雖然諸葛亮在世時劉禪完全是個學生,政治軍事一點也插不上話。但是諸葛亮應該是歷史上最善良的權臣了,他既沒有當世架空皇帝,更沒有安排兒子世襲自己的權力。

但劉禪能力似乎太差了,導致諸葛亮雖然沒有安排世襲,但身後的蜀國還是權臣輩出。諸葛亮死後,劉禪得以親政,名臣蔣琬、費禕、董允先後掌權,然而軍權大部分掌握在姜維手中。文武分制,倒也相安無事,誰也沒有想起要怎麼樣這個皇帝。

好景不長。朝中,蔣琬、董允、費禕先後去世,只剩下陳祗、董厥這樣的庸臣撫政,中常侍黃皓開始嶄露頭角。軍事方面,姜維九伐中原,甚至於常駐沓中,與魏國西面大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反覆交手。

然而,這些對劉禪好像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有在有人欺負黃皓的時候,他才出來說說話。劉禪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著,雖然外面天天在打仗,但劉禪卻穩穩噹噹的做了41年的太平天子。

不要小瞧這個記錄。三國時期也不過維持短短數十年,劉禪創下了三國時期皇帝在位時間的最高紀錄。而且放眼中國封建時代兩千年,這個記錄也是可以排進前十的。

終於,263年,蜀國滅亡了。不知道投降後的劉禪還能不能延續他的幸福生活呢?

投降的沒死,受降的卻死了

或許還真有點懸,因為劉禪宣布投降後,蜀中的局勢一點也不好。

劉禪的詔書到達蜀中各地時,魏國攻蜀主力鍾會的大軍還被姜維死死地堵在劍閣。劉禪詔令姜維投降。不甘心的姜維雖然不得不投降了鍾會,卻給劉禪上了一道密書,說自己會說服鍾會反水,從中取利,再復蜀漢政權。

鐵血丹心的姜維

同時,魏國的攻蜀大將鄧艾、鍾會也不是省油的燈。鄧艾自恃功高,在蜀中以曹魏朝廷的名義自行封賞官吏,並上書說是效法先賢,並陳述蜀中、隴地的守御之策,還說了如何攻取吳國。不得不說,鄧艾是一名良將,見識過人。然而此事,他做的有些過分,如果碰上了劉秀、曹操這樣的惜才寬仁之君倒也罷了,偏偏鄧艾的主子是司馬昭。

鄧艾雖然過分,卻並無反心。然而,狡猾的鐘會豈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他立即上書司馬昭說鄧艾謀反。司馬昭此人本來猜忌心甚重,於是命令押解鄧艾父子進京。

公元264年正月,鍾會大軍到達成都。同時,鄧艾被押解進京。這樣,鍾會便堂而皇之的收編了鄧艾的部隊。鍾會此人並不是什麼善茬。在姜維的挑撥下,他獨攬蜀中大權後,召集將領,以太后密詔為由,號召大家反對司馬昭,然而眾將並不信服。同時,司馬昭又致書說親率大軍已到長安,賈充率軍已斷漢中的道路。於是,姜維力主鍾會殺死各將,割據蜀漢。當然,姜維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

鍾會有些猶豫。正在關鍵時刻,監軍衛瓘,帶領被胡烈說服的眾將反攻鍾會。亂軍之中,鍾會、姜維被殺。而後,衛瓘又使人追殺鄧艾,並向司馬昭報告。

這場混戰讓姜維、鄧艾、鍾會都死於此,蜀漢顯要很多也死於此

這還沒完,殺死鍾會後,平蜀大軍無人統領,混亂不堪。各種惡性事件,幾乎發生在天府之國的每一條街道。好幾天後,衛瓘才約束住這群驕兵悍將。混亂中,劉禪的太子劉睿被殺,妃子都被殺死好幾個。孫吳也趁機派陸抗領軍,意欲從江州攻入蜀漢內部,要不是羅憲,陸抗幾乎得手。

就是這樣的混亂場景,連受降的鄧艾、鍾會都先後死去,讓劉禪稍安勿躁,丹心復國的姜維也被亂軍殺死。而我們的劉禪同志好像空氣一樣,並無任何劉禪本人的相關記載。

看起來,要論明哲保身,劉禪同志是一流的。

是韜晦還是沒腦子

等到局勢穩定,劉禪舉家被押解進了洛陽。劉備和諸葛亮畢生想要光復中原,卻沒能踏進兩京一步。而現在,劉禪正邁著輕鬆的步伐行走在洛陽的大街上。

司馬昭以魏帝的名義封劉禪為安樂縣公,隨行的蜀臣,也都各有爵位。

司馬昭並沒有那麼寬容。然而,為了讓吳國心悅誠服的投降,司馬昭做足了戲,吳國最終沒有投降。但身在洛陽的劉禪,可是幸福的不得了。

司馬昭心胸並不寬廣,但對劉禪還是不錯的

那件著名的「樂不思蜀」的事件,大概發生在劉禪入魏後不久。在一次魏帝國的高級宴會上,晉王司馬昭與蜀國投降使團一起欣賞了一場美妙絕倫的蜀地歌舞。使團中人人垂淚,只有劉禪面有喜色。司馬昭看在眼裡,便問劉禪:頗思蜀否?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

