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當日軍的鐵蹄踐踏疆土,學術的種子仍在重壓下悄然崛起,西南聯大文人學者的錚錚傲骨,感動著一代代中國人,她叫韓詠華,沒有林徽因、陸小曼那樣驚艷的美貌,也沒有張愛玲、蘇青那樣驚世的才情,可她嫁給了清華大學首任校長梅貽琦。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1902年,天津嚴氏學堂創辦女塾,這被《大公報》稱為"女學振興之起點",在裡面讀書的除了嚴氏女兒,便是嚴氏至交親族的女子,這年,梅貽琦14歲,韓詠華10歲,他們都是嚴氏學堂的學生。

當時的梅貽琦家境貧寒,父親還吸食鴉片,所以即便已到了長身體的時候,他依舊顯得分外清瘦,這讓他在同齡男生中顯得尤其打眼,真正引起韓詠華注意的,顯然不是他的清瘦身形,而是他的優秀,當時女塾與男塾並不在一處上課,他們各居院子的一側,中間的操場是輪流使用。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每每韓詠華推開窗子看向操場,總能看見一堆男生圍著梅貽琦,不用說,都是去討教功課的。韓詠華注意到,梅貽琦話不多,但只要他開始說話大家就都會認真仔細地傾聽,他年歲雖不大,但卻天生自帶一種沉穩大氣,於是乎,這個男孩便在小小的韓詠華心裡:留下了一縷光。

日久後,韓詠華便越發分外留意起梅貽琦來,她趴在窗欞看他,他偶爾在操場回看她,慢慢地,梅貽琦也開始分外留意起這個眼睛清亮的女孩來,一種特殊的異樣情愫,就這樣在他們彼此的心裡播撒下了種子。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半年後,嚴氏學堂更名為嚴氏女塾,自然,原來的男塾便遷往了南開區,梅貽琦與韓詠華從此分開了,只是,不再能相見的兩人,總能在某個瞬間回憶起當時的片段。

1909年,16歲的韓詠華從嚴氏幼師畢業,之後,她走上了工作崗位,成為了嚴氏幼稚園最年輕的教師,同一年,20歲的梅貽琦卻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以第六名的成績被錄取成為庚款留美生,成為中國首批赴美留學生47人中的一名,此時的她,一眼便能看到未來,而他,卻有著無法想像的新天地,這樣的兩人,似乎將不可能再有任何交集。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1915年,梅貽琦回國,留在清華學堂任教,此時的韓詠華,依舊是一名幼師,回國後的梅貽琦做了一件讓很多人瞠目結舌的事情:他以家庭經濟困難為由,毅然退了父母給他定的親事,梅貽琦此舉,無異於「斷後路」,那麼,到底是什麼力量讓他毅然斷了這條後路呢?對於這個謎題,梅貽琦的家人不明白,他的朋友也不明白,於是,世人便只當他真的是因為「經濟困難」而退婚吧。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幾年後,當梅貽琦家裡的經濟狀況有所緩解時,媒婆們便開始為他張羅起婚事來,但對於這些前來「提親」的媒婆,梅貽琦卻一概置之不理,這下周圍的人便開始瞧出異常了:他肯定有了心上人!

很快,梅貽琦的同事便「順藤摸到了瓜」,原來,這梅貽琦經常有事沒事地往某個人家跑,不用說,這裡的「某個人家」,正是昔日少年時同過校的韓詠華家。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某天,梅貽琦向韓詠華表白後,韓詠華竟低下頭答他:「我也是!」自此,兩人便正式開始了交往,民國初年,自由戀愛的呼聲雖很高,但真的要談婚論嫁,還是得有見證人,不久後,兩人請了一個「介紹人」,以韓詠華表哥請吃飯的名義開始走「正式程序」,1919年6月,梅貽琦與韓詠華正式結婚,這年,梅貽琦30歲,韓詠華26歲。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婚後一年,他們有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長女才一歲,次女還懷在腹中時,他取得了去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的機會,於是他赴美兩年,她獨自生產,撫育兩個孩子,等他獲得機械工程碩士回國的時候,他們搬入了清華園南院的家,之前,他們一直租住在別人家狹窄的後院里,離清華很遠,為了不遲到,他只能平時住在清華的單身宿舍里,周末回家,現在,他們終於可以團聚在一起了。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他很疼孩子,不過從不寵溺,比如,吃飯的時候,他會給孩子們一人一小盤葷素搭配的菜,每個人都必須吃完,他用這樣的方式教導孩子們不要挑食,孩子們不聽話的時候,他從不會生氣,而是和顏悅色重申道理,不過,不管他們如何哭鬧,他的要求不會改變。

