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Meme:為了維權,Instagram 上的 meme 人也組了工會

Meme:為了維權,Instagram 上的 meme 人也組了工會

做表情包、創作病毒流行語和笑話等 meme 算是一份工作嗎?如果只是一種偶爾為之的創作,那可以算作是興趣。但如果是長期持續穩定地產出,那麼某種程度上已經算是一種職業,類似專業段子手。

若是算作職業,那麼就必須要有權益保障。而現在,據《大西洋月刊》說,Instagram 上的 meme 人正在組建一個工會,IG Meme Union ( ID 是 IG Meme Union Local 69-420)。

雖然這個組織還沒有得到美國國家勞動關係委員會的認可,但它已經開始承擔傳統工會的角色了。

作為一個 meme 人的組織,它的成立公告也顯得很 meme ,嚴肅中不失活潑,體現了「守望相助」的感覺。公告稱,組織成立的初衷是當 Instagram 對各位 meme 人的賬號做出了不公平的處理時,可以憑藉組織的力量一起維權。想要參加這個工會的 meme 人只需要在線填一張表格就可以了。

工會組委會代表保羅·普林多告訴《大西洋月刊》,他們認為他們製作的 meme 為 Instagram 帶來了人氣流量以及收入,但他們自己卻毫無工作保障。

對於創作者來說,平台就是一個幫助擴大影響力的傳播途徑,但同時也是一個不穩定的風險因素。因為它隨時就可能被封號、限流、屏蔽或者遭到侵權。個人的力量比較單薄,而專業的組織往往處理起來更有優勢。這便是這個公會成立的初衷。

據說這也和 Instagram 的投訴程序非常低效有關。被侵權的 meme 人通常只能填表,處理結果不盡如人意也很難上訴。這才使得有人覺得必須凝聚起一股更大的力量和這家巨頭協商。

meme 產業雖然越來越發達,頭部創作者也許能夠積累幾百萬的粉絲,但總的來說還是缺乏傳統行業的工作保護。

《大西洋月刊》說,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和其他社交平台都會通過廣告等方式將用戶創作的內容貨幣化,但用戶卻不會收到相應回報。

雖然 meme 人為互聯網帶去了歡聲笑語、引領了潮流文化,但現實處境中,他們的個人保障卻十分脆弱。

「Meme」/mi?m/),包袱表情包的意思。我們用它來記錄一些文化現象,有些事情光記錄下來就很有意思。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Cover:為什麼培養知情公民需要「慢新聞」?
#Topic:柏林成千上萬人走上街頭,抗議德國城市租金急劇上漲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