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花木蘭從軍12年,為何一直沒被人發現是女人?原來身體有貓膩

花木蘭從軍12年,為何一直沒被人發現是女人?原來身體有貓膩

大家還記得「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這句詩?沒錯,它出自《木蘭辭》。這篇文章講述了古代巾幗英雄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這一故事流傳了上千年,使得花木蘭成為女中豪傑,相信大家對她都非常熟悉。

在北魏末年的時候,突厥人來犯中原,朝廷徵兵。花木蘭的父親體弱多病,兄弟們年紀還比較小,出於對家人的擔憂,花木蘭決定代父從軍。中國人一直崇尚孝道,花木蘭的這一行為也是得到許多人的稱讚。但她又是為何可以替父從軍而不被發現呢?

首先,就是徵兵的原因。當時皇帝是在徵兵,而不是抓壯丁。其實在古代,百姓們不僅需要納稅,還需要服兵役。一般的兵役可以抵消一部分的賦稅。而服兵役是為了鞏固軍事力量,具有防禦性質,而且時間不算很長。

而徵兵就不一樣了。基本上爆發大的戰役,就需要舉全國之力來應對。根據歷史記載,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就曾經招15歲以上的男丁參加戰鬥。根據木蘭辭中朝廷發放的十二卷公文不難發現,當時招兵有多著急,一些審核過程自然就簡化了,而且各地還有指標,多數是為了湊齊人就可以,很少會嚴格篩查。

同時,木蘭辭中花木蘭買駿馬等行為也體現了花木蘭家中比較富有。北魏時期實行府兵制,花木蘭和她的家人屬於府兵,一個村一隊府兵。而對於花木蘭替父從軍,無論是處於道德還是利益方面,她的同鄉都不會揭發此事。

古代女人和現代女人還是有所區別,由此帶來了身體上的「貓膩」。現代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營養足夠,所以許多女生髮育較早。而古時候生活水平有限,北朝大多屬於胡人,12歲就可以騎馬打仗。如果花木蘭處在一堆男人之中不被發現,說明她當時還沒有發育,剃個平頭就很難認出來是男是女。

那麼大家可能又有一個疑惑,她在軍營里待了十二年,為何還沒有被發現是女兒身?其實在古代的從軍打仗時,由於戰場是不固定的,軍隊到處出征。這就使得人員的流動性大,昨天還並肩作戰的同伴,今天就有可能去別地戰鬥也是有可能的。

根據一些史料記載,花木蘭本人十分勇猛,在軍中也是屢獲戰功。古代講究斬首立功,因此花木蘭憑藉這自身能力,獲得不少戰功。也因此官職升遷的很快,她不用和普通士兵一樣住在一起,而是有了自己單獨的營帳,減少了和其他人的接觸。

並且花木蘭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日常行動盡量男性化,再加上常年的征戰,她的性格及一些生活習慣早已形成,身邊的人也很難發現。木蘭辭中也說花木蘭化妝後換裝,連同行十二年的夥伴也沒有發現,說明她隱藏的極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奇說史 的精彩文章:

夏禹九鼎,隨侯珠,太阿劍……這些無價之寶極可能在同一個地方
二戰德軍強悍的原因,軍官和士兵吃的都是一個廚房做出來的!

TAG:小奇說史 |