她是學幼兒教育的,可是被淘氣的孩子惹急了,她會把他們關起來以示懲戒,對此他總是搖頭,說:「你忘了你是學什麼的?」他和她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結果在孩子們心裡,溫和的父親反而比嚴厲的母親更有威信。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他在婚後的第十年成為了清華留美學生處監督,他在任的時候,在華盛頓的學生可以隨時來監督處活動、休息,在外州的學生放寒暑假時也回這裡休假,甚至很多非清華的留學生也常來,他把監督處辦成了留學生之家。

又過了3年,1931年冬,他調任回國,成了清華校長,時年42歲,他的上任,是清華校史上永遠不能忽略的事件,他讓清華成為了理工教學和研究重鎮,並在中國近代的戰亂中保持了清華的安定和發展,讓它躋身於世界學術之林。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民國政府曾一再邀約他從政,而他一再婉謝,人們曾經誇過他治校有方,他臉上並沒有驕傲的喜色,就像許多年前他站在留美生公開榜前看自己的名字一樣,他只是淡淡說:「就是有一些成績,也是各系主任領導有方。」

1948年,梅貽琦赴台灣創辦新竹清華大學,當時,妻子韓詠華則留在美國紐約獨立生活,由於梅貽琦領的是台幣,且薪水微薄,所以遠不能維持夫人當時的生活開銷,韓詠華為了不讓丈夫擔心,竟在62歲高齡這年毅然外出打工,她先是在一家衣帽工廠做工,後轉一家首飾店賣貨,繼之經人介紹到一家醫院做護工,最後轉到一個盲童學校照料盲童,生活極其艱難。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1959年,清華校友閻振興從美國赴台,談及在美國的韓詠華時他熱淚盈眶地說:「我曾經探望過梅師母,生活太苦,必須跟梅先生說,設法給師母匯錢,或接她來台灣!」梅貽琦在得知消息後,雖雙眼含淚卻仍舊未給妻子寄錢,也沒有接妻子回台,是梅貽琦不想給妻子寄錢,不想和妻子團聚嗎?顯然不是!真相是:梅貽琦當時薪資微薄不說,竟連棲身之所都沒有。

當時的梅貽琦一直住在台北清華辦事處辦公室里,他一直在等,在等清華核反應堆建成,他打算等核反應堆建成後,就辭去「教育部長」之職,也只有如此,他才能安心接妻子回國定居,可還沒有等到核反應堆建成那天,梅貽琦就因過度勞累而一病不起了。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1960年6月11日,梅貽琦的情況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聞訊趕來的胡適、陳雪屏、錢思亮、查良釗、浦薛鳳等學界要人兼好友緊急商談,電請韓詠華由美赴台予以照拂,接到急電後的韓詠華呆住了,她從未想過,再與丈夫見面時,竟是以這樣的方式,她記得,他承諾過她,一定會留些日子給她,和她一起過「好日子」,這些他都忘了嗎?

手忙腳亂收拾行裝後,韓詠華便匆匆抵達台北與丈夫相見,心愛妻子的照顧下,梅貽琦的病情稍微有了好轉,但醫生強調:若不立即進行手術,他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而要進行手術,除了病人要有心理準備外,資金也是一個重大的問題,因梅貽琦家中無積蓄,清華學子便自發為其募捐數十萬,後梅貽琦看到募捐記錄,默然半晌,接著流淚不已,資金到位後,在妻子安慰和陪伴下,梅貽琦於7月28日施行了手術,自此,他的病情才稍有緩和。

她沒有陸小曼的美貌,也沒有蘇青的才情,卻惹得清華校長自斷後路

住院期間,梅貽琦一刻也未忘自己傾盡心血的原子爐事宜,只要身體稍好他便仍在病榻上批閱公事,12月,原子爐安裝完畢,布置慶典時,因梅不能下床出行,遂於1962年1月1日,安排梅貽琦在病榻上象徵性地按動原子爐啟運轉動的電鈕,這標誌著他最後歲月中的一段「大事因緣」已修成正果。

1962年5月19日,梅貽琦終於還是離開了他一生最摯愛的教育事業,也離開了他一生唯一的愛人韓詠華,讓世人深覺遺憾的是,直到生命最後一刻,素有「寡言君子」之稱的一代教育大家梅貽琦也未能留下隻言片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