郄正便對劉禪說,不能這樣回答。您要哭著回答說:先人宗廟都在蜀中,無日不思,這樣才會放我們君臣歸蜀。果然,下一次,司馬昭如是問,劉禪如是答。司馬昭說,怎麼像是郄正的言辭呢?劉禪馬上破涕為笑:你怎麼知道的呢?

這便是樂不思蜀的典故。有人說劉禪並不是無腦,只是在韜晦而已。是的,他有韜晦的基因。

大約60多年前,劉禪的父親劉備還在曹操帳下,劉備天天種菜,期待著一天脫離曹操。曹操邀請劉備喝酒,曹操喝高了,說,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自己!嚇得劉備筷子都掉在地上,以為曹操知道了他的韜晦之計。恰逢天上打了一個雷,劉備掩飾說,這個雷嚇死寶寶了!然後裝作沒事把筷子撿起來了。

這個故事被廣為流傳說劉備善於韜晦,後世也有裝瘋賣傻以為韜晦的戲精高手。然而像如今劉禪這樣的韜晦倒是少有。

此間樂,不思蜀

然而,分析蜀漢史料發現,劉禪的一生都在被人規勸。諸葛亮在時諄諄教導,比教兒子還教的詳細。後來的蔣琬、董允等人說什麼,劉禪就聽什麼。他們都死了,黃皓離得近,便是黃皓說什麼便聽什麼。大臣們不滿,要廢除黃皓,劉禪還在大臣們面前護著黃皓說,誰沒個親近的人呢?

這句話暴露了劉禪的特點,容易被親近的人左右。簡單來說就是耳根子軟,沒有主見。亡國之時,他再一次沒讓大家失望。因此,這樂不思蜀這事,韜晦說不上,符合劉禪一貫的行事特徵。

同樣,發生在另一位亡國之君孫皓身上的一件事也說明,劉禪應該是真的沒腦子,完全談不上韜晦。

南方亦設此座

公元280年,此時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已經建立晉國15年。在反覆的勸諫下,司馬炎決心並不堅決的出兵伐吳,沒想到吳國一戰而下,末帝孫皓被俘,受封歸命侯。

孫皓到洛陽後,發生了一段跟劉禪的經歷類似的對話。

晉武帝司馬炎指著孫皓的座位,對孫皓說,朕設此座久矣!

如果知道前輩劉禪韜晦的故事的話,孫皓應該夾著尾巴說話,然而孫皓的回答很讓晉武帝意外:吾在南方亦設此座!

吳末帝孫皓,別看這話說的有骨氣,實際上也是個昏庸的暴君

晉武帝一笑而過,並不怪罪。賈充想要為晉武帝挽回一些面子,對孫皓說,聽說你在南方挖人眼睛,剝人麵皮?

沒想到孫皓回答說,是啊,我確實如此,有些人為人臣子,卻想要謀殺君王。對付那些對君王不忠的人就要用這樣的刑罰!(賈充曾指使成濟殺死魏帝曹髦,孫皓以此時來諷刺賈充)

這一番搶白讓晉武帝君臣很沒面子,但是意外的是,孫皓並沒有受到什麼責罰。

如果說三國時代的君王是一個要靠韜晦才能生存的年代的話,孫皓不敢如此說話,晉武帝的座下也不會安然存在曹奐、曹芳、孫皓、劉禪四位亡國之君。更不論西晉的土地上還有一個國中之國,當年曹丕封給劉協世襲的山陽國。

因此,後三國時代,還是一個亡國之君的幸福時代,當時流行優待亡國君主。因為那時候建國還是要充分準備的。亡國之君既然對統治沒什麼影響,還能顯示新朝的寬宏大度收納前朝的士子人心,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其實為劉禪洗白的所謂韜晦應是無稽之談。那個時代,王朝更替,還沒有發展到如此厚黑的地步。而劉禪如果那麼能預知未來,也就不會亡國了。

劉備和諸葛亮費心費力一輩子攢下的家底,劉禪卻從沒放在心上

管他呢,劉禪其實可沒想那麼多。因為他已經在泰始七年(公元271年)無疾而終,享年65。在洛陽生活了8年,也沒見什麼迫害的記錄,可見劉禪的生活還是如往常般幸福。反正做皇帝之時也是優哉游哉,現在更是無所事事,天塌下來都有高個子頂著,在洛陽做個富貴家翁豈不更好?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睦南關、友誼關關名的由來
國家江鮮地理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