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霍金新書《十問:霍金沉思錄》Is there a God?上帝存在嗎?

霍金新書《十問:霍金沉思錄》Is there a God?上帝存在嗎?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後的著作《十問:霍金沉思錄》,這本書涉及他對科學與社會所面臨的大問題的思考,包括「人類是否會一直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可能不會)」「時間旅行是否可能?(仍無法排除可能性)」等;還有對諸如地球面臨的嚴重威脅、「超人」種群以及外太空是否存在智慧生命、人類是否應該去開拓太空殖民地等問題進行的*後預測,這些預測飽含了霍金對人類未來深深的憂思。

科學正在越來越多地回答曾經是宗教領域的問題。宗教是回答我們都問的問題的早期嘗試:為什麼我們在這裡,我們來自何方?很久以前,答案幾乎總是千篇一律:眾神創造萬物。世界是一個可怕的地方,所以即使像維京人一樣強硬的人也相信超自然的存在,由此來理解諸如閃電、風暴、日食、月食等自然現象。如今,科學提供了更好、更一致的答案,但人們總是依附宗教,因為它給予了安慰,而他們不信任或不理解科學。

幾年前,《泰晤士報》在頭版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是:「霍金說:上帝並未創造宇宙。」文章附有插圖。上帝的形象取自米開朗琪羅的一幅畫,顯得擁有雷霆萬鈞的威力。他們印了一張我顯得頗為自得的照片。他們讓我們看起來像是在進行一場決鬥。但我對上帝不抱怨恨。我不想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似乎我的研究是關於證明或反駁上帝的存在。我的研究是要找到理解圍繞我們四周的宇宙的合理框架。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認為像我一樣的殘疾人是生活在上帝的詛咒之下的。好吧,我想我可能使那裡的某位感到不高興,但我更願意認為,一切都可以由自然定律給予另一種解釋。如果你像我一樣相信科學,你就會相信存在永遠得遵守的一些定律。如果你願意,你可以說這些定律是上帝的傑作,但那更是對上帝的定義,而非對其存在的證明。大約公元前300年,一位名叫阿利斯塔克的哲學家被日食、月食迷住了,特別是月食。他很勇敢地質疑它們是否真的是由神造成的。阿利斯塔克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先驅。他小心翼翼地研究了天穹並獲得一個大膽的結論:他意識到月食其實是地球的陰影越過月球,而不是一個神聖的事件。這一發現使他心靈解放,他能夠弄清他的上空真正發生的事情,並繪製顯示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真實關係的圖。從那裡他得出了更為非凡的結論。他推斷出地球不像眾人以為的那樣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圍繞著太陽運行的。事實上,理解這種安排就解釋了所有的日食和月食。當月球在地球上投下陰影時,就會發生日食。當地球遮擋月球時,就會發生月食。但是阿利斯塔克又更進了一步。不像他同時代的人以為的那樣,他認為星星並非天穹上的縫隙漏下的一縷光,那些星星是其他的太陽,就像我們的太陽一樣,只不過離得非常遠。這是多麼令人驚嘆的發現啊!宇宙是一個受原理或定律制約的機器。這些定律是人類頭腦可以理解的。

我相信這些定律的發現是人類最大的成就,因為正是我們現在所稱的這些自然定律將告訴我們究竟是否需要一位神來解釋宇宙。自然定律描述了事物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實際運行方式。在網球比賽中,球總是準確到達自然定律預告的位置。此外還有許多其他定律也在起作用。它們控制著正在發生的一切,從在運動員肌肉中如何產生射擊的能量,到他們腳下的草的生長速度。但真正重要的是,這些物理定律以及定律之不可變是普適的。它們不僅適用於一個球的飛行,還適合於一個行星,以及宇宙中的其他一切的運動。與人類制定的法律不同,自然定律不能被打破。那就是為什麼它們如此強大,而從宗教角度看時,也是有爭議的。

