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鴉片戰爭後,給英軍艦隊開道的漢奸,實際上只是可憐人

鴉片戰爭後,給英軍艦隊開道的漢奸,實際上只是可憐人

事情發生在1858年,英國艦隊為了修改條約來到了中國,並準備一路從河道趕往天津去,但由於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具體該怎麼走,於是時常下來問路。而這時候就會遇上許多的農民,這些農民們對於英國人沒有一點點的仇視之情,反而對他們很熱情,在英國迷失了方向或者遭受困難的時候都會前去幫忙以換取一定的錢財和食物。

而時間到了1860年之後,英軍又一次來到中國,並且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帶來了大量的軍隊,由於上一次嘗到了農民的甜頭,於是這一次他們花錢僱傭了幾千個中國人。每個月只需要給這些人幾塊錢,每天給他們足夠的糧食,他們就會對政府進行抵抗。最後一些人甚至把政府的布防圖告訴了英軍,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英軍不費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很大的戰果。

如果按照漢奸的解釋來看,他們無疑出賣了自己和國家的利益,轉身投靠了敵人,並讓敵人更輕鬆容易的進入了我國境內。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農民們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漢奸,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確確實實符合漢奸的定義。但是,從當時的國情上來講,卻又不能說這些農民是漢奸,只能為這些農民的生活感到可悲。

在鴉片戰爭沒有爆發之前,這些農民們就已經沒有了穩定的生活,甚至是為了能夠穩定生活而發起了各種起義。當然,一些吃不飽的農民所發起的反抗自然沒有成功,但同時也讓這些農民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所以當他們在看到英國人在他們幫忙,給予了錢財和食物之後,內心深處湧起來想法,就是能夠永遠這樣生活下去。

所以他們才會為了每天三餐不愁、還有月薪拿的待遇去幫助英國人。其實這並不是這些人的本性,對於封建王朝下農民來講,能夠有一個穩定的生活就已經心滿意足了。但在當時那個時間段里,這些社會底層的人就連最基本的飽腹要求都不能滿足,更別說讓他們考慮到家國大義等事情了。

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之下,他們早就對清政府感到不滿了,只不過以往的起義全都失敗了,現在看到英國來對清政府發起進攻,說不定心裏面還感到非常開心。而且,他們這種為了一點點利益而反抗政府的人,不但不能證明他們是漢奸,反而會覺得他們很可憐。可以說,他們之所以會呈現出這樣一種狀態,完全是因為封建王朝專制主義所帶來的壓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在故宮當兵的日子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期大家都有槍,為何會選擇拼刺刀?在這方面雙方誰更厲害?
崇洋媚外的國民政府,讓美軍享有治外法權,可隨意侮辱中國婦女

TAG:我在故宮當兵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