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奪命的5秒:別跟衝動的青春期孩子較勁,無論輸贏,代價都很大

奪命的5秒:別跟衝動的青春期孩子較勁,無論輸贏,代價都很大

01

4月17日晚10點,一位17歲的高中生當著媽媽的面,從上海盧浦大橋跳下,結束了鮮花般的生命。

留下那位無力回天的媽媽,跪在出事之處,捶地痛哭……

跳橋前,他在與媽媽爭吵。

據說是因為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遭批評後,媽媽開車接他回家,兩人在路上發生了爭執。

監控顯示,途徑盧浦大橋時,激動的媽媽將車停在路中,她下了車,並走到後排責罵孩子。

就在媽媽再次回到駕駛室的同時,男孩打開後車門,抹著眼淚從車上飛奔而出。

媽媽緊隨其後追出,她的手才剛觸及男孩腿部,男孩就已縱身翻躍橋欄而下。

這一幕發生得太突然,僅5秒,一條生命消失了,容不及任何的停留與反應。巨大的痛苦瞬間淹沒了這位可憐的媽媽……

奪命的5秒:別跟衝動的青春期孩子較勁,無論輸贏,代價都很大


02

是什麼令孩子如此決絕,不給自己和媽媽一點迴旋的機會?

不少人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打不得罵不得,批評不得,也說不得。一兩句重話就輕生,這樣的孩子即使現在不自殺,以後出了社會也難免出現類似的問題。

當我們這樣說的時候,其實也忽略了這一點:青春期,其實也是孩子人生的危險期。

衝動和冒險,是青春期的兩大特徵。孩子的殺人和自殺事件,大多數也都發生在這個時期。

那些所謂的因一句話或一件小事而導致的過激行為和悲劇,其實是日積月累的情緒心理問題的爆發和失控。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這就是說,很多孩子在兒童時期沒有處理好而留下的心理問題,會在這個時期爆發出來。

奪命的5秒:別跟衝動的青春期孩子較勁,無論輸贏,代價都很大


03

為什麼衝動和冒險會成為青春期的兩大重要特點?

原來,青春期的大腦發育正處於獨特的階段,它既不同於大齡兒童,也不同於成人,此時,各腦區的連接處於快速發育的狀態。

負責驅動情緒的大腦邊緣系統,從青春期的10-12歲開始,就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而負責控制衝動的前額葉皮層則要到20-25歲左右才會完全成熟。

兩者之間的不同步,導致了他們容易衝動、喜歡冒險、有時還很莫名其妙。情緒衝動和深思熟慮之間處於失衡的狀態。

青少年大腦的最顯著特徵,是通過調整腦區間的網路連接來適應環境變化,因而對環境有著很強的適應力,也就是說,具有強大的可塑性。

這種特殊的可塑性,其實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它有利於青少年在認知思維和適應社會化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但同時也容易催生危險行為和嚴重精神疾病。

據研究,50%的精神病症從14歲開始出現苗頭,75%在24歲首次發病。

奪命的5秒:別跟衝動的青春期孩子較勁,無論輸贏,代價都很大


04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兩個方面,其中40-50%來自於基因,50%-60%來自於成長環境。

這個成長環境因素,是指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

李玫瑾說,孩子青春期時出現的問題,都可以追溯到6歲前的童年成長環境問題。

孩子生命之初與母親的依戀連接太重要了。父母給予嬰兒每一個愛的照料和回應,都是在向他傳遞"你很重要,我會一直在身邊保護你"和"這個世界很友好,很安全"。

這給了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如果孩子在人格形成的6歲前沒能得到很好的照料,青春期的各種問題就無法解決了嗎?