如果你像我一樣接受自然定律是固定的,那麼很快就會接著問:上帝有什麼作用?這是科學和宗教之間矛盾的重要部分,雖然我的觀點作為頭條新聞亮出,但這實際上是一場古老的衝突。人們可以將上帝定義為自然定律的化身。然而,這並不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上帝。他們的意思是,上帝要像人一樣地存在,與之可有個人關係。當你仰望無比浩瀚的天穹,棲居宇宙中的人生是如此微不足道和偶然啊,這似乎極其難以置信。

我在非個人意義上使用「上帝」這個詞,正如愛因斯坦那樣,以之表述自然定律,所以知道了上帝的心靈正是了解了自然定律。我的預測是,到21世紀末,我們將會知道上帝的心靈。

現在剩下的一個領域,宗教可以有發言權的是宇宙的起源,但即使在這裡,科學也正在取得進展,應該很快就能提供關於宇宙如何開始的確切答案。我出版了一本書,詢問上帝是否創造了宇宙,引起了一些轟動。對科學家在宗教問題上居然說三道四,人們感到不快。我不想告訴任何人該相信什麼,但對我而言,問上帝是否存在是一個有效的科學問題。畢竟,很難想像一個比什麼或誰創生了並控制宇宙更重要或更基本的奧秘。

根據科學定律,我認為宇宙是自發地從無創生出來的。科學的基本假設是科學決定論。在給定某一時刻的宇宙的狀態後,科學定律就確定宇宙的演化。這些定律可由也可不由上帝頒布,但他不能干涉使之違反定律,否則它們就不算是定律。這就留給上帝選擇宇宙的初始狀態的自由,但即使在這裡似乎也可能存在定律。所以上帝也許根本就沒有自由。

不管宇宙的複雜性和多樣性,製造一個宇宙其實只需要三種成分。試想像我們可以在某種宇宙食譜中列出它們。那麼我們烹飪宇宙所需的三種成分是什麼?首先是物質——有質量的東西。物質就在我們身邊,腳下的地中和太空外面。灰塵、岩石、冰、液體。巨大的氣體雲、恆星的巨大螺旋,每個都包含數十億個太陽,向外延伸到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

你需要的第二種成分是能量。即使你從未思考過它,我們都知道能量是什麼。那是我們每天都遇到的東西。仰望太陽你可以在臉上感受到它:那是9 300萬英里(1英里=1.609千米)外的一個恆星產生的能量。能量滲透宇宙,它驅動使宇宙永遠充滿活力,並不斷變化的過程。

這樣我們有了物質,我們有了能量。為了建立宇宙,我們需要的第三種成分是空間。很多空間。你可以說宇宙有很多品質——可怕、美麗、暴烈。但有一個品質和它毫不相干,那就是狹窄。無論我們朝哪裡看,我們都看到空間,更多空間,更多更多的空間。空間向所有方向伸展。它足以使你頭暈。那麼所有的這一切,物質、能量和空間又是從何而來呢?直到20世紀我們才明白。

答案來自一個人的洞察力。此人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他的名字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遺憾的是,我從未見到他,因為他去世時我才13歲。愛因斯坦意識到某種極其非凡的東西:製造宇宙所需的兩種主要成分,質量和能量,基本上是一個東西,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說兩者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他著名的等式E=mc2隻是意味著質量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能量,反之亦然。所以我們現在可以說,宇宙並沒有三種成分,它僅有兩種成分:能量和空間。那麼,所有這些能量和空間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科學家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後找到了答案:空間和能量是在我們現在稱為大爆炸的事件中自發產生的。

在大爆炸的那一刻,整個宇宙出現,伴隨著空間。這一切都脹大,就像氣球被吹大一樣。那麼所有這些能量和空間從何而來?這充滿能量的整個宇宙,這極端廣袤的空間及其包容的萬物,如何無中生有?

