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林楣:父親讓我整理解放日報四十年,原來是為了這四個字……

林楣:父親讓我整理解放日報四十年,原來是為了這四個字……

我蜷縮在沙發上,腳還夠不著地,兩腿蕩來蕩去,彷彿牆上的鐘擺。父親看我百無聊賴,說:「咱們來玩吧!」「好呀!」我歡天喜地一躍而下。玩啥呢?整理報紙!那一年我4歲。

小時候家裡經濟並不寬裕,父親從牙縫中擠出「閑錢」建設家庭文化。家庭成員各有一份報刊,父母訂閱了《解放日報》《新民晚報》,姐姐是《少年文藝》,我是《兒童時代》。報刊看完不會扔,要留存很久,反覆翻重複看。父親規定我們要保管好自己的報刊,一是習慣養成,二是成本最小化。訂份報紙不容易,要看個仔細吃個透啊!

我的《兒童時代》,一年總共12本,摞得整整齊齊。父親則不同,他的《解放日報》每天有,一個月下來厚厚一沓。在中學任校長的父親每日晚飯後讀報是他最享受的時光,他將報紙當文件、資料和書來讀。因太忙,他不會每日整理,一月一理,按照日期從小到大疊放,每放一張,還會將當時閱讀時紅筆打勾的文章剪下來,折好存於一個筆記本中。

今天,父親要我玩的遊戲就是幫他整理報紙。

小孩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了熱情。我,在飽滿的激情中上崗。坐在小凳子上,一張一張地翻,將雜亂的舊報紙按日期從大到小疊放,然後拿把小剪刀開始剪報,剪好再放,就是從小到大的順序。因為人小,不熟練,幹得慢,母親晚飯燒好,我才完成辛苦勞作。飯桌上眾人誇我能幹,一嘚瑟,難以下咽的青菜統統消滅,又得到了隆重的表揚!那一天,我還記得,是1979年,40年前。

從此,我便是《解放日報》整理員,只是樂趣再無。新鮮感消失,機械重複,隨之產生的惡果就是磨洋工。窗外小夥伴玩耍打鬧,嬉笑聲好似玻璃糖紙的窸窣聲清脆誘人,刺得我心癢心痛,甚至偷偷抹淚。就在我對這份「工作」厭惡至極時,父親又想出一個新的「好玩的」。

那是在我整理了三四次報紙後,父親從書架上拿出一瓶黑乎乎的墨汁和一支毛筆,連哄帶騙:「寫毛筆字可有勁了!」又是新鮮感讓我登上了小帆船,一去不復返。

從此,陪伴我童年的摯友就成了這兩位:《解放日報》和毛筆字。

父親監督我練字。

家裡不寬裕,宣紙是寫作品時用的,毛邊紙是平日練字時用的,不過,整理好的《解放日報》也被訂成本子,常常用作練字。練字時父親常會坐在旁邊,糾正結構與筆劃。偶爾,他發現我眼神迷離,心不在焉,於是就順著我的眼神探尋,發現我竟是在看報上的文章。那時我已認得蠻多字。父親趕緊出新招,將報紙倒著訂,字是反的,我再分神不得。

那會兒臨摹的是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帖,小夥伴則多是柳公權或趙孟頫的字帖。交書法作業時,我端詳,惟有我的字,畢恭畢正,像個大叔。實在不理解父親為何挑選這麼一本「木篤篤」的字帖,有了一點思想主見的我決定革新。從哪兒下手?

看見報紙訂成的練習本上有「解放日報」四字,不錯!這字真不錯!瀟洒有個性!開始臨摹!父親不在家的時候練!