當然不是,只是我們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來幫助他們平穩度過。青春期,是危險的叛逆期,更是最佳的塑造期。

奪命的5秒:別跟衝動的青春期孩子較勁,無論輸贏,代價都很大


05

別跟衝動的青春期孩子較勁,無論輸贏,代價都很大。

當孩子犯錯時,自己的內心就已經有挫折感了,這種感覺使他沮喪、情緒惡劣。我們的不理解和指責會讓他雪上加霜,容易導致憤怒和失控。

很多家長本能的第一反應,卻是感受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威脅和挑戰。所以就容易被激怒,然後試圖用更強勢的態度把孩子的"囂張氣焰"壓下去。

這種較勁的結果,往往是雙輸。

家長贏了,孩子會轉向自我攻擊;家長輸了,在孩子面前又失去了威信。

更何況,人的情緒一上來,就很容易主觀偏激喪失理性,不能客觀全面地考慮和處理問題。這樣只會讓衝突越來越激烈,甚至導致失控的悲劇發生。

奪命的5秒:別跟衝動的青春期孩子較勁,無論輸贏,代價都很大


06

我們要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呢?

家長要根據孩子在青春期的不同階段的特徵,來調整相處的方式。

一、青春期初始階段(10-12歲)

此時,家長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的角色進行轉變,從原來的權威中走下來,成為孩子可信賴的朋友。

首先,學會傾聽和尊重這個小大人的想法。

記得,溝通的重點是傳遞自己對孩子的理解和愛,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評判和指責。

這樣,孩子才會將家長納入自己的陣營中,對他們敞開心門,為接下來的人生解惑和指導打下基礎。否則,如果失去孩子的信任,接下來的教育就無從做起,變得十分困難。

其次,開始嘗試讓孩子為自己人生的各種決定做選擇。

重要的是,讓他學會在選擇前深思熟慮;選擇後,要承擔風險。

這樣,孩子的行為才會開始步入理性的通道,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也就減少了許多衝動的可能性,降低了青春期的危險性。

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學會了如何做決定,之後的青春期中,他的焦慮和煩惱就會減少許多。

奪命的5秒:別跟衝動的青春期孩子較勁,無論輸贏,代價都很大

二、青春期全面爆發(13-15歲)

這時期的孩子有一個主要特徵是:情緒劇烈,容易激動。

家長常常會感到孩子的情緒在"非常好"和"非常糟"兩極切換,暴躁和抑鬱也是這個階段的產物。

孩子的這些情緒,常常來自於在社交方面的壓力。

他們渴望得到同伴的認同,從而獲得歸屬感;同時,又因難以準確把控同伴的想法而苦惱,如果遭受同伴排擠或孤立,就會痛苦抓狂。

回到家裡,這種情緒就會轉化成莫名其妙的發脾氣。

我們要怎麼做?

首先,理解和接納。

當父母能給孩子無條件的理解和接納時,孩子在外面遇到困惑和逆境,首先想到的是父母,感到自己身後永遠有一個溫暖的港灣,內心就充滿了勇氣和力量。

他有了一個安全的情緒出口,就很容易度過危險期。

那些因學習壓力而輕生和因網貸而自殺等事例就會減少許多。

其次,幫孩子解惑。

感覺到孩子情緒後,我們可以積極和孩子進行平等溝通。


1、盡量在輕鬆隨意的氛圍中自然展開交談。

2、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說起,如果學習是孩子敏感話題,就不要提到它,別的都可以聊。

3、如果孩子主動談到學習上的事,應給予積極的回應和幫助。

4、注意多傾聽理解,少做評判。

5、如果孩子不願意透露具體情況,我們可以主動向孩子說說自己的經歷,當我們坦露了心聲,孩子也會向我們打開心結。

三、向成人期過渡(16-18歲)

這個階段孩子最大的特點是:冒險!

作為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走出去進行正常的探索,但對於冒險的行為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

給孩子足夠的愛和溫情,減少孩子衝動和冒險行為的最好方式。

溫暖有愛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在做冒險決定時,多一點牽掛,少一份衝動。

心理學家在觀察中發現,即使孩子與父母的關係15歲才開始變得親密,冒險行為也會大大低於那些與父母關係不好的孩子。

對孩子來說,青春期就是帶著自己童年時光里的那些美好,連接成深刻的養分印刻到心裡,去迎接屬於自己的人生。

對父母來說,青春期是修補之前育兒過程中的缺憾和漏洞的最後機會,爭取多印一些溫情與接納到孩子的心底,給他勇敢前進的力量。

因此,青春期不該是爭鋒相對期,而應是相互珍惜的親子時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