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廣東話和官話差異很大,身為廣東人的張九齡是如何和皇帝溝通的?

廣東話和官話差異很大,身為廣東人的張九齡是如何和皇帝溝通的?

張九齡和皇帝是存在方言障礙的,畢竟一個在嶺南,一個在中原,相隔萬里,方言差距太大了,如果各講各的方言,那基本是雞同鴨講,誰也聽不明白。這種狀況並不鮮見,古人也有明確的解決方法,那就是規定通行全國的官話。官話的作用類似今天的普通話,就是讓全國的人能夠互相交流,當然由於傳播方式以及教育水平的限制,官話在職能行使上是遠遠不如普通話的,基本上只局限於上層階級和士大夫,而這些人,都是識字的。唐朝的官話規定的非常超脫,因為它是由隋朝初年一幫學者規定的,隋朝結束了西晉滅亡後近三百年的亂世,重新大一統,但南北分裂這麼久,官話差太遠了,應該重新規定。張九齡直系後裔,唐宋是客家的鼎盛時期,王公貴族多用客家話這一點已經歷史證時,而當時官方雅言是否是客家話還需要進一步考證,但以我們客家人銘記祖訓「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來講那個時候不會有普通話啦,粵語封閉於嶺南地區,只有客家話從秦到宋都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大有可能是用客家溝通,張氏子壽公九齡後裔多為客家人,據我所知族譜記載我們先祖即子壽公先祖好幾代就遷入嶺南了,我們族譜是客家字體所記載,在福建上杭張氏祠堂。

唐朝官方語言基本延續隋朝。首先李淵是隋文帝楊堅的外甥,也是楊廣的表哥,本就是一家親。後續的制度包括三省六部,科舉都是沿襲隋朝的。楊堅又是北周皇帝的外公,北周屬於鮮卑族宇文部落,鮮卑最早通過拓拔部落的孝文帝文化改革,最後定都洛陽。方言也就是那片的。長安洛陽自古就是中原古都,多年來沿襲秦的隴西話,所以說唐的官方語言應該已隴西為主帶有部分洛陽長安形成的混合語言。科舉制考試選調做官。唐隴西軍閥實力過大,基本沿襲貴族考試和平民考試兩種模式。唐太宗唐玄宗時期更是發展了科舉制,考試內容科目,文武考試。李世民有句話叫:天子才子盡歸我手。說的就是這個科舉制優越性。唐始於隴西集團,興於北周,與鮮卑通婚。有人也說胡唐,帶有少量胡人血統出生的李世民對於民族和語言態度比較開放包容。雖然跟突厥有幾戰,但是基本上已和為貴。平等對待,並沒有欺壓打壓開放態度,所以許多胡人來長安做生意,包括外族的有日本遣唐使,還有羅馬大秦人,波斯等人紛紛來唐。

秦始皇統一文字,車同軌,書同文,但是並沒有強令語調語音歸一,只是統治者把自己的語言作為官方語言。但仍有許多不開化或者不接受的地區保留自己獨特的語言。若轉載時註明或注意刪掉這句話。現代白話源於明清,成於民國。特別是五四運動之後的新文化運動,將官話逐步民話,口語話。等建國後簡體話文字更是將掃盲工作做到村鎮一層。讀書不再是上流人士專利,普及基礎教育並崇尚精英教育更利於國民富強。北方寒冷,人身高體格相比南方要打很大,口鼻喉嚨等也要略大於南方。所以說話時開口擴音語重。南方相比唱歌動聽,語音清甜,說話婉轉,更好聽。南方去北方上學,會點普通話基本無障礙。但是北方來南方打工求學,即使當地人說話很慢,因為音調的婉轉,即使一個字一個字說,北方還是很難聽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宜杉愛美麗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中唯一吃到了唐僧肉的幸運者,為何沒長生不老?來看看
王莽死後頭顱為什麼被歷代皇室收藏了三百年?原因太不可思議

TAG:宜杉愛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