曠日苦練,修得「形像」。這四字離了報紙,我也能寫得七分像。曾一度想寫上一副「解放日報」給父親看,以求褒獎,可是不敢,吃不准他老人家的心思。事情總有暴露之時。8歲那年參加一書法比賽,其中有一「日」字,怎麼也寫不好,脫不了毛體「解放日報」的影響,總是左傾10度。宣紙寫了一二十張,都因一個「日」字廢了整副作品。

父親納悶,這個「日」字方方正正,筆畫雖少,結構卻也非冷僻蹊蹺,怎麼就那麼難?看,再看!終於看出名堂。

父親定是壓住腹中怒火,未開責罵之口。他知若是責罵,我是一個字都寫不好了。最後只能調整書寫內容,避開「解放日報」四字,馬馬虎虎交了一副。

醫病要治本。父親與我耐心深談臨摹《多寶塔》的意義,旨在打下紮實的楷書基本功……為防止我再照貓畫虎,也因報紙練習本總是將衣袖與手掌擦得墨墨黑,報紙練習本被撤下書桌,陽春白雪的毛邊紙成了我忠實的小夥伴。

一直到我16歲,整整12年,我都在干這兩件事:整理《解放日報》,練書法。上了高中,學業緊張,父親總算「解放」了我,整理報紙他自己來,字還是我練,見縫插針地練。

我曾建議父親改訂報紙,覺得《解放日報》為黨報,面孔較板,少了點趣味。父親不予理睬。甚至後來家裡只留了一份報,那就是《解放日報》。父親威嚴,我們不敢多說,算了。

父親收藏的《解放日報》絲綢版紀念特刊。

1996年,我在《解放日報》黨政部實習。某日犯錯,回家彙報。父親問:「老師批評你了嗎?」我說:「沒有。」父親說:「該嚴肅批評!這麼重要的信息你卻遺漏,還把來信扔到垃圾桶里。若是時政要聞,你可闖大禍了……」

事情是,我撰寫一中學生拾金不昧的新聞,整體無恙,卻有一致命瑕疵——沒有中學生的名字。晚上,時任黨政部副主任董強看到拼版大樣,找來找去沒看到中學生的名字,他著急上火:這是新聞眼啊!然而一轉頭,瞥見窗外瓢潑大雨,牆上時鐘已是晚上10點,他阻止了正要打電話給我的同志,自己蹲下身,在垃圾桶里一張紙一張紙地翻、抻平,最終找到那封信,找到了那個名字。次日,老師讓我仔細比較刊登文章與原稿的不同。其他,他什麼也沒說。

我知道老師的用意,回家後將此事向父親彙報。父親一聲嘆息,說:「老師不批評比批評還嚴厲!你要記得!」

記得!之後亦從事編輯工作的我,認真對待每一封來信每一篇投稿,20年了,不曾改變。我想,這是老師想要我真正學到與做到的。

而父親一如往昔,訂閱、整理《解放日報》,同時還增加了一份工作,那就是為我剪報。他將自己認為寫作優秀,尤其是標題起得好的文章剪下來,讓我學習。

他這一剪,又是十多年!

直到智能手機出現!我大聲在聽力減弱的父親耳旁叫喚:「老爸,報紙都在手機里啦!你不要再剪報啦!我需要的資料可以直接下載,方便得很!別剪啦,老剪到手!」

父親「嗯嗯」地應著。這次居然很乖,真的不剪報了,後來也不整理報紙了。母親說他腰彎不下去,思想也不集中了,看完報紙會亂放。

《解放日報》依舊訂閱。每月月底回父母家看望他們時,我又成了《解放日報》整理員。整理完不作他用,當廢品賣了。於是,貼在父親的耳朵旁我又叫喚:「老爸,《解放日報》不要再訂了,也不要再整理了,又不剪報,浪費時間!」

父親這回聽得很清楚,一字一句回答我:「繼—續—訂!《解放日報》是份很嚴謹的報紙,要學習。報紙不想整理就算了,你們物歸原處、放置整齊的習慣已經養成了,可以了……」

一下子,鼻子酸酸的……40年啊,從未問過父親為何堅持不懈訂閱《解放日報》,不敢忤逆,以為尊重的只是父親內心深處的家長尊嚴,卻未讀懂他執念式的堅持卻是想給予我們「踏實、嚴謹」四個字。

側目,依舊挺拔的鼻樑骨像西部牛仔般英俊,而上方的雙目卻不再神采奕奕。禁不住輕輕抱住了82歲的老父親,人生第一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4月11日,68年前,志願軍戰士有了一個新名字——最可愛的人
福彩「碩鼠」受賄585萬元,還導致國家損失1.6億元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