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是上帝重新進入角色之處。正是上帝創造了能量和空間。大爆炸是創生的時刻。但科學講的是另一個故事。冒著陷入麻煩的風險,我想我們更能理解恐嚇維京人的自然現象。我們甚至可以超越愛因斯坦所發現的能量和物質的美麗對稱。我們可以利用自然定律來解決宇宙的起源本身,並發現是否上帝的存在是唯一的解釋。

我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英國長大,那是一個節衣縮食的時期。我們被告知你永遠不會無代價地得到任何東西。但現在,經過一生的研究,我認為實際上可以免費獲得整個宇宙。

宇宙大爆炸核心的巨大神秘之處在於,解釋不可思議的巨大的、擁有空間和能量的整個宇宙如何能無中生有。其秘密在於我們的宇宙最奇怪的一個事實。物理定律要求存在某種叫作「負能量」的東西。

為了幫助你理解這個奇怪的但很關鍵的概念,讓我借鑒一個簡單的比喻。想像一下,一個人想在平地上建造一座小山。那座山將代表宇宙。為了造這座小山,他在地上挖了一個洞並用土來堆他的山。當然他不只是在建一座小山,他還挖了一個洞,實際上是山的一個負版本。那個洞裡面的東西現在已經變成山丘,所以這一切都完美地平衡。這就是宇宙開端背後的原理。

大爆炸產生了大量的正能量,它同時也產生同樣多的負能量。通過這種方式,正的和負的加起來總是為零。這是自然的另一個定律。

那麼今天這些負能量在哪裡呢?它在我們宇宙食譜中的第三種成分中:它在空間中。這可能聽起來很奇怪,但根據引力和運動的自然定律——科學中最古老的那些定律——空間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負能量倉庫,足以確保一切加起來為零。

我得承認,除非你喜愛數學,這些很難掌握,但這是真的。數十億個星系的無盡網路,每個星系都由引力相互拉扯,就像一個巨大的存儲設備一樣運行。宇宙就像一個儲存負能量的巨大電池。事物的正面——我們今天看到的質量和能量——就像那座小山,相應的洞或事物的負面遍布整個太空。

那麼在我們尋找是否存在上帝的過程中,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如果宇宙疊加起來是無,那麼你就不需要上帝來創造它。宇宙是徹徹底底的「免費午餐」。

既然我們知道正的和負的加起來都是零,那麼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弄清楚——或者我敢說——是誰首先觸發了整個過程。是什麼能夠導致宇宙的自發出現?起初,這似乎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畢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東西不會憑空出現。你想喝咖啡時,你做不到只用手指點擊就可召喚來一杯咖啡。你必須用咖啡豆、水,也許還有一些牛奶和糖來製作它。但是進入這個咖啡杯,通過牛奶顆粒,一直到原子水平,一直到亞原子水平,你進入了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可以變戲法般地從無創生出某種東西。至少在短時間可能這樣。那是因為,在這個尺度上,粒子譬如質子的行為符合量子力學的自然定律。他們真的可以隨機出現,持續一段時間,然後再次消失,重新出現在別的地方。

因為我們知道宇宙本身一度非常小——也許比質子還小。這意味著某種非常了不起的東西。它意味著宇宙本身,儘管令人難以置信地廣闊而複雜,在不違反已知的自然定律的情況下,可以就這樣突然出現。從那一刻開始,隨著空間本身的膨脹,數量巨大的能量被釋放出來,而空間正是一個存放平衡賬簿所需的全部負能量的地方。當然再次引出一個關鍵問題:上帝創造了允許發生大爆炸的量子定律嗎?簡而言之,我們需要一位上帝預先設置以使大爆炸可以爆炸嗎?我不想冒犯任何有信仰的人,但我認為科學有比神聖的造物主更令人信服的解釋。

我們的日常經驗讓我們認為,發生的一切必須由某些發生在較早時期的事情引起,所以自然認為一定是某種事物——也許是上帝——導致了宇宙的產生。但是,當我們將宇宙作為一個整體來談論時,就未必如此了。讓我來解釋一下。想像一條河沿著山邊流下。那麼是什麼造成了河流?嗯,也許是早先在山上降下的雨。但是,那又是什麼導致降雨?一個很好的答案就是太陽,它照在海洋上,將水蒸氣升空,形成雲層。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太陽照耀?嗯,如果我們看到太陽的內部,我們就會看到稱為聚變的過程,其中氫原子連接形成氦,在此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到現在為止一切都挺好。但是氫從哪裡來?答:大爆炸。但這裡至關重要。自然本身的定律告訴我們,宇宙不僅像質子,不需任何輔助就突然湧現,宇宙還不需要任何能量,而且大爆炸由無產生是可能的,就是無。

