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注意了!你的微博或將入藏「國家數字記憶」

注意了!你的微博或將入藏「國家數字記憶」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

還在寫微博嗎?

你寫的,可不只是微博哦

就在今天

國圖攜手新浪聯合官宣

國圖互聯網信息戰略保存項目啟動

項目首家保存基地落戶新浪

新浪網新聞和公開微博

將納入基地保存

「啟動互聯網信息戰略保存項目,旨在著眼於國家信息安全與社會信息化建設的長遠發展,及時、有效地記錄時代文明發展的脈絡。」 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表示。

4月19日,國家圖書館互聯網信息戰略保存項目在北京啟動,首家互聯網信息戰略保存基地落戶新浪。

1

為數字記憶存檔

對許多離了手機不能活星人來說,互聯網的重要性無需贅述。作為人類文明和社會記憶的新載體,互聯網信息所留下的數字記憶有著重要價值。第43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網路新聞的網民使用率達81.4%,此外42%的網民通過微博等社交媒體獲取信息。

互聯網信息海量、迅捷,同時也易逝。

國家圖書館原常務副館長陳力是國內較早提出互聯網信息存檔重要性的學者之一。他曾撰文指出,根據權威機構統計,互聯網信息的平均壽命僅為44-75天,滅失原因主要有:網頁內容更新、網站內容重組、網站主辦方消失等。

在陳力看來,互聯網信息是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之一。為推動互聯網信息存檔,他曾向全國政協提交「關於重視和加強互聯網信息長期保存工作的建議」。事實上,國家圖書館作為國家總書庫,承擔著國家文獻信息戰略保存的重要職能,自2003年起開始有選擇地採集並長期保存互聯網信息資源。

2018年10月,新浪集團提出,將平台上的全部公開網頁、博客、微博數據捐贈給國家圖書館,供國家圖書館收藏和合理使用。

經過多次溝通交流,雙方達成共識。國家圖書館業務管理處副處長廖永霞表示,雙方將在國家法律框架內共建保存基地,以推動互聯網信息的採選、保存和服務工作。「這次合作是中國社交媒體與國家圖書館在數字資源保護和利用領域的首次合作」。

據介紹,設在新浪的首個國家圖書館互聯網信息戰略保存基地,以保存互聯網時代的國家記憶和數字文化遺產為宗旨,以公共需求和公益服務為導向,致力於將保存基地的數據資源納入國家文獻信息戰略保存體系。

2

國際上早有先例

早在2010年,Twitter向美國國會圖書館捐贈推文數據的消息就引起了業界的極大關注。美國國會圖書館與 Twitter當時發布的協議約定,Twitter將捐贈從 Twitter成立到協議日期的所有公開推文。

按照協議,美國國會圖書館可把在 Twitter上發布六個月後的任何內容提供給「真正的」研究人員。研究人員必須簽署禁止商業用途以及內容重新分配的「通知」。圖書館不得以易於下載的形式在其網站上提供大部分內容。

事實上,很多國家都在開展互聯網信息存檔工作。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部副研究館員敦文傑介紹,國際上已完成或正在推進的相關項目大約有100多個。

從影響力和成果來看,比較重要的有美國Internet Archive發起的Archive-It項目、大英圖書館和英國國家檔案館等發起的UKWAC項目、法國國家圖書館開展的BnF項目等。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在美國成立的非盈利機構Internet Archive在推動國際互聯網信息存檔起到了重要作用。該機構為互聯網信息存檔開發的採集和回放工具被業界廣泛採用,推動制定相關技術的國際標準。

3

探索數據深度挖掘

國家圖書館與新浪在互聯網信息保存方面的合作還只是一個開始。據介紹,在中國境內開展互聯網信息業務、並在相關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機構,均可申請成為國家圖書館互聯網信息戰略保存基地共建主體。

根據相關規定,在信息數據保存方面,國家圖書館互聯網信息戰略保存基地將採取社會化保存模式,共建過程中信息數據仍由共建主體保存和管理,共建主體需確保其提供的信息數據完整、有效、安全,並擁有合法所有權、知識產權或已獲得相應授權。

「採集和使用新浪微博相關數據,會事先徵得微博賬號所有者的授權。」廖永霞介紹。

新浪網有著龐大數據資源。據統計,截至2018年12月,新浪網累計發布新聞超過2.1億條,微博全站發布博文超過2000億條。針對體量如此大的數據資源,如何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是敦文傑和同事們在思考的問題。

敦文傑介紹,國家圖書館將根據基地保存規範、數據遴選機制和服務需要提供使用需求,適時將部分基地數據納入國家文獻信息戰略保存體系,並與共建主體聯合開展數據分析,服務於政策決策、學術研究等非商業用途。

「該管理方式可以避免因信息量不斷增加帶來的存儲壓力,也有利於實現國家圖書館的學術優勢和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優勢之間的協同效應。」敦文傑說道。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編輯:岳靚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靠什麼讀懂生命天書——我國基因測序產業上游發展的「困」與「惑」(上)
蘋果與高通終於「握手言和」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