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音遇全網下架:「以遊戲做社交」的機會與隱憂

音遇全網下架:「以遊戲做社交」的機會與隱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唆麻

頭條的另一款明星產品,音遇,昨天全網下架。

但奇怪的是,一個日活百萬級的產品被下架,幾乎找不到任何媒體新聞報道。

但我們還能在社交媒體上看出一些端倪。

4 月 18 深夜,關於音樂社交App 音遇「犯事」的消息,開始在社交平台大面積傳播,自稱「音遇吐槽牆」的爆料者言之鑿鑿:

「音遇因為某些涉黃視頻和軟體內大面積不法分子的廣告,所以全網下架。」

「現各大應用商店已下架,音遇涼涼,利用音遇達人和網紅,包括之前的S級用戶事件,音遇已經賺夠錢了所有跑了?!」

我們第一時間在各大社交應用市場進行了驗證,包括最大的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以及三星/華為/OPPO/vivo 等自帶應用商店,都已經無法搜索到音遇,其中 OPPO 應用商店則顯示:

「該應用內部優化中,暫不提供下載」。

全網下架已經成為事實,目前下載渠道僅剩音遇官網,但也只提供適用於 Android 手機的 apk 安裝包下載:

為了驗證音遇是否真的在「內部優化中」,我們用一部安裝好音遇的手機測試了一下:

顯然,音遇依然能正常使用,並沒有大到需要下架才能解決的問題。

在此之前,音遇一直發展極快。去年 11 月走紅, 12 月 25 日便宣布完成由紅杉資本和高榕資本共同領投的數千萬美元童子,投後估值超過 2 億美元。

據 QuestMobile數據,截至 12 月音遇 dau 已超 85 萬;更有第三方數據顯示其 DAU 峰值已超 140 萬。

從各種跡象來看,音遇正處於上升期,賠錢跑路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音遇到底犯了什麼事?


音遇為何下架

事實上,下架對於音遇,以及此類 App 而言已經不是頭一遭。

今年 2 月,音遇與脈脈、Hello語音、一罐、微光等語音社交類 App 都遭到了 App Store 下架處理;今年 1 月,包括西瓜視頻在內的 433 款 App 也都遭到下架。據業內人士分析,App Store 下架往往與在內購不合規,隱藏第三方支付有關。

音遇的這次下架顯得更為蹊蹺。

上幾次下架事件,實際上是蘋果的單方面行為,Android 用戶不受影響,甚至也只是下架了新用戶下載,對於老用戶而言,依然能在「已購項目」中的「不在此iPhone上」找到並進行安裝。

不過,這次看上去事情就複雜了:

比如,在其他社交平台常見的「賣片」,在音遇中也能見到。往往是機器人操作,以評論吸引關注,再導流到微信的方式推廣;

不少音遇的用戶都表示因為因為「賣片」的用戶太多而影響到用戶體驗,數量甚至高達一場遇到兩三個的(共六人);

除了在評論區賣片,還有部分音遇見用戶反饋,有的領唱會在每首歌前故意「嬌喘」,並稱之為「為了漲粉這麼拚命」。

音遇官方發布的《凈化遊戲環境公告》中的 3、4 兩點,也從側面佐證了這一現象的存在:

3.禁止刻意模仿各種帶有性挑逗的聲音;

4.禁止刻意發表低俗涉黃音視頻,引導場內低俗互動;

直到發稿前,音遇在全網下架並沒有引起大面積討論。官方微博也只是表示:

由於系統維護,近期無法修改相冊、頭像。其他功能不受影響。


音遇到底怎麼玩的

繼續跟進音遇全網下架事態發展錢,有必要了解一下音遇到底是怎麼玩的。

音遇最初上線於去年 9 月,開發方為北京有三逗科技有限公司,核心成員為頭條系創業者。三逗科技還曾開發「專為手游打造」的輸入法「66鍵盤」。

經歷兩個月的冷啟動後,此前日活不足 1 萬的音遇,於 11 月開始走紅。從去年 12 月 20 日起的很長一段時間,霸佔著 App Store 的社交榜第一,直接威脅到了競品全民K歌。

發布初期,音遇的核心功能其實只有兩個,即「勁歌搶唱」和「熱歌接唱」:

「勁歌搶唱」,重點在於搶。系統會隨機抽出一首歌,給出上半段領唱。倒數三秒結束後,房間中的玩家點擊「搶」按鈕爭奪接唱機會。

「熱歌接唱」,重點自然是接。系統按順序為玩家匹配歌曲,給出上半段領唱,指定玩家可以選擇「會」或「不會」。選「不會」後,則由剩餘玩家搶唱。

兩種模式下,判斷接唱是否成功的依據,都是由音遇的 AI 識別完成。每一局玩家六人,可以選擇隨機匹配,或是自建房間邀請好友。

簡而言之,音遇其實是將 KTV 搬到了線上,但僅此而已的話,音遇提供的遊戲體驗並不算新奇,和全民K歌相比也並沒有拉出差距。

直到去年 11 月,音遇引入了「領唱」機制,才算正式出道,開啟起被稱為「抖遇」的道路。

在「領唱」模塊中,整個產品的形態其實更像是一款短視頻產品。在「勁歌搶唱」和「熱歌接唱」中,互相還只是以聲音交流。

領唱時,用戶可以演唱發布(支持視頻)自己最拿手的曲目提升人氣。得票最高的玩家,將成為此段歌曲的「御用」領唱。也就是成為「勁歌搶唱」和「熱歌接唱」環節的「上半段」。

簡而言之,音遇直接內置了一個抖音,還是不能對口型的那種

在此之前,音遇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充值打上。但可以看出。在「領唱」推出後,音遇已經有了明顯的演算法分發也只,具備了打造紅人、形成變現能力的基礎。

也正是「領唱」在去年 11 月的推出,音遇才逐漸開始了用戶規模的暴漲。


音遇的機會與隱憂

搶唱、接唱、領唱、戰隊賽……音遇的野心不言而喻——社交。

寒冬之下,一級市場全面收縮。但社交賽道卻保持了難得的樂觀。除了上線三個月拿到了數千萬美元投資的音遇以外,去年下半年就有不少於七款產品說服了投資人打開錢包。

其中已經在年輕人中積累起影響力的包括:

1 月宣布數千萬美元 B 輪的 Soul,以隨機匹配、隨機聽語音作為賣點;

9 月宣布數百萬天使輪的 Soda,主打小眾興趣愛好社交;

10 月宣布 1000 萬美元 A 輪的 Echo瞬間,主打以樹洞的方式記錄生活;

11 月宣布數百萬美元天使輪的唔哩星球,以「和陌生人處3小時CP」為賣點

千禧一代、Z世代在互聯網用戶中比重逐漸增加,代際更替自然誕生出不同的社交需求。但以當下社交產品格局而言,大部分已經是「古董級」產品。

QQ、微信不說了,基本上已經成為「通訊錄」,承載了大部分人從小學到成為社會人的所有社會關係。看似「年輕」的陌陌也已經誕生八年之久,產品形態亦難以滿足新一代需求。

你看,當年人們「剛需」更盛,微信搖一搖、陌陌成為了最早的橋樑。時代變遷,微信幹掉了搖一搖,陌陌則轉型做了直播。

可以看出的是,這一批寒冬中出生的社交產品,都存在著一種共性:以遊戲做社交。

原因不難解釋。社交賽道不乏挑戰者,今年 1 月更是上演了一場「三英戰呂布」,但一直沒能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咱們加個微信吧?」

所以我們看到,這一屆社交產品,基本拋棄了「單刀直入」的邏輯,而是試圖通過遊戲達成社交關係,借遊戲內容與模式的不斷更新,保持更高的留存。不至於最終淪為微信導流工具。

不過,回到音遇,卻也充滿了隱憂。

首先是上文提到的監管問題。實時社交,自然涉及到審核效率的問題。但語音,尤其是音遇這類基於音樂形態,現階段的技術幾乎無法做到文字社交產品中,類似「關鍵詞屏蔽」這樣的精準度,這意味著「模仿各種帶有性挑逗的聲音」可能成為老大難問題。

其次,與抖音主打「圍觀」不同,音遇主打「生產」。用戶幾乎無法作為純消費者留存。這意味著,音遇需要不斷豐富曲庫,才能保持用戶持續獲得新鮮感。至少,目前在音遇官方,投訴最多的問題都來自曲庫。

只不過,當問題回到版權,事情就變得複雜了起來。且不說自家兄弟抖音最近正因為版權問題焦頭爛額,騰訊自家的全民K歌已經幾乎在版權完成制霸。

網易雲和QQ音樂的仗還沒打完,下一個會是音遇和全民K歌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影視公司都是如何轉型過冬的?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