對此進行解釋的依據是回到愛因斯坦的理論,以及他對宇宙中的空間和時間如何在根本上交織在一起的見解。大爆炸瞬間發生了一件對時間非常關鍵的事情,時間本身開始了。

要理解這個令人費解的思想,可以考慮在太空飄浮的黑洞。一個典型的黑洞是一顆質量大到向自身坍縮了的恆星。它的質量如此大,即使光也不能逃脫它的引力,這就是為什麼它幾乎完全是黑的。它的引力如此強大,它不僅會彎曲光線,還會扭曲時間。要想知道這是如何進行的,想像一台時鐘正被吸入進去。隨著時鐘越來越接近黑洞,它開始變得越來越慢。時間本身開始減速。現在想像一台進入黑洞的時鐘——嗯,當然假設它可以承受極端的引力——它實際上停止了。它之所以停止,不是因為它被毀壞了,而是因為在黑洞內部時間本身並不存在。而這正是宇宙開始時發生的事情。

在過去的一百年里,在對宇宙的理解方面,我們取得了驚人的進步。現在我們知道制約所有事物的定律,除了最極端條件之外,例如宇宙的起源或黑洞。我相信,時間在宇宙開始時所扮演的角色是消除對大設計師的需求,時間是揭示宇宙如何創生自己的最終關鍵。

當我們在時間中回到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宇宙變得越來越小,直到它最終達到這樣的程度,即整個宇宙是一個如此小的空間,它實際上是一個無限小的、無窮密集的黑洞。就像在太空中飄浮的現代黑洞一樣,自然規律確定了一些非常特別的東西。它們告訴我們,在這裡時間本身也必然停止。因為在大爆炸之前沒有時間,所以你不可能到達大爆炸之前的時刻。我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沒有原因的東西,因為沒有時間讓一個原因存在其中。對我而言,這意味著沒有造物主的可能性,因為沒有時間讓造物主存在其中。

人們想要得到大問題,比如為什麼我們在這兒的答案。他們估計答案不會簡單,所以他們準備好要努力理解。當人們問是否是一位上帝創造了宇宙,我告訴他們那個問題本身毫無意義。大爆炸之前不存在時間,所以沒有時間讓上帝在其中創造宇宙。它就像詢問到地球邊緣的方向一樣——地球表面是一個沒有邊緣的球面,所以尋找其邊緣是徒勞的。

我有信仰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相信我們想要相信的,而我認為最簡單的解釋是不存在上帝。沒有誰創造宇宙,也沒有誰指引我們的命運。這讓我徹底醒悟:可能沒有天堂也沒有來世。我認為相信來世只是痴心妄想。它沒有可靠的證據,它和我們在科學中所知道的一切相悖。我認為當我們死的時候,我們會回到塵埃。不過在某種意義上我們還繼續活著,在我們的影響中,在我們傳給了孩子的基因中。我們擁有這一生,得以欣賞宇宙的宏偉設計,為此我極度感恩。

上帝的存在和你對宇宙開端和終結的理解如何相協調?

如果上帝存在並且你有機會見到他,

你會問他什麼?

「問題該是,『宇宙開始的方式是由上帝出於我們不理解的原因選擇的,還是由科學定律決定的?』我相信第二個。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將科學定律稱為『上帝』,但它不會是你會遇到的並向他提問題的人格化的上帝。不過,如果存在這樣的一位上帝,我想問他對任何像在11維中的M理論那樣複雜的東西如何作想。」

(本文摘自《《十問:霍金沉思錄》》,本書各大書店有售)

作者簡介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霍金是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學教授,獲得了包括總統自由勳章在內的眾多獎項和榮譽。著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黑洞不是黑的》等書,2018年3月14日,霍金去世,長眠於西敏寺大教堂,與牛頓和達爾文為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在樂讀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
《道德經》第四章 道沖 似萬物之宗

TAG:自在樂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