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故事:康熙惹禍靈隱寺

故事:康熙惹禍靈隱寺

文/方長榮

故事:康熙惹禍靈隱寺

在美麗西湖的旁邊,有座規模宏大的廟宇,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佛教禪宗十大名剎之一,民間廣為流傳的瘋和尚「濟公」就是在這裡出家而列入仙班的。傳說《白蛇傳》中的法海和尚也曾經在此廟待過,後來同白娘子結仇,用法器將白娘子壓在附近的雷峰塔下。關於此廟的故事和民間傳說有很多,她就是有神廟之譽的「靈隱寺」,靈隱寺歷經滄桑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第一次到靈隱寺還是二十來歲的辰光,南京公司組織職工旅遊,曾帶著老婆還有剛二歲的兒子來過這裡。著名景點飛來峰、一線天和虎跑泉,還有《濟公借木》的古井都在靈隱寺附近,玩過上述景點之後本準備進廟拜佛,不知何因小兒哭鬧不止,無奈之下只能放棄,也就留下遺憾。一晃,已近三十年,最近偷閑再次來到西湖湖畔,欣賞過人間仙境,便直奔靈隱寺,以解當年憾事。

靈隱寺坐落于山凹處,四面為山,林高樹密,空氣新鮮、環境優雅,梵音和著節奏的鐘聲讓人聞之生敬。順著幽靜小道來到廟宇的大門口,宏偉氣勢令人肅靜,可大門上的匾額卻讓我是一頭霧水,明明是靈隱寺,但此匾上卻寫著《雲林禪寺》,何故如此不得其解。但無論咋的一廟不可能有二名,心中有惑:不見得是哪位名家一時寫錯吧?即便如此也已過千年竟然無人知曉?我是個喜歡刨根問底的主,自覺其中一定隱藏著什麼別巧。

故事:康熙惹禍靈隱寺

在寺廟前後尋找蛛絲馬跡以解其迷,結果令人失望。見大雄寶殿門邊坐著一個老和尚,正襟危坐在登記香客捐款,便上前捐了二百元套近乎,老和尚很高興且十分健談。他告訴我靈隱寺自有以來,就叫「靈隱寺」,差不多叫了近千把年,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有了這個名字,都是康熙皇帝惹的禍。老師傅的話讓我倍感吃驚,想不到《雲林禪寺》四個大字竟然出於康熙大帝之手,國內寺廟千萬座,是皇帝題名者還真沒聽說過,老和尚見我如饑似渴,便打開了話匣子。

那年,康熙皇帝下江南來到杭城,被西湖美景所陶醉,一連數天都在西湖的四周遊山玩水、吟詩題字。這天,又前呼後擁地來到靈隱寺,全寺和尚又驚又喜,剎那間鐘響鼓鳴,三百多個和尚披著嶄新的袈裟,頭頂檀香、手敲法器,嘴裡念著「南無阿彌陀佛」把他迎進廟裡。康熙里里外外轉了個遍,玩心大發,也不管什麼佛門凈地,竟吩咐左右在寺廟裡擺上酒宴。

故事:康熙惹禍靈隱寺

這下可熱鬧了,吹的、唱的、彈的、跳的把個廟裡搞得烏煙瘴氣,康熙邊喝酒邊吟詩自是開心十分,那當家和尚曉得皇帝喜歡到處題字,便想求字一幅以壯門面。他找到杭州知府,說想請皇帝題塊寺匾,知府當然高興啊!如果皇帝給靈隱寺題匾,整個杭城不也跟著沾光嗎!老和尚便走到康熙面前磕頭請求:「皇上啊,看在靈隱寺菩薩的面上,給小剎題塊匾額,也讓我們風光風光吧。」康熙本就好這口,當即命人擺好紙墨筆,抓起毛筆唰唰幾下,便寫成一個歪歪斜斜的「雨」字,由於酒已喝高,落筆太快,光這個「雨」字就佔了半張紙,那時的字都是繁體字,靈隱寺的「靈」字是雨下面還有三個「口」和一個「巫」字,這麼一隨心所欲就沒擺好尺寸,再怎麼寫也寫不下去了。

康熙頓時傻眼,這事給整的該有多丟臉,他一手握筆一手不停地摸著下巴,可就是一點辦法都想不出來。這些大臣們也是面面相視,干著急誰也不敢瞎說,就在這關鍵時候,有個大學士想出個辦法,他在自己手心上寫了繁體字「雲林」二字,筆劃少了很多,便裝作去磨墨,靠近康熙時攤開手掌。康熙一看,這兩個字可真是救命菩薩,要不然,我這個堂堂皇帝都不知道該怎麼下場,他精神一抖揮筆而就「雲林禪寺」四個大字。老和尚一看:不對呀,咱「靈隱寺」眨眼間咋就變成了「雲林禪寺」呢?

故事:康熙惹禍靈隱寺

老和尚他不知所究,忙給皇帝提醒:「皇上,我們寺廟叫靈隱寺,您是不是弄錯了?」誰知康熙把眼一翻:「這地方天上有雲,地下有林,叫雲林禪寺再妥不過了,誰說不對?」見他如此一說大家是大眼望小眼誰也不敢講個「不」字。皇帝是金口玉言,就這麼的靈隱寺就多了這個名字,一廟二名唯有杭州靈隱寺,原來這都是康熙皇帝惹的禍。

故事:康熙惹禍靈隱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詩歌:飲下一壺春愁
閃小說:不客處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