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苦命詩人為朋友贈詩,感嘆無人引薦,不久他憑藉本事考中狀元

苦命詩人為朋友贈詩,感嘆無人引薦,不久他憑藉本事考中狀元

苦命詩人為朋友贈詩,感嘆無人引薦,不久他憑藉本事考中狀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唐朝,詩歌文化達到巔峰時期,此時的詩人如同井噴般爆發,誕生了無數名篇。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李白、杜甫,緊隨其後的是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王維等人。其實,還有許多詩人因為天不假命,中道崩殂,不然他們的成就有可能與之比肩。李賀是其中一位,可惜年僅26歲就去世了,還有一位叫做崔曙的詩人,同樣如此。

崔曙出生在一個極為貧寒的家庭,禍不單行,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雙親便已亡故,他變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在那個時代,能夠生存下來,對於崔曙來說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然而,他卻獨自遠遊,尋師問道,刻苦鑽研學問,以求能夠在仕途有所成就。

苦命詩人為朋友贈詩,感嘆無人引薦,不久他憑藉本事考中狀元

在唐朝,科舉制度已經正式建立起來,但並不完善。在當時,考生的姓名、字跡都沒有採用糊名謄錄製度進行保密。因此,很多人在考試和放榜前,都通過疏通關係,找到能夠主宰生殺予奪大權的人,取得他們的幫助。連王維都曾經走過此路,並不稀奇,當時來看也是風氣。

只不過,這就苦了毫無根基,兩手空空的崔曙。作為最底層的草根,他能依靠什麼去疏通關係?因此,幾次考試下來都是鎩羽而歸。在報國無門時,他將自己的感慨寫在《送薛據之宋州》之中:


無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

客處不堪別,異鄉應共愁。

我生早孤賤,淪落居此州。

風土至今憶,山河皆昔游。

一從文章事,兩京春復秋。

君去問相識,幾人今白頭。

苦命詩人為朋友贈詩,感嘆無人引薦,不久他憑藉本事考中狀元

這首詩,其實是給朋友薛據的送別詩。崔曙大加感嘆:沒有能引薦的人,只能拜拜地走了許多彎路,如果能給我機會,我也能夠順風而行。我們共同在他鄉做客,不堪分別之苦,其實更應該共同度過這段惆悵地時光。我很早就是孤兒,又是低賤之人,飄零淪落至此。風土人情已經成為我的記憶,我們也曾遊歷過這裡地山河。為了這文章之事,在兩京虛度了多少春秋。您去問問那些同道之人,有多少沒有為此而白頭!

這首詩與其說是送別,還不如是對人生境遇的抱怨。按理來說,這類詩很少能夠流傳下來,畢竟古人選詩,也會講究正能量的。然而,它卻以卓越的寫作技巧和讓人感同身受的場景描寫得以流傳千古。

苦命詩人為朋友贈詩,感嘆無人引薦,不久他憑藉本事考中狀元

這首詩是送給薛據的,薛據與崔曙又完全不同。他雖然同是科舉考試的失意者,然而出生於望族世家,為人豪邁大方。他寫了一首《懷哉行》寬慰崔曙,最後一句「夫君何不遇,為泣黃金台」就是勉勵崔曙不要放棄,遲早能夠找到自己的燕昭王。

薛據後來考中了進士,而且是兄弟七人接二連三考中,榮耀至極。崔曙也不遑多讓,他在開元二十六年,先是在進士科考試力拔頭籌,隨後又在殿試之中,以一首《奉試明堂火珠》打動了唐玄宗,直接被點為狀元。當然這首詩還有隱藏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小珏往期的文章。

苦命詩人為朋友贈詩,感嘆無人引薦,不久他憑藉本事考中狀元

作為一個無權無勢的苦命詩人,竟然能夠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豪取狀元,實在是一個不可想像的事情。然而,就在他考上狀元的第二年,他就因病在河內尉的任上去世。

我們現在去看崔曙的作品,雖然只有聊聊十多篇,但篇都別有情調。考慮到他無人教、無錢學,卻能夠書寫如此的詩歌,已經完全是靠天賦吃飯了。如果不是在最光彩的盛年去世,還不知道他將在政治上和文學上做出多大的成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默默無聞,隨手題寫在牆壁上的詩,卻成為千古絕唱,人人必讀
皇后為了丈夫哭瞎了眼,卻不能合葬,470名大臣為她聯名請願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