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14年老照片:過河方式很特別 圖四牛車已絕跡

1914年老照片:過河方式很特別 圖四牛車已絕跡

滿載木材而歸的農民。這組老照片記錄了1914年山西的社會面貌,由美國人克拉普(Frederick G. Clapp)拍攝。克拉普是地質工作者,途經山西前往陝北勘探石油資源。當年袁世凱政府與美國簽訂了《中美合辦油礦條約》,授予美方60年的石油開採權。

克拉普經過的一座村莊。這些老照片記錄了一些山西很獨特、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像用木架抬人過河、車輪低矮的牛車、依黃土丘而建的窯洞等等,都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尤其是前兩者,現在應該已經絕跡,只能在歷史影像里看看了。

苦工用木架抬人過汾河。小編數了一下,大概20個苦力,用4根原木,抬著3個人及其行李。大概這一河段水淺,船隻無法划行,而過客又不願涉水,當地人就發明了這種既簡易又快捷的過河方式。

農民與他的牛車。這種牛車車輪和車廂都很小,適宜在泥濘的道路上行走。

依黃土丘而建的窯洞。窯洞是山西傳統民居之一,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陽,背靠山,面朝開闊地帶,少有樹木遮擋,十分適宜居住生活。一院窯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

載貨的騾子經過一座村莊。從這些照片記錄的村莊面貌和人們的衣著來看,百姓的生活非常貧困落後,主要還是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經濟,延續著前清的狀態。在面臨天災人禍的時候,他們會立即陷入缺衣少食的困境。

人們聚集在戲台前。當時軍閥閻錫山控制著山西(先任都督,後改為督軍)。1912年以後,閻錫山積極向袁世凱靠攏,協助其瓦解國民黨力量。甚至在袁世凱準備稱帝的時候,他提供經費二萬元銀幣,還打電報勸進,認為「以中國之情決不宜沿用共和制度」。

清朝戰時堆砌的堡壘。我們知道,閻錫山曾將山西建設成「模範省」,但在袁世凱時代,他在施政方面乏善可陳,他只是一個爭權奪利的地方軍閥。等到1917年之後,他在山西已經沒有了敵手,才著手進行民生建設。

處于軍人保護下的克拉普一行。

在客棧外圍觀克拉普一行的百姓。山西的山坳里仍然處於比較封閉的狀態,外國人罕至,百姓們對金髮碧眼的克拉普大感好奇,里三層外三層地觀看。地方官府擔心有排外心理的百姓衝撞克拉普,特意派軍人保護,以免產生外交糾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末老照片:日本人拍攝的南京社會風貌
慈禧時代老照片:貴婦吸鴉片 騾子抬轎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