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世界做出表率!」全球治理,中國是行動派

「為世界做出表率!」全球治理,中國是行動派

中外專家在研討會上聽取發言。 韓 磊攝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已成為引發全球思考的時代之問。

近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的「面向21世紀的區域與國別研究:世界經驗與中國範式」國際研討會上,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位中外國際問題專家齊聚一堂,直面時代之問。

「各國應該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年3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的講話,在與會的中外專家中引發廣泛熱議。接受本報專訪時,多位專家紛紛表示,全球治理問題需要世界共同攜手應對,期待中國發揮更大作用。

破解「四個赤字」迫在眉睫

「當今世界發展存在深層次問題,其中一些是因為缺乏足夠健全有效的治理機制。貧困不斷增加,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公民對各自的政府缺乏信任,即使是最發達的國家也不例外。此外,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斷增多,也為全球治理增加了難度。」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德拉迦納·米索維奇表示。

「總體而言,世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越來越明顯。」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秘書長高健認為,影響全球治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某些國家堅持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思維,導致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興起;二是南北地區間經濟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三是全球性疾病防疫、環境治理等非傳統領域的安全問題越發突出;四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

「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深刻研判世界大勢,分析一針見血,直擊全球治理問題要害。

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副院長、騰訊—北大國際關係學院「一帶一路」大數據創新實驗室負責人翟崑說,習近平主席關於全球治理赤字的論述,最早是和平、發展和治理三大赤字,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的講話中補充了「信任赤字」。這說明,中國在全球治理問題上的認識和行動更加全面。

「發展赤字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因為只有發展,才能確保人民的溫飽、教育、健康等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我們才有能力去解決和平、治理赤字。」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教授穆罕默德·阿爾·巴塔爾表示,解決四個「赤字」問題迫在眉睫,需要各國加強對話、匯聚力量、彙集資源、團結協作。

信任是國際關係最好的黏合劑

「信任是國際關係最好的黏合劑。」牛津大學全球與區域研究院副院長克里斯托弗·格里認為,信任、合作和貿易是解決全球治理問題的關鍵,三者可形成良性循環,助推全球經濟發展。

「信任是解決全球治理的首要條件,沒有信任就沒有合作。」翟崑分析,加強信任措施建設,為解決和平、發展和治理赤字奠定基礎,是中國在總結世界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為全球治理提出的見解和方案,具有普遍性、針對性和可行性。

「各國可以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領域擴大多邊主義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大都會自治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員何塞·埃爾南德斯·普拉多說。

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高級協調研究員哈尼·貝薩達表示,應該在南南合作框架下,注重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同時,應建立三角合作模式,即一個發達國家和兩個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保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享有公平發展的機會。

德拉迦納·米索維奇強調,必須對主要國際經濟合作機構進行改革,以便滿足更多新興經濟體或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需求。

何塞·埃爾南德斯·普拉多建議,面對挑戰,各國和各區域的領導人不應推崇「對抗」,更不應分裂國與國的關係,而是要加強團結合作。加強國際合作,經貿往來固然重要,人文交流更不容忽視。

高健認為,維護和平,追求公正,旗幟鮮明反對逆全球化浪潮,是解決全球治理問題的基本前提。除此之外,世界還應加強不同文明間的深層次對話交流,增進文明互鑒,促進民心相通。

翟崑認為,關於全球治理,各國主張和方案層出不窮,需要互相溝通、碰撞、理解、對接、融通,需要從最細緻的項目和活動做起。比如,各方可以在精準扶貧、社區和鄉村醫療、衛生飲用水、兒童教育等具體項目上展開雙邊和多邊合作。在此過程中,積累信任共識和信任資產,一步一個腳印地把全球治理之路走深走實。

「中國為世界做出了表率」

「從中國經驗中,我們學習到,扶貧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環節。」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戰略智庫負責人艾哈邁德·哈希米認為,和世界共享發展機遇,是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堅定態度。中國願意分享知識、技術和資金,幫助各國牽線搭橋,彌補裂痕。「我很認同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帶一路』倡議,富有中國智慧。」

「世界主要國家都提出了有關全球治理的主張和方案,『一帶一路』是中國為全球治理提出的國際合作倡議,正成為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翟崑表示,「一帶一路」是服務於全球治理的,中國在全球治理和世界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共倡者、共建者、共享者的角色。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會承擔照顧好人民的責任,也會得到人民的支持。中國為世界做出了表率,選擇將責任放在肩上。」菲律賓馬尼拉雅典耀大學前校長比恩文尼都·弗·內布拉認為,中國應得到世界的尊重。因為在中國共產黨執政下,中國一直在關注和幫助欠發達地區和國家的發展,為這些地區和國家帶來實惠和便利。

德拉迦納·米索維奇表示,在全球治理中,每個國家的作用都是獨特的。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第二大投資者,中國參與發起了許多良好的合作機制,試圖將次區域的地區和國家聯繫起來,為世界不同地區的許多國家提供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組織、博鰲亞洲論壇等。

何塞·埃爾南德斯·普拉多表示,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跨國貿易和自由貿易市場方面,對世界保持高度開放,並不斷釋放擴大對外開放的信號。

「中國是連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橋樑。」哈尼·貝薩達表示,中非合作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為南南合作樹立了典範。

「文化在21世紀扮演著重要角色。東西方多元文化的交融將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聖彼得堡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尼古拉·薩莫伊洛夫表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覆蓋亞歐大陸以及中西方各國的合作新倡議,相關國家除了政治和經濟領域開展合作外,也可以在文化等領域大有作為。(賈平凡 徐瑩瑩 胡智軒 趙雪彤)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4月20日 第 06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新時代新僑鄉 安逸保山入畫來
俄60名外交官因一張死鴨子照遭驅逐?俄向英